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無志氣,無節操


今天彩海先生の日語課,在我的要求下,一直在學罵人的話XDD

從講話怪腔怪調開始:

 アメリカかぶれ 假美國人
 ナルシスト 自戀
 ムカつく(JK女子高校生常用)不爽,近似於腹が立つ
 ワンチャン(大學生常用)有可能、可以,近似於できる

彩海先生說:「台灣年輕人的流行語都太負面了,什麼厭世...?在日本你看我們是ワンチャン!」

 不満を言う 抱怨
 悪口 罵人
 隠れて嫌う 默默討厭
 自分の道を進む 做自己
 マナーがない 沒禮貌
 割り込み 插隊

別人很吵的話(超實用):
 静かに 安靜!
 うるさい 吵死了
 黙れ 給我閉嘴(「用的話會很像黑道喔。」)

我們聊到琉球獨立、一國兩制,剛認識時我有問過。她說沖繩,尤其是年輕人,對日本政府最大的意見是基地問題,「基地可以有,但真的太多了!」

但獨立或脫離日本,不太可能,也並不想要。很多在琉主張獨立的人,是為了跟中國比較......(密切?)對。

她給我看「嘉利吉俱樂部」的官網,「都怪怪的。」首頁就是密密麻麻的長篇大論,很像怪長輩異議網頁,還有琉獨旗,「超醜的。好奇怪。」

所以沖繩人已經不恨日本人了嗎?她說長輩還是很討厭日本人,跟美國人比起來還更討厭。但年輕人已經不太有這麼強烈的感覺,覺得日本還不錯。

「蛤,好好喔。」琉球跟台灣根本同一宿命啊,同在第一島鏈,東有美日,西受中國撩撥。

彩海:「沖繩真的不能獨立。但台灣可以!」

還是給日本統一算了呢?要頂天立地,挺起脊幹的獨立起來好累喔,而且我想要日式的人行道和交通建設。

反正台灣人應該很想被美軍基地保護吧,正好可以遷來一些,緩和沖繩的壓力。

#無志氣 #無節操



補充一點唷,我和彩海先生一致認同戰前的日本是發瘋了:

頭おかしい 瘋了

ex
日本帝国は頭おかしかった。

夢境巫婆湯


夢到回到馬祖當老師,抖了好大一下。

組長把我抓到一旁語重心長,下下馬威。

學生上國中變得好像生化人,不太笑也沒什麼反應,非常殭屍,非常青春期。

好像是學期中調回去支援,要上一堆莫名其妙的課。

兼的課不只時間重疊(都在星期三下午...),還是我爸的名字。可以冒名頂課嗎?

馬祖此時最高溫還沒超過20。山線上的海桐準備開了,還是可以找到躲得很偏遠的梔子,給你最喜歡和次喜歡的人。

夢是滿奇妙的,白天想著覺得明朗的事,下載到夢裡不免鍍上一層焦慮、詭異。

也是投射了對許多事的焦慮,釀成一盅巫婆湯。

害我弄擰了,不知是想念還是恐懼,或者兼而有之。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哪裡人?


到政大聽小馬學長/姐?和程廷(Apyang Imiq)的原住民同志文學分享,讓我想到「故鄉」和--辨認故鄉的難。

軟體上常有人問:哪裡人?看到這三個字火就上來。我願意回答很多,但你有要聽嗎?沒有要聽的話拜託精準一下問句。

如果要問住哪就直接問,但我寫了,沒地非自住也寫了;問我對哪裡熟,我可以景點推薦;還是要問我在哪裡出生,but why,認老鄉?

但只問:哪裡人?是故鄉、住所、軌跡--還是認同呢?

我在中壢出生,青春期在桃園度過,後來搬到台北十年,後來搬回中壢的家,又花一年到馬祖,現在又搬回台北讀書。

對這些地方有不同的感情,有不同的怨謗憎恨,仇愛交加。不知道閣下想知道什麼部分?

問我是哪裡人,對我而言,是在問我「認同」自己是哪裡人。我想了想,答不上來。

大概只能說,住台北是最舒適的。我不開車,離開這裡就路肩遍地,寸步難行。四通八達的公交路網可以把我一點點輸送到城市最凹槽,最末端。

又這裡可以隱姓埋名,自願在人海茫茫當一隻匿名的寶貝,無人侵門踏戶,無人流言蜚語,因為微不足道。

這可不是理所當然的幸運,你住過原住民男孩們的部落,或者我的馬祖小島就知道了。保證你緬懷身為nobody,「邊緣的邊緣」的感覺。

但是再愛這裡,也只能暫時。仰之彌高的房價,租屋者按月繳出勞動所得的1/3~1/2,買屋者則非綁約二三十年償債不可。

下一步又要往哪裡、成為「哪裡人」?連我自己都還沒作好盤算,怎又有餘裕給你什麼穩固的答案。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RBG:不恐龍大法官》


