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取真俊是沖繩的小說家,常以沖繩戰和沖繩基地問題取材,寫進他的作品裡。
這本《沖繩「戰後」零年》是小說家對現實的議論,也夫子自道他那些充滿悲鳴的小說原型為何。
為什麼稱戰後零年也不難理解。
慘烈被屠殺四分之一沖繩平民——這個比例很像除草機,涮過去一次人就消失一堆,變成墓碑上的名字——的沖繩戰之後,時至今日,當初交戰的兩軍,也可直接說就是加害者兩軍的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基地,都還紮根在沖繩。
這本書出版在2005年,是20年前。然而這20年來可說並沒有太大變動。
基地已經陪著這一兩代人從搖籃到墳墓,可見的將來,很可能還要再陪好幾代人。
書裡充滿風和嗚咽。回台之後應該會來邊摘要邊寫個心得,和3月份的沖繩見學整理成一篇。
就舉一個可愛的小故事:
戰爭末年,日本派了許多年紀輕輕、技術不佳的年輕人當特攻隊,用機身肉身撞擊美艦。
美軍也不是吃素,直接資源輾壓,朝天空飽和砲擊,將之擊落。
那些年輕的飛行兵遺體掉落海中,變成「水漬屍」漂流到島的岸邊。
目取真俊的祖母親眼看過這些殘破的年輕軀體。腐爛,損傷,手腳已不俱足。島民把遺體搬上來埋葬。
沖繩過去有「風葬」傳統。崖上的風葬場發出了不可思議的聲音,村民稱為「泣御頭」,原來是風吹過那些頭蓋骨時發出的聲音。
這樣還沒完。其實一篇小說結在這已經很漂亮了,但目取真俊並不想放過你面對「戰後零年」:
後來許多醫生收到村民主訴,說他們聽到了「泣御頭」後,會感到胸悶、頭痛、巨大的悲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