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岡直見。來源:這裡 |
七月要去東京拜訪上岡直見老師,本來想用「揮軍」,但我們行人團體這麼娘娘腔(褒義),用起戰爭修辭很衝突。
收集到的問題都好讚,我自己有貢獻兩題。以下中文版:
-
上岡老師:
非常抱歉讓您久等了。
我們從協會的受眾(特別是中文版本《車輛霸權》的讀者)收到了以下問題:
1.
當前在台灣,關於行人權益的運動面臨的挑戰,是社會的反彈與政府消極的態度。例如,許多居民和商店經營者反對設置人行道,他們認為設立人行道會讓自己或顧客的停車位消失(儘管建築物前的道路並非私有地)。此外,地方政府擔心選舉的影響,通常不願採取強硬的措施,而議員們也常發表支持汽車和機車便利性的言論。日本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
2.
在台灣,當要新設立人行道時,地方商店經營者經常提出反對,這使得政策的推進變得困難。反對的原因包括顧客多以私家車代步動,若停車位不足,顧客數量將下降,裝卸貨物變得困難,最終商圈將衰退。日本如何說服當地商店支持擴建人行道呢?此外,如何讓習慣用車的顧客轉向公共交通或步行呢?
3.
台灣的違法停車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交叉路口周圍,許多車輛停放導致視線受阻,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因此,有人提議向日本的「車庫法」學習,將車輛引導至路外停車場。然而,也有人擔心增加停車場會促使更多車輛進入市區,惡化交通壅塞。您是否支持台灣引入「車庫法」?日本如何成功減少街道上的車輛?
4.
在台灣推動行人交通時,遇到機車權益團體的反對,主要意見包括:
(1)若公共交通得到改善,房價將上漲,低收入群體將被迫搬遷到郊區,通勤距離增加,生活成本上升。因此,更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能平等使用機車,以提供低成本的移動環境。
(2)在日本,由於駕駛員短缺和使用率下降,許多地區的公共交通面臨生存危機。因此,像日本一樣發展公共交通並不適合。
對於這些意見,日本的看法和應對措施是什麼?
5.
像日本一樣,台灣也面臨少子化和公車司機短缺的問題。日本政府似乎正在考慮導入Level 4的自駕公車來解決這個問題,您是否支持這一政策?此外,是否有其他方法改善司機的勞動環境並吸引年輕人從事這個職業?
6.
您對台灣的駕駛執照取得標準以及汽車和機車的普及情況有了解嗎?為何在日本,雖然機車機動性高且便捷,但普及並不廣泛?如果汽車處於霸權地位,難道不該像台灣一樣普及機車的使用嗎?
7.
在台灣的城市(如台中),由於機車停車空間極度不足,因此政府允許在步道上停放機車。然而,這也導致許多人將機車騎上人行道,威脅行人的安全。您認為政府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台灣普遍的看法認為違法停車是源於「停車位不足」,您怎麼看?
8.
台灣的部分交通團體主張,政府應該整備一個無處不在的停車環境,讓人們可以隨意停放機車。您認為這樣的政策合適嗎?
9.
在日本,如何看待將自行車納入公共交通系統?未來是否有計劃設立專用自行車道或自行車停車場,並強化與鐵路和巴士的接駁?
10.
台灣的駕駛執照取得難度非常低,一旦取得後終身有效且無需更新。日本是如何建立全球最嚴格的駕駛執照制度以及駕駛人再教育的?
-
期待與您的交流。
劉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