《RBG:不恐龍大法官》

在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呈現5:4的美國,「惡名昭彰的RBG」(來自一個已逝的饒舌歌手Notorious BIG,問她會不會不高興,她說:怎會?我們很多共同點啊)近年來幾乎永遠是少數,但她的不同意見書辛辣直白,和她本人的內斂、羞怯大相逕庭,讓年輕人在苦悶的政治現況重新挖掘到偶像,發現她已經在法界打滾半生,作出各種茲事體大的解釋文。

高齡86的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得過兩次癌症,但仍然氣喘吁吁,認真重訓,還嫌教練給的彈力帶太輕了。

有些自由派怪她不在歐巴馬執政時退休,讓歐能多提名自由派大法官。她只說:還能戰時,我要戰到最後一刻。

同樣是哈佛校友的孫女說祖母印象深刻的教誨是,爭辯不用大聲,咆哮只讓人心生反感,拒絕溝通。

所以她和立場南轅北轍、最為保守的大法官能攜手去看歌劇,還戴上捲捲金髮,一起受邀客串,開會時被他逗到要捏大腿憋笑,法界政壇都不可思議。

不過向來理直氣和的她,在川普競選總統時,也忍不住跳出來評論,措辭強烈,連她的老同學也直言不妥,大法官應該嚴守憲政分際。嗣後她發表道歉聲明,受訪時也說:這件事最好的作法就是不再評論。

不過另一場話劇客串,正值川普當選第二天,她自己寫詞的對白仍偷婊了川普一下,也是幽自己失言一默吧。

最帥的就是電影連續剪輯了好幾個她擔任大法官會議忠實反對派的:我反對。I dissent, ...

有些年輕人把她合成各漫威英雄,甚至刺她的肖像在身上。她只納悶:有人願意看我的老臉一輩子嗎?

覺得讀法律好帥喔。

(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

何もシェアしたい


上上星期,發現臺灣制度極端優厚不動產,我非常激動的回家向家父吶喊不公,然後跪求:我要怎麼進入這個產業?

家父應該很得意,等了這麼久,兒子終於看懂家業的好與妙。

雖然舍弟舍妹早就進入公司,不擔心後繼無人,我爸也春秋鼎盛,還沒有動接班念頭。但多一個小孩在身邊學習並仰慕,終究是好的吧。

於是我也接下一個不大不小的任務,難點在毫無方法,跟剛出月在家憋壞了的王襄理一股腦往前衝。但愈拖愈又陷入同樣的困擾:

時間分配與地理乖隔其一;其二我還是很喜歡唸書,且不願像大學那樣風花雪月,空手而回。想厚植實力,不知道可以發射去哪裡。而我也喜歡這樣的未知。

雖然等在前方的也可能就是島內沉痾的低薪。沒有意外,毫無驚喜。不小心拿高一點薪,還一分都跑不掉的要被課稅,什麼人間煉獄。稅制不公也是動念不動產的終極原因。

抱著懷疑回家,一方面跟仲介有約,另一方面想再請示家父。沒想到他訪中去了。倒是阿姨一早出國,撐著沒睡,硬是向我掏心窩子。

阿姨說她上次唸了爸爸一頓,問他急什麼,小孩還在唸書,就讓他往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吧。就算是房地產,也總有比較適合我的專業,不用都當第一線的業務。

重點來了:就算它看起來很好賺,但也是要長時間累積,我們在這個產業都二三十年,也是後期才有一點成績的。如果真這麼容易,怎麼爸爸公司的主管們都還沒獨立分家,還需要依附著公司?

而且最好做的時間已經過了,很多人反而是賺不到錢的。

想想也是。從小看著在爸爸公司的叔叔、阿姨,也不是每個人都一路成長茁壯,很多三十年過去,依然老業務老仲介,甚至不認真、只能轉行的也大有人在。

急躁的是我吧。炒短線的是我。

雖然從直銷到家業,行動邏輯一以貫之,就是我想突破時間換錢的桎梏,簡言之還是財務自由。

只是都想得太單純。或說想得太短,沒能沉下氣把事作長。沒有什麼是不用紮馬步,基本功的。只是青春也就這樣過去,成本還是滿大的。

阿姨的意思是,既然我決定讀書,就先把眼下的事盡善盡美,好好享受求知的樂趣。至於怎麼跟爸爸合作,還能再請教問詢討論。

怎麼會啊,受不了他們老人家耶。在面前都不評論我的決定,但感覺在後頭操碎了心。也知道我敏感脆弱玻璃心,還要估摸著措辭和語氣。所以通常是阿姨出馬。好好笑。

我也是回家來報備此事。後來陰差陽錯,連第一筆土地都沒得看。也就算了,發完一小頓淘氣的小脾氣,當成上蒼完全同意我阿姨。把手頭準備俐落,不要朝秦暮楚兩頭空。

#什麼都想分享
#人生不吐不快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要強迫自己從失敗主義迅速抽身


