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八十年後


台灣日本時代的作家們,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都很好看。令我意外。當然可能有「名篇偏誤」,現階段能被我接觸的都是他們窮盡創作生涯的代表作。

奇異的是,八十年後還是有很多人寫得比他們爛耶。

這八十年故事海嘯,資訊核爆,人類腦袋裡現實裡發生這麼多怪誕的閃電,隨便挑三個月份量的作品來惡補就好。

落差比較明顯的應該是評論、隨筆,他們還是容易落入呼求美德、良善的結論,現象分析也稍嫌淺層,力有未逮。當時知識工具有限,無可厚非。

可是小說的技藝好像沒差很多。如果說評論是從美德一維躍升到現在的知識三維世界,那小說的成熟度(或說好看度好了)在當時就已有不下今日的高度。

是老前輩們跳得太高,還是我們太不用功?

還是眾所周知的戰後巨變,一夕回到Ground Zero,閃光後空無一物,台灣文藝難以積累的傷痕?

我很想這樣替他們開脫,但想想各色冒名為作家的人種。well,還是讓瑛宗笑你拙吧。

(‧呂赫若,1914 - 1951失蹤)
(‧龍瑛宗,1911 - 1999)
(‧張文環,1909 - 19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