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行人戰鬥宣言


(‧據說是民國50幾年的台南中正路,當時兩側建築外的人行道,還和中間的雙向道等寬。我們曾經擁有這樣的城市空間,不排除弱勢,人人可自由漫遊)

很多用車人認為「現在行人沒以前多」所以不需要寬敞的人行道,甚至不需要人行道。

但世界各國都發現,先把人行道蓋出來,你才會驚覺生活周遭有這麼多輪椅族、嬰兒車族,和甘心昂首闊步,不願輪胎代勞的人。

臺灣去年觀光人次破1100萬人,創下史上新高,但新聞也提到大多數「集中於北部」。

這是理所當然的。離開臺北以後,既沒有像樣的軌道運輸,又缺乏基礎的人行設施

連臺灣人自己都走得痛苦萬分,觀光客為什麼要花錢來找罪受?

最近我在考慮幫外婆買輪椅,她每天只能坐在門口看來來往往的車也不是辦法。

首先就排除電動輪椅。我好怕她自己出門玩,在狹小的路肩裡鑽,拿捏不好和行車的距離。光是想像我都嚇到頭皮發麻。

臺灣的交通政策和設施,都非常非常落後,我離開臺北後才有所體會。

這是過去的政府選了錯誤的發展方向所致。臺灣不該選美式的私家車至上,而該採用日本密集的軌道交通。

這也不是哪個單一駕駛的問題。只是不對就應該改。

臺灣人很愛呼喊「公德心?」對,臺灣人的確沒有公德心。但與其作虛無的道德喊話,不如直接從設施和政策著手,讓再缺德的駕駛都很難犯錯、或要付出很高的犯錯成本。

我的外婆可能等得到、可能等不到,一個可以讓她拄著拐杖、坐著輪椅,暢行無阻的生活空間。

但不應該讓所有人的外婆、小外甥、懷孕的表姐,只能永遠走在膽戰心驚的車縫之間。



我當然超怕被流氓毆打,但我也認為行人必須明確的發出怒吼,捍衛自己的路權:「這裡是人行道/斑馬線,你不可以停在這!」不應該姑息養奸!不可以背後抱怨卻無所作為。

(1)當面指正
(2)拍攝檢舉
(3)向行政部門、民意代表陳情,敦促強化設施&制度
(4)才是上網公開情事,但凝聚民意,群策群力者不在此限

#要去調高保額了
#路人界曹西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