如喪考妣,如喪考妣,只想長篇累牘地發表失敗主義言論。

需要時代的明燈,告訴我應該怎樣相信,rather than總是仰賴莓果醬司康圖一時的自我麻痺。

家父成為韓粉其實毫不驚喜,有跡可循。商人本來務實,歷史斑斑可考。對自由民主也沒什麼信仰。有利可圖即是信仰,自由民主反而是效率遲緩的公害。

是啊,為什麼要被自由民主說服呢?不自由不民主的時候,不也發家致富了嗎?

而被這樣的財富餵大的我,本也無地置喙。

有錢人為什麼要看得起讀書人?如果讀書人賺的沒我多,還要靠我養?

家父只是構成韓流席捲全臺長者實況的其中之一,投鞭斷流的韓總大軍。雖然至今並不明白那個「覺得親切、看不出是草包」的心理機轉。(下面有朋友Po「達克效應」還滿能解釋。)

總之我要審慎的,重新評估無媒體識別訓練的所有長者,哪怕他有多少年縱橫江湖,知人任事的經驗。

現在無力得像一具消風的充氣娃娃,軟癱在所有能臥能坐之處。所有空洞仰天敞露,任人蠻橫抽插,長驅直入。

喔對了,小補充,統一後率先被整肅的,除了個人,敝所也在劫難逃。很榮幸在它氣數將盡前能成為它的一員。我喜歡,也會想念曾經能這樣看待我的臺灣,珍重再見。

------------------------
狀態調整超人變身
------------------------

如果情勢這麼差,我們還是擋住了,老來不是很有話題可談嗎?人生為了當年勇而活啊。

少年漫畫之所以感人肺腑,不就是用盡全力要變更強嗎?

#狀態調整光速

發完失敗主義言論,我私自愛慕的國中同學,拾參公道伯又出手,問「我是不是該去跟令尊談談了。」指示我不要爭執公平正義,去找蔡英文的右派政策給家父。

他就是會一個一個敲不投DPP的朋友,跟他們誠懇聊聊的人。

蘇靖雅:趕快徵召你朋友選總統了啦。
我:所以我是吳敦義嗎?

就是很需要見證這些小小的善意、小小的正念和勇氣依然在發生,依然願意相信。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經世濟民hell no;是和你們相互依偎且連結。

暴風雨對我是困難,對你卻是挑戰。我喜歡這樣看著你們堅毅的臉,覺得自己也可以加倍勇敢。

直銷界有很多名言,有一些一直影響我。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你可以放棄,我可以放棄,只要我們沒有同時放棄。」

比賽才剛開始。主角爆氣前都會這麼說。

#被自己帥哭
#和情緒化哭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異男樣






異男樣真的非常值得討論,我可以理解這是同志圈內的陽剛崇拜,我自己看到這個詞也會嬌嗔,我個人的偏好也是陽光籃球隊長勝於美瞳啦啦隊長。

但幾年下來我發現「異男樣」不只是Fufu說的「邋遢、不修邊幅」,更常常是:不負責任、漫不經心、毫無所謂。

排斥陰柔來證明我很陽剛,不在乎你的感受表示我很瀟灑。

這些號稱異男樣的gay只是複製了陽剛特質中最糟糕的部分。

而且是「誰的」陽剛特質?溫柔、陰柔的異男所在多有,有的還是我姊妹淘咧。

感覺只是gay腦中懸浮培養出來的虛空陽剛,對於烏何有的自己完美卻做不到的投射,再擷取一段虛空陽剛DNA來複製生成。

這種失敗的人造人我們通常稱為四不像。

再加罵一點,這些人常常是撈仔。

別人在日常生活裡因陰柔被歧視,在大街上抗爭時,這些人偽扮異男,坐享性別紅利。喔,還能裝兄弟襲同儕下體(幹)

還敢風言風語:不夠自信的人才在那邊該該叫;自己不能藏起異常還妄想跟社會溝通......(諸如此類啦)

等社會觀念推進了,法律權益改善了,這些假異男也沒在客氣,吃乾抹淨,一視同仁的享用成果。

在勞運場合,這種人叫工賊,人人得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