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重讀《成為他自己》


昨天重讀《成為他自己》,已經不像一年前在台東咖啡廳讀到爆哭了,裡頭的橋段我已了然於心:

幾個從教改出走的青壯年,決定開創體制外學校,作為教育理想的實踐。他們設想的教育是把人教成「全人」,沒有校規(或者校規也等同拿來被推翻),沒有必修,自己選課,學生自己協商校規。

一開始大家其樂融融,那是烏托邦年代,理想主義的星星還在上升。

好景不常,當大家發現協商的過程總是冗長,被侵害者的控訴得不到善終,老師也掙扎於介入形同用自己的價值觀插手,而選擇旁觀,整所學校就亂套,失序了:

蹺課、抽菸、破壞公物、欺負同學...還溜下山偷車。事態嚴重到迫使教師群必須表態,雖然仍不願貼上好