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里山資本主義》《厭世代》《告別菜尾世代》


這幾天沒事可做,讀了幾本書,

《里山資本主義》讓我覺得晴耕雨讀沒什麼不好,推坑馬祖人釀果醬,想像攀摘金銀花,拿小鍋文火蒸餾純露的生活。重新開創一個社會學文獻(真正的推坑高手)念茲在茲的「手工藝」盛世復興。我一個都市塑膠人竟然想去種田,可能妳我都不見得如自己設想的絕緣吧。

《厭世代》讓我重新端詳手上的牌,有種再躲避下去也不是辦法,這個時代病勢纏綿起碼二十年的覺悟。首先還是感謝家庭,沒有索取孝親費、甚且有所供輸,等於減去大半後顧之憂,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可是青天在哪裡?日本的里山和台灣的厭世代是一樣的,都是搜括打劫個人勞動力到極致的資本主義,盛極而衰的反動。一個蝸居台南新化,一個月只接案一萬元的設計師說:可是有了時間,我的生活品質更好了。

嗯,這也是一條路啊。我們告別了創造經濟榮景的世代,不能再拿三十年前的地圖尋路。或者目的地也根本不一樣。檢討線性生涯的箝制,單刀直入就該自問「什麼對你是快樂的、什麼對你是最有意義的」?

我不能說可以安貧樂道,但真的對賣時間換錢(為了支撐高額支出)且無法抽身的人生感到枯槁。可是很矛盾,我還是只能求捷徑,想辦法賺資本利得,畢竟這就是勞動薪給低廉的國度啊,我會害怕。(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另一條路,但還不知何時會到來。)

最後是哈佛女的《告別菜尾世代》,喔偶爾讀這些簡單的書還是滿快樂的,和生涯緊密聯繫,我發射的能量召喚它們飛來。她又有點讓我焦慮,我們同年出生但她已經到哈佛去跟大師學習又去聯合國工作什麼的,想起也很積極安排人生的卷姐呢,如果只有勵志或號召一些貧弱的直銷式「你也可以」就讓人想躺著。不過她還滿中肯表示,這是她想做的,不見得是你想做的。她肯為了這些事付出很忙很苦的代價,但總結來說,值。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都有新的關卡要過。讀了就讓我又忍不住跟林晴灣分享新的生涯規劃,而且比九年前天馬行空的焦慮妄想要腳踏實地很多,覺得無懈可擊,兼具穩定收入和輕微的自我實現(和躲到鄉村)。

這本書提及有個教授寫了顯赫的成功履歷之餘,還寫了個隱善揚惡的失敗履歷,我馬上也來試做,很好玩,你們也能得心應手的。喔我們交換看啦好不好?

對不起這是用凍僵手指磨破指紋用手機打的,回台灣之後就沒電腦用了很煩,看起來滿蠢的但就先這樣。附一張不知為何的團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