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門中學健身隊學生 騷肌肉拍月曆推動旅遊 來源:https://hk.on.cc/tw/bkn/cnt/news/20151125/bkntw-20151125021123997-1125_04011_001.html) |
1.
嚮導說至少有三個面向看金門:(1)閩南文化(2)戰地遺跡(3)自然生態。
路上飛過的鳥都好特別🐦。湖邊甚至有野生歐亞水獺,前半段像貓🐱,後半像老鼠🐭。
好像還能補充一個(4?)南洋僑鄉,吳尊就是金門裔汶萊籍。
導致我有點陷入觀光客的迷戀,覺得金門一切都好,生活機能完善,卻又自成一格(相對於強勢文化臺灣而言~)
2.
推薦大家來坐電瓶車,雖然被我嘲笑個半死,要7:50起床,還自作聰明跑錯地方,但導覽人員是古寧頭在地人李大哥,一樣愛他。
由衷推薦(與「推薦」層次有別)古寧頭戰史館的13分鐘影片,秒秒顯示金門歷史如何被再現的荒謬:
首先,那個經歷過古寧頭戰役的爺爺,不是金門閩南口音,是乾德門口音^^,多麼我大中華正統滋味。
古寧頭也是繼中日戰爭的台兒莊大捷後,國民黨少數敢拿來說嘴的「大捷」了。
理所當然,還是英勇奮戰的國軍如何擊退了共軍吧啦吧啦🔥
但「金門人」徹底不見,你簡直不知道還留在古寧頭老厝上的彈孔的屋裡是誰?被無辜拖進戰火裡的金門人消失在千篇一律的國共框架,無論它再現的是殺傷還是榮光。
所以最後乾德門對他小胖孫的體悟「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我們謝謝他--「願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不要經歷戰爭」的反省聽來何其突兀,廉價。
受戰爭波及的是誰?(金門人~)發動戰爭的是誰?(總之不是金門人~)
在「我國軍我威武」又「不見當年金門人」的敘事底下,你從哪跳到反省戰爭的結論?看來只是看到戰爭就反省的政治正確膝跳反應吧。
不過影片有一點倒是我同意的,若不是金門的雄峙,何來臺澎戰後的繁榮?或應該這麼說,若不是轉嫁給金馬,臺澎就要自己承受基地化、戰備化的命運。
3.
昨天接機的網友姐姐說「金門人太習慣拿免費的了。」馬祖的姐姐也說過一模一樣的話。
也許一反戰地政務時期的被剝削,這段歷史負債變成金馬居民拿來綁架中央的綑繩,什麼都要補助~何妨來點津貼~
歷史真弔詭。
金馬有自己的愁雲慘霧,但我也不樂見現在金馬的雙邊套利:在兩個中國之間遊走,投機。
4.
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讓反共前線一夕之間擁抱兩岸一家親?中間應該要有點膠著、分裂啊?
純猜測,是不是國民黨的論述抨擊共匪,但又聲稱血濃於水。
整理這篇文章時看到了,戰史館被我謝謝的旁白:「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嗯,「一個民族」。
說好聽是歪打正著的,把政權、鄉土分離;難聽就是精神分裂,愛並痛苦著。
也埋下了無縫「背骨」的機關。
萬小弟寫金門的系列文叫「閩南的滋味」真是天才之筆;我寫的話恐怕會叫「民國的滋味」吧。
正宗的民國,變成殘餘的民國,最後大舉投共的民國,不覺得具體而微的說完了「民國」在臺灣島上的暮日嗎?
5.
金門的交通,不意外的,也非常中華民國。各種人車共道,違規違停,機車鑽巷,蛇行。
恰逢祖國五一連假,水頭港口幾天爆滿,推送的新聞說小三通破九千人創史上新高,市區就更不意外的惡化了。
這點馬祖做得好多了,環島人行道系統,不用強迫行人黑黑的走在路肩,把我和駕駛嚇了好幾跳。
雖然陡坡頻繁,導致馬祖人行道幾乎成為違停者口中「反正沒人在走」的虛設。但屁,我就會走。只要有路,它就該蓋。蓋好了自然有人願意走上去。
和後浦泡茶間的王苓姐姐匆忙一聊,我就要趕飛機回來啦。
我止不住羨慕金門有多好,她卻說這反而是問題。如不分淡旺季的觀光、地大人多,比起來更喜歡馬祖的偏遠、小巧。
哇,金馬真的很需要好好交流,有個比較的視野、也許就不那麼深陷在地方帶來的情緒裡。
能擁有金門,我真心感到、是臺灣的幸運。
它看起來像臺灣,對我在中工作的旅伴而言,能低價(因為近)紓緩鄉愁;但細看它又不是臺灣,它閩南、迷彩、還南洋。
身在「我們」體內的異質,是最珍貴的部分。
我身上馬祖的那半很需要金門作為對照。但臺灣的另一半,嗯,好像同等迫切......
![]() |
(‧在金門「後浦泡茶間」的閩南燕尾與民國夕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