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會合
同事們議論我,也是覺得冷漠,跟大家不親近,打手機不打招呼。
蛤阿,人家真的有招呼恐懼症,會很不自在的內種。我的熱情都留給南萌怕胖組合了。
雯師替我緩頰:他就是這樣,也沒有惡意,他的靈魂就是這樣,他會需要一些距離,把這些放進他的寫作裡。
我想:把靈魂都搬出來了,同事們也只好摸摸鼻子了吧。
她說:你就是文青。但逸馨也是文青阿?......對啦,但她是馬祖文青,你是臺灣的。不是跟鄉親很熟,需要社交的那種。
而且馬祖的人際關係是,罵一個人就會發現靠怎麼誰又都跟他有關,動輒得咎,只好謹言慎行。為了保持沒有罣礙的批(大)判(罵),是滿刻意疏遠多數馬祖人。
另一方面,社交是我的能力,但從來不是個性。
可是這樣的馬祖也烙印在心上了。走在臺北,分分鐘懷疑有人在叫我,不管是名字還是「老師」。
看到高度差不多我學生的,都忍不住注目,準備好迎接他的招呼「老師好!」才想起,啊,這裡是臺灣。
將要把他們都留在馬祖了。好像保鮮盒,記憶不容易受後續更新的汙染;但也很難在路上巧遇,我走我的陽光道(馬祖腔。嗚將來連這梗都要另作解釋了),他們在島上過他們的獨木橋。
剛剛在北車,看見很熟的臉孔,是去年剛開始工作時,被我在校攔停街訪的馬高情侶檔。向我熱情揮手。比平常在校園瞥到他們然後尷尬癌又發作而閃避的我還熱情。
在臺北遇到離島故人,像不小心會合的兩個平行宇宙。
早上在松山機場與同班剛降落的雯師聊天,邊等她同為臺藝的學妹雅母,也有類似感覺。
走向飛機時,雯師竊笑:畢業班班導在畢典隔天就馬上飛出馬祖。
今天家長自辦的班遊不忘叩我,但我已成功的?回(逃)臺(出)過(生)節(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