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要採訪一位大編輯,為防止尷尬,我們都請受訪者推薦一本書來共讀,語塞時就回來聊聊文本,吊吊書袋,堪稱愜意。
大編輯推薦我們《銀翼殺手》作者的作品《Ubik》,雖然莫名其妙但讀得津津有味,有種「管你們能不能跟得上我腳步去死」的腦洞大開與泥沙俱下
尤其我最喜歡「中陰身」這個翻譯。Ubik的世界有種技術,可以和已死,不,半死之人交談。半死人會關在莢艙裡,不會睜眼不會張嘴,全憑腦波放大器和麥克風連線,有時還會有一些剛死所以「生機勃勃」的半死人來蓋台。
其中這些半死人已經失去機能的身體就被翻成「中陰身」。
前幾天在Youtube看什麼恐怖節目,就提到佛家勸人放下慾望執念的方法很簡單粗暴,就是作巨人觀、白骨觀,想像粉紅骷髏窈窕佳人也不過一具臭皮囊,死後會發脹流湯爆裂,最後化為白骨。
中陰身就是佛家術語,指人死後到投胎前的期間。把這個術語拿來指涉這些半死人,未免太準確了,是不是Philip Dick又是什麼道家佛家迷啊……
剛好呢,又被推送一部《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觀解說,我丟給炫霖說,只要作品夠好看就會有夠多受眾,只要受眾夠多就會自然形成豐富的詮釋社群和細膩的文本分析。
《甄嬛傳》就是這樣。其實幾百年前的紅樓水滸,也就是當時的賣座電影、話題中劇、發燒金曲,一些玩物喪志的大粉絲們愈聊愈起勁,就變成一門學問了。
2.
我讀完《尤比克》了,只能說一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到最後還是不知道「尤比克」所指為何。它在每一章篇首都以煩人的廣告出現,感覺既好吃又好用,能讓東西保持新鮮,又能助人青春永駐。
在Ubik世界裡,事物會一再退化。電梯會退化成黃銅指針電梯,汽車會退化成福特時代,飛機退化成萊特兄弟時代,連Ubik噴霧都會退化成藥丸,導致無法使用。
正確用法就是噴滿全身,阻止中陰身的腐敗。
可怕的是,讀者和角色一直都不知道他們已經被爆炸攻擊成了中陰身,反而死的是活的,活的是死的。
書末收了附錄作者演講一篇,是為夫子自道,他問的是「什麼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和「什麼是真正的人」,是本體論也是認識論。
Ubik的世界正是探問的具現化:你怎麼知道你是不是中陰身?你怎麼知道你不是桶中腦?你怎麼知道——這個宇宙不是以光速為極限的虛擬引擎?
剛好週末一天看完了一季《黑鏡》,每一集都好喜歡,當真螢幕一日世上千年,這樣講來我們觀眾也在黑鏡的輻射範圍。
最後一集也在探問:你怎麼知道你生活在哪裡?是極度沉浸體驗的線上遊戲,還是被撞會死的現實世界(然而現實世界就不是虛擬了嗎)?
有觀眾很陰謀論的說,根據某些設定,例如如何能接通電話?證明最後主角們其實根本沒有逃出來。
不過讀完了,我只有一個這個問題:什麼是Ubik?為什麼是《Ubik》?大編輯學長在我們苛刻的「盡量選一本就好」的條件下,為什麼指定的是這本而不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