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受控
最近小孩有比較受控了,大概抓到師生的平衡小默契。放學時雙煞=小霸王和調皮鬼夥同另一個也要練羽球的同學,和我撞飯館。他們會很識相的打招呼:老師,你怎麼也來吃?吃那麼多啊?見我氣若游絲不是很想搭理,又自己回去扒一碗30的滷肉飯。
如果在教室裡也能這麼舒服自在,我不管教你,你不冒犯我,就好了。
喜歡導師時間閒來沒事,宣布:開始閱讀時間。然後我就真的拿自己的書專心致志讀將起來,有次擊節稱好,還在黑板上寫出筆記,上週《生活的藝術》:幸福=享樂×意義。
上學期每天都在想怎麼填滿時間,也放過反惡修的新聞,加上我旁白說明。那就是真的覺得該播,當天早上到辦公室找的。
其它還是陽奉陰違啦,水果發了,但行政仍輪番路過來找我「閒聊」,才知原來這也是大事。下班前,主任建議我改採水果自由領取,果皮果核跟著午餐廚餘走,剩下不吃的就放著給老師處理。曾經也有班導採取。
也是,中午發會留在教室,放學發會留在路上。人人都發雖然公平,但不想吃的就拿來玩,放學那條路滿地橘子棗子蘋果屍體。自己選擇,雖要再撥心力管控,但也比較沒紛爭。
是我太大而化之吧,常常也覺得這些小孩間的糾紛沒那麼嚴重吧,但雯師都會抱著米花鎮新乙己精神去抽絲剝繭,最後逮出元凶,繩之以法。但對我來說,就是小打小鬧不礙事啊,就像我也覺得箝制水果不礙事吧,何況還罪狀充足。結果,原來家長這麼在意小孩的營養攝取或領取午餐的權利啊?
晚上看到許秋遠數落老師不當管教的幾大症候,真要算來我也踩一堆,比如:髒髒過動兒來告狀他被何等欺負時會放空,或轉而問起他沒背的詩缺交的功課,懶得處理語焉不詳的控訴。亦曾經說過:可以不要這麼白痴嗎?是學生接了一句沒意義的話,頓時怒火中燒,他們還倒吸一口氣:老師,你罵白痴?對,白痴。即使指的是那個言論本身,畢竟根本還不認識他們本人。
以前沒當過班導,微服出巡貼身相處,在現場迎接風雨雷電,一定也是憤而按讚的鐵支,好像受了多少頑劣師長的不平等待遇似的。Brian之前問我:為何以前覺得老師都這麼情緒化?我:完全可以理解了耶......瞬息萬變啊,有十幾張嘴跟你此起彼落,任憑你唇燥舌乾。
如果真要完全避免那些「不當管教」,網友說的很對,就是不管教啊,用最保守或說最無賴的策略,你印象中那種完全當沒看到下面睡覺聊天打牌玩手機的老老師,走到講臺上讀完課文就宣布下課,偶爾放點小影片利用一下電子講桌的先進技術。
可是我不想當那種老師啊,我希望有人聽我說話,或至少,不要打擾我說話,所以對跟我同步講話的人會動怒,偶爾也會說出很重的話。只是這能完全歸因給老師個人的品行、情緒控管能力嗎?我的最大感想是,其實壓力多是別人給的啊--教學內容、課程進度、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生不能打牌吧?學生不能帶牌來學校吧?)、對導師的期待(你要懲罰他們啊,你要追根究柢啊);還有,老師在講臺上以一擋百,離開教室也非常需要支援,社會連結、前輩指點、心理諮商。把學生送去諮商時我第一句就是:我也可以諮商嗎?結果發現我只是通道,心理師是希望藉由我的健康,打造學生的健康。
也好,我不懂,我學。這些我都照單全收,所以前半學期真的非常非常吃力,好幾次好想放棄,上課前都要幾個大型深呼吸,星期天就會極度憂鬱。
沒有老師是聖人,我也不例外。但我自認已很常自省師生間的權力關係,也很願意就各種狀況協商,作業量、處置方法、應對無聊老師的撇步。可是無法否認,最省力,而學生也最習慣的,還是我兇他們,吼叫、咆哮,配合懲罰威嚇。一開始我有多煩手上鮮血遍布的規訓與懲罰,我是受過教育的好嗎!但我現在有多感謝這一套簡單的膝跳反應:觸犯規矩,罰。
聽起來野蠻粗暴,為什麼非得罰呢小朋友就要錯中成長、溝通了解行為背後的意圖不是更有意義嗎?......
之前跟調皮鬼衝突完,雯師復盤時只給我一個建議:把原則踩好,不要讓他們覺得這也可以、那也無所謂。
原則。
我比較信仰之前看過的,老師怎麼制止霸凌?就要當班上最大的流氓。
實際運作在現場的,是長久互相摸索、適應才討價還價出的一整個系統,不斷犯錯試誤,努力(但常失敗)毋枉毋縱,並且於最短時間熟稔各小孩性格,有的不能踩,你會賠上一整天時間;有的--我很抱歉--就是適合磨刀霍霍殺雞儆猴用的。
要罵壞老師多簡單,火一來就很難「適任」了。但要讓這系統生產出好老師,讓不那麼好的老師願意待下來遷善向好......他提供了什麼法子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