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哪裡人?


到政大聽小馬學長/姐?和程廷(Apyang Imiq)的原住民同志文學分享,讓我想到「故鄉」和--辨認故鄉的難。

軟體上常有人問:哪裡人?看到這三個字火就上來。我願意回答很多,但你有要聽嗎?沒有要聽的話拜託精準一下問句。

如果要問住哪就直接問,但我寫了,沒地非自住也寫了;問我對哪裡熟,我可以景點推薦;還是要問我在哪裡出生,but why,認老鄉?

但只問:哪裡人?是故鄉、住所、軌跡--還是認同呢?

我在中壢出生,青春期在桃園度過,後來搬到台北十年,後來搬回中壢的家,又花一年到馬祖,現在又搬回台北讀書。

對這些地方有不同的感情,有不同的怨謗憎恨,仇愛交加。不知道閣下想知道什麼部分?

問我是哪裡人,對我而言,是在問我「認同」自己是哪裡人。我想了想,答不上來。

大概只能說,住台北是最舒適的。我不開車,離開這裡就路肩遍地,寸步難行。四通八達的公交路網可以把我一點點輸送到城市最凹槽,最末端。

又這裡可以隱姓埋名,自願在人海茫茫當一隻匿名的寶貝,無人侵門踏戶,無人流言蜚語,因為微不足道。

這可不是理所當然的幸運,你住過原住民男孩們的部落,或者我的馬祖小島就知道了。保證你緬懷身為nobody,「邊緣的邊緣」的感覺。

但是再愛這裡,也只能暫時。仰之彌高的房價,租屋者按月繳出勞動所得的1/3~1/2,買屋者則非綁約二三十年償債不可。

下一步又要往哪裡、成為「哪裡人」?連我自己都還沒作好盤算,怎又有餘裕給你什麼穩固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