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日本時,唯二目睹的車禍都是腳踏車車禍。
其中一件,腳踏車就是加害方,轉彎未減速撞上了準備過馬路的老太太。
鑑於日本腳踏車事故的普遍,還有日本對防治交通事故的積極,我就在猜不知道會不會加嚴對騎乘腳踏車的門檻,例如某種「類駕照」,要接受測驗或上過課才有資格騎乘之類的?
後來日本的對策是:納入罰則。113種違規行為都成為開罰對象,把16歲以上的單車駕駛的罰鍰(反則金),拉到和機車一樣。
不遵守號誌、無號誌路口不停車再騎,都是加強取締的項目。所以期待能看到日本單車騎士都像汽機車駕駛一樣,標標準準的「停車再開」了。
「分心駕駛」也被強調。最常見的樣態就是「手機分心駕駛」,只要盯著螢幕就算。
想起前陣子也有一篇文指出台灣單車邊滑手機邊騎的狀況似乎愈來愈多,很可能是從騎乘機車的習慣帶過來的。
但這種小事,台灣各部門當然不會「擾民」,去修嚴什麼罰則、加強什麼取締囉。大家亂亂開,用運氣活下來🍀。
-
日本專家提醒:「不要讓孩子變成加害者。」
所以呼籲未曾受過單車安全駕駛教育的家長世代(約30-40歲),務必自己先掌握正確的知識,接著帶著孩子到活動範圍,教他們駕駛規則。
包含在視線不佳的地方善用道路反光鏡。
冬天天黑得早,能見度下降,傍晚時分的事故也會增加。在日本,單車沒開車燈也屬違規,所以出門前也必須檢查電池狀況。
關於安全的事就是應該這麼細緻、嚴謹。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收緊,社會也必須帶領孩子(和大人自己)守規矩。
最重要的是,「不要成為加害者」的意識!而不是只灌輸小孩小車小人,要防禦行走、防禦騎車,以免被放縱無度的攻擊性駕駛行為一波帶走。
比起來,我國不斷往優待駕駛,以及違規微責化、無罰化的方向邁進(例如:放學時開放紅線停車、限縮檢舉、隔熱紙顏色透光率標準髮夾彎後沒有下文⋯⋯不勝枚舉)
真的是用車自由、隨意的幸福國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