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中共攻台大解密》:另一個你需要馬祖的原因




金門和馬祖對護衛臺澎的安全,有非常顯著的預警與格擋作用。戒嚴時代如此,現在仍是如此。

解放軍的兩棲部隊必須決定要先拿離島、再取主島,抑或是倒過來,不能兩者通吃。

無論何者,只要不登陸確認全殲國軍,憑島上工事,曲折坑道和堅固碉堡,就能讓國軍再度集結,從驚嚇中甦醒並醞釀反擊。要是其中一個戰區未全面拿下,解放軍就有如芒刺在背。

當然囉,我們有行之多年的國族撕裂,但戰爭剛好是炮口轉向一致的黏著劑,臺澎金馬還不一起雷霆之怒,瓦解解放軍威之以勢、誘之以利的政治心戰。(放生金馬的話,下一步就是進取臺澎囉,誰也逃不掉呢)

我們還有軍紀敗壞的問題,但意外的,書中提到的國軍系統似乎相當高竿,不僅能預測戰爭發動的可能時機,也有卓越的反制戰力,一點也不像役男平常罵得要命的那個廢物體系。

軍人有在做事啦,特務/間諜也訓練有素遍布中國,臺灣的武裝力量沒有看起來虛弱。我們以為虛弱多半源自中國的政治宣傳。在極權的組織環境,要說出攻臺必敗的真相,損失的恐怕不只是政治前途而已。貨真價實的研究者會表達他們對中華民國國軍的敬意,並暗示貿然「武統」的慘烈後果。不過為數稀缺。

遑論登陸戰沒有想像中輕鬆,可以參考二戰末期的沖繩登陸戰,臺灣又比沖繩大上十倍餘。臺灣有防守之利,對岸必須耗費巨力封鎖廣闊的海空二路,才能斷絕後援。一旦深陷戰事,解放軍可能得賠上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兵。

北京當局有種孤注一擲,投放資源在對臺戰役,放任背後門戶大開嗎?派系高層內鬥、境內獨立勢力(疆藏)、領土爭議鄰國,可都虎視眈眈。我們甚至還沒提到大國干預呢,這促使解放軍必定要速戰速決,時間一長,大國插手的可能性就愈大。

結論:民主體制的資訊透明重要,組織有相對好一點的糾錯機制,且言論自由競爭,最接近事實者勝出,而非中國以政治正確、揣摩上意,只能虛張聲勢(卻會害非軍事專業的決策政客誤判情勢)的假報告。解放軍雖龐大,但派系有如多頭馬車,連對臺戰役報告都有互相矛盾的幾種版本。

再者,享受過自由的政治環境,是嚴防解放軍心戰喊話(放下武器,榮華富貴)的長城。

以前我小覷國防,認為在「我們」能說明「敵人」是誰之前,這不是排序很前面的問題,陽剛和威權的文化也是我所不適,如今知錯。

建國派的「中華民國國軍不是臺灣國軍」是種偷懶的遁詞,雖然我過去也順手遮羞。那都不要了解都不要改革,一覺醒來,大家都是解放軍囉。

冷戰時期,馬祖的戰略位置很重要,解嚴、冷戰結束後,駐軍裁撤、戰地曝光,海峽上空好像一片歌舞昇平。但我怎麼會這麼蠢?只要中共一日不放下對臺動武的決心,馬祖就須臾不曾離開前線。

幸好,裁撤不代表全員解除武裝,雖然不復以往,但確實還有諸多駐軍,馬祖人也三不五時接到「打砲演習」通知,清晨會被轟隆隆驚醒。民國全境亦保留著放空x防空演習。我們習以為常,但作者可是為之震撼,進而催生了這本書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