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316096467591107124/?autologin=true) |
開學兩個月了啦,進步曲線和膠原蛋白流失率競速中
1.
這學期三門課:館長的「文學研究與寫作實踐」算是花最多時間的,每個星期有指定閱讀,還要分頭找資料作期末產出
閱讀的量很剛好,不像以前ㄌㄇㄘ一週指定一到兩本書,完全發神經;或根本讀不完的社會學原文經典(譯本都看不懂了請問究竟),到最後根本放棄好嗎。
同學以星座水火土木分三撥(水火一組),唐國師想必雙肘贊成,同組每週簡介讀本摘要,再派人向全班講示
還不是隨口說完就算了,館長有安排助教記課堂逐字稿,這週也和出版社碰面,拿開學以來的讀本內容,發展出紀實寫作的原則備忘錄,相當受用。
找資料供應期末寫作其實不難,最難的史觀和架構,館長已經設定好了,我們照章填入即可。
問題是資料在?以為是近代史名人結果一本回憶錄口述史也不出,當真惜字如金。就算有了,關鍵的幾個年份也給我三緘其口,真的是,很謝謝國民黨
傅斯年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真的想請他老人家閉嘴。
算是紮實又有邏輯,最後還有產出,很棒的課
2.
所必修「臺灣語言概論」,老師是優雅的阿嬤,咬字溫柔,講課也清晰,把我從台羅文盲教到看得懂符號,也認識閩南語的調值、調號,和粗淺的變調規則
但表記系統山頭林立,我們選用的國際音標好像不是最廣泛的系統
閩南語的部分已經結束也考完試,今天第一次上客語,可以說完全聽嘸,尤其老師衍伸了很多古漢語語言學的概念:反切法、尖團音、元音輔音、聲母顎化...
沒讀過中文系如我稍微吃力,但不至於無聊。吸收新知本身就是有趣的,但也沒有很想學習透徹就是XDD
很感動的是,老師們都讓我感到他們對自身專業的熱情。
阿嬤老師回答提問不厭其煩,與我分享福州話,竟然會講一兩句真是可愛,上次還意外有點激動,說完後又道歉:不好意思,講到自己的研究就忍不住想把它的有趣分享給各位...
不過我期中回饋建議老師,可以補充或多說明語言學和文學的關係,比方如何從語言學的視角切入文本分析、文學研究。我自己能感受到微微,但尚無法體系性解釋,渴望老師指點。
館長更是,第一堂課就請大家不要懷疑他的意志力,崇尚尼采的超人哲學。雖然妾身社會學讀得很爛,但還是喜歡它建構一套凝視現實的框架,欣賞館長的游刃有餘又不耽溺,雖有意志力但不會強加在我們這票貧弱的學生身上。至今還沒聽過他苛責誰,反而說我們都很跟上進度(表示心虛)
全然不似一些不知為何這麼暴躁的父系教授🤷🏻♂️🤷🏿♀️🤷🏻♂️政策沒過也要遷怒學生,我想是意志力欠佳吧。
3.
「從文學與電影看戰後日本」
全日語授課,第九週(就是這週)才開始上課。ぜんぜん聽嘸。就是因為怕這樣才展開言語交換,但程度太差難以瞬時拉升。
不過大一時聽過老師演講,所以有恃無恐的向老師以中文溝通XD並自願擔任下一週的導讀。
畢竟文本是《終戰那一天》耶,能不捧捧敝所著作的場嗎?
老師也特別來關心是否能聽懂,我說聽不懂但看得懂PPT的漢字。後面二次元怪女還笑噴。
這堂課從玉音放送開始,真的讓我們聽完(有字幕的)終戰詔敕,還發了一人一張1945/8/15的《朝日新聞》,這個開場簡直太好了啊,我也要這麼dramatically把學生involve進課堂!
4.
文學院就是要讀書,讀很多書。我很接受,也很樂意,畢竟回宮之路是想了又想,也軟爛過,也去外面探頭看看過,自己下的決定。
讀的根本還不算多,還沒多到可以有自信的說我跟理工/社科訓練出身者的差異,甚至優勢。但也不想因此壓力山大,搞到崩潰。喜歡小馬學長的提醒:就開心讀。
也會怕未來又老又窮,老碩失業等等。不過最慘應該都能回家做房地產吧(家父:最慘?)。次慘就是留在臺北庸庸碌碌一下。反正餓不死啦。吧。嗎。
在當下就享受當學生,能爽樂求知,如朱天文形容寫作是「奢靡的實踐」,唐國師說是「耗財退氣」的這時候吧。
![]() |
(‧來源:https://xw.qq.com/cmsid/20180616A006WI/20180616A006WI00)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