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六)13:00-16:30應台南行促會之邀,會去台南講一場「交通演變史-日本與台南有何不同?」是京都與車本小驚都的對比。
上半場是我,的講題是「日台交通體驗與日本交通思想」,下半場是企鵝大大,他會講「台南交通的前世今生」。
-
7月下旬會和夥伴們赴東京,和朝思暮想的偶像上岡直見老師碰面。老師主動幫我們牽線日本的步行者團體。
老實說我想不到日本為什麼還會以及需要步行者團體。
但好還要更好吧,就像他們持續臭罵自己國家是車輛社會。
我雖不能否認,但還是想請他們移步來見識一下交通地獄。而且我常常覺得主事者和大多數民眾是不是已經很滿意了,什麼更好我們不需要謝謝。
-
我上次問AI,它說在台灣一個月養機車的成本大概是700多元,因為停車基本上是占用公有道路,成本轉嫁給社會,免費。
這麼便宜,當然形同鼓勵台灣人多買,常騎,醞釀成行必用車的「強制車輛社會」。而且大多數是機車:機車總數比汽車多了600萬台。
但是,成本可以只顧慮到每個月付出的錢嗎?如果加上事故的醫藥費呢?
我把北醫公衛高志文老師的投影片翻出來,發現他的計算「醫生中可能因車禍受傷至少一次的機率」,台灣是80.0%(日本是21.9%)
根據AI給的,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4年發表的數字,死亡事故裡平均每名罹難者的經濟損失是1,572萬元,受傷事故則是119萬元。
再據我很爛的高中數學,用期望值去理解「每個人一生中因交通事故受傷所承擔的預期經濟損失」(損失×機率),是95.2萬元。
這個計算當然很爛,我想說明的就是,這麼切身的狀況,結果我們沒有這類的統計、研究?這就是相關學問的百廢待舉,這就是房間裡的大象。
明明每天都跟死神擦肩,每天都有8人肝腦塗地在生他養他的台灣土地,但得到的關注真的貧薄得可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