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兵、馬祖長輩來訪基隆。基隆今天大雨不停,回到它灰撲撲的面目。
得到一人一枚離島紀念徽章。剛從沖繩戰的血腥裡抬頭,對戰後相對和平、引發孺慕的國軍,感到恍惚。
提起許效舜的阿公,二二八時在八堵車站工作,從副站長以下全被抓走槍斃。
以前有直銷夥伴質疑,你說絕不投KMT,那你還不是看政黨嗎?KMT裡頭也有好的候選人,我就看人投。
要是真的好,那你要加入KMT就要承擔歷史債務啊。
你要說看人投才是真理性客觀,我也是拜服。
至少在基隆這種地方,蔣介石派軍無差別掃射的第一站,漂滿浮屍的田寮河、基隆港,我是不敢說管他什麼黨,看人投。
對我而言臺灣歷史進程,到我們這一代手上必須完成的第一要務,依然是消滅KMT,毫無疑義。
‧
馬祖真的是我靈魂領地,我每天都要參加馬祖活動啦幹XD
在狹小的艦艇甬道移動,由於小海軍太帥了,我於是跟到排頭。他帶隊,突然回頭問我:剛剛那是你男友嗎?
!?
大笑不止,但狀況還不明朗,說不定只是愛開玩笑的異男,雖然他看起來很誠懇。
到船長室站旁邊,他又再問我一次:是嗎?冷靜了一輪,輪到妙麗反問了:怎麼了,讓你想起你的嗎?
他:對啊。唉,兩個月沒見了,好想他。
他認真表情讓人好心疼,只能拍拍當中偷微微抱他:辛苦了,加油。
接下來繼續晴天霹靂:我今年才變成喜歡男生,原本是跟女生在一起的。「我是被掰彎的。」
跟女友分手後很難過,自己到bar(gay bar嗎?不是)喝酒,他男友跟著同事一起去,跟他搭訕,之後就約出來。過年後剛好有假,一起到臺北玩。
不過那時什麼都沒做,他也沒察覺什麼,之後男友才向他表白,然後才在一起。
「當然後來就有啦。憋好久。」我還明知故問:哪部分?
弟兄知道嗎?他說都知道。以前會帶女友上來,之後我說交男友,大家都...(震驚?)對,震驚。但是因為之前也有一個,所以他們也很能接受。
「今年還會為我去投票。」
最後在我躊躇是不是能留聯絡方式,畢竟連拿出手機都可能妨礙國防機密,倒是他主動問,我湯蘭花心花怒放啊,也確定他有男友了Ok吧?(婊子也有道德)
我根本沒在聽硬體介紹,最後他帶隊要離開港區,還非常爽朗的對車上的我揮手。
經過時說:再聯絡喔。
憋了兩個月,一定很寂寞吧。
是不是要考慮遞志願役,申請上船服務我大中華民國國軍呢?
‧
好了好了,人家明明很認真在辦嚴肅的跨世代歷史經驗交流踏查,我卻活性難改,沉溺在肉慾熱浪,兒女情長。
現在應該是這輩子最想談戀愛(!)的難得階段。儘管去年此時信誓旦旦,絕不濫竽充數。
現在還是不,但也覺得該對陌生人再懷抱點耐心和善意。
剛好處在一個有錢有時間的人生破口,只差一個人來陪,天天漫山遍野的約會。
帥氣海軍弟弟的誠實令人沮喪:其實你跟你朋友比起來,我會多看他一眼。
......我知道啊,向來我不是主流菜色。
但我還是回:不管啊,就算你喜歡女生,我還是會跑過去跟你聊天。
這是林晴灣最近一次戀情教我的事:重點不是他是不是也喜歡你(當然也不是你世界第一正與帥),重點是你要讓他知道你很喜歡他!
這女人為什麼老愛活得這麼啟發,煩欸。
(然後世代交流,點名發言時完全一片空白。現在是積極戀愛預備態,大腦呈現愛心狀腦迴和螢光粉紅色!)
