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豆瓣超過9星,羅胖好朋友,在中國應該也是很牛很火的投資家教育家李笑來。本來我就偏執覺得羅胖那一系列臭奸商作為,都是先製造知識焦慮與落後焦慮,再兜售方便法門給你。包含李笑來坐鎮的什麼「得到」app,可以讓你通勤路上就聽完行家幫你打包,能現學現賣的知識技能。
其實滿屌的。先不說羅胖等人如何恰如其分的利用帝國崛起,十四億人嗷嗷待哺的競爭恐慌。就說這勞什子「知識產業」還是滿有刷子,藉由網路和多媒體,現在當紅的商品是「方法」:幾分鐘、幾堂課,教你「如何」完成、「如何」做到......文學和哲學也都能打造成這樣的方法,結合懶人包的扼要淺白,又講求系統性的循序漸進。
再來是太想要財務自由了-.-他的定義很明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33)。
翻開前就很掙扎,邊讀慫恿回去作農的書,邊讀財務自由的書,腦也跟屁股一樣裂成兩瓣了。有沒有能好好結合兩者的第三條路?也敞開一道方便法門吧?但就很顯然沒有啊,你要財務自由,照李笑來說的,就要解決「消費者以為的剛性需求」,所以就大方的提供兩性書籍、唱失戀歌曲、寫愛情故事吧!就是始終得向這個「大部分由他人構成的世界」低頭。必須把自己交付市場。(吼唷)
呃啊,但人生已經有這麼多事要處理咧?我也想找內心的平靜啊,藝術的深度啊,享受獨處的時光啊,思索渴望的關係啊,值得專注的興趣啊......好像就是得不假思索跳進這個市場海洋,泅泳它,成為它的一部分,風光上岸後才能再談自我實現(和其他屁)。就像家父說的,先有產品,才能談作品。這不就是長輩邏輯嗎?錢和工作>everything。但也沒人逼你財務自由啊,只是非得如此嗎?真有這種排序嗎?(醜臉)(是否通往算ㄌ財務自由不了ㄌ之放棄結論)
這些商人還是滿會忽悠的,很自信無比的吶喊一個命題,覺得哪兒一絲不對勁,卻又很容易進入他的情境,算了擱置這個懷疑繼續讀下去看他要幹嘛好了。這種字句順暢,卻不時有檢核系統跳出來「你想對我洗腦什麼阿,蛤?」「這真的假的啊?哪份研究說的?」的臭知識份子窮酸勁,從羅胖要兜售知識app時就在。他們這串系譜我還是不很能習慣。但他早就開宗明義,人要成功(成功定義亦擱置,但會翻開這本書大概就是財務自由)就要有120%的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就是會成功。看得出來他的盲目自信。一如他年少時跟同儕宣告「起碼得賺個一千萬吧?」(然後做到很多遍了,可可。)
目前還沒想到解方,調和想歸隱田園(或自我摸索一生的流浪漢路線)與堅定財富自由之鼎鼐。算了,加入Peter Su之流好了,缺愛傻妹的錢好像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