‧
好啦,用公費來參訪,還是要講一點認真的。
長輩們提及戰地記憶,在戰地生活,或在戰地當兵。也在乎戰地所在的發展,能否永恆不變,讓老兵願意一再回來。
我不想爭論這些對錯,但想提及與戰爭毫無瓜葛的我們這一代,有什麼新的角度可以切入。
剛從沖繩回來,最近很愛提。沖繩死了二十萬人的熱戰是二戰,馬祖防衛的是冷戰。都是戰爭,面貌不同。
但歷史繼續往下走,美軍基地的存在,就是沖繩作為冷戰前線的證據。差別在沖繩是美蘇在亞洲進行代理人戰爭(韓戰、越戰)時,真正使用的軍事基地;馬祖則一直「枕戈待旦」,等待戰爭。
然而這些戰爭造物(基地;坑道、據點、防空洞)的意義,除了個人情感上緬懷、孺慕,實際一點發展觀光,有沒有更高層次的價值?
能否導向對戰爭的省思?能否藉由戰爭動員而後隨手丟掉的大批青春,導向戰爭的最後目的:和平?
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甚至連兵役制度都一砍再砍到只剩四個月軍事訓練的我們這世代,所有關於戰爭的理解都是二三四手的轉述,所以理當剝離個人情感的牽絆,去試著談論更高蹈、但也更高層的東西。
‧
結果打到這我就卡住了。
是在想,戰後中華民國「老兵」對於他們當兵時苦日子的繾綣愛意孺慕深情,合理嗎?
有青年提及我們老中青應該有個說故事的傳承,接著把我們的故事集結記錄,最後要利用、要傳播,都方便。
這本來就是我們想做的事,讓不同世代的經驗傳承、串連,應該是作出我超可想而知的「戰爭→和平」結論的好方法。
但細思極恐。要從戰爭導向→和平,必然是見識過戰爭的恐怖,因此誓言、並告誡後輩:不要戰爭。
比如我最近如火如荼研究的沖繩戰,死了全島三到四分之一的人。沖繩人會對日本首相怒吼:不要把我們孩子派上戰場,不要軍靴踏上我們土地。
可是老兵是怎樣一群人呢?他們懷念!那個!時代!每一年兩年還要包船回去看看營區有沒有改變。既希望地景為他們永存,又害怕吸引不到其他人來了解「這段歷史」。
不知為何,我從在島上就一直覺得馬祖力推的戰地很空洞。
一切終於連在一起。原以為只是看不慣老兵們(包括家父)對陽剛權威、狗臉歲月過於誇大的戀戀不捨。
實則這戀戀不捨就真的只是對個人青春的緬懷嘉年華。
馬祖不比金門,沒有發生過熱戰,它是一座等待戰爭的島嶼。
因為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所以老兵們可以用緬懷的、孺慕的眼神及情緒,一再重溫他們母豬賽貂蟬、報告班長式的夢。
當然苦,當然困蹇,但後來能昇華成戲謔笑談,乃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大事發生。
如果今天馬祖面對沖繩那樣血腥的登陸戰,這群老兵是倖存者,最好你會在那注重一磚一瓦都不要變、怎麼吸引新生代的興趣。
躲都來不及。揮之不去都來不及。耳提面命你戰爭的恐怖與無意義都來不及。
套句他們最愛的話:過太爽了啦!
過那麼爽,當然沒有理由從戰爭之慘烈,走到和平的可貴。
走了一天,我竟然做出這麼賤的結論,會不會天打雷劈。感覺會先被老兵手刀劈死。
‧
以下是回應雅評理事長(XD)的:
等待戰爭、虛擲光陰與青春的苦悶,應該也能導向類似拒絕戰爭的結論,只是會變得更抽象,需要對更廣大的歷史情境有所了解(如:「歷史的對峙要賠進太多人的歲月了」這種),那難度也會更高。
我沒有說「沒有人在思考」啦,只是這思考會需要滿多條件的。
我認知的老兵們,似乎都已經經過自我合理化的過程:不去想這些苦是被誰害的,就先接受,反正大家都一樣苦,反正苦了之後就變成美好的記憶。
--這應該也是人類防禦機轉:要承認「葬送我人生兩年根本毫無意義去死吧蔣介石!」實在太難了,不如把它編織出一些意義、最慘也能跟弟兄相濡以沫,憶苦思甜一下。
而沒有這些思索的「戰地」,就真的只是物理性的戰地,和個人情懷的舊物。對我們這種非戰爭也非戰地政務世代,根本毫無召喚點,也難怪他們只能感嘆:沒有人想了解了
因為就這種程度,真的沒東西值得被了解啊-.-
至少我自己想到戰地,都昏昏欲睡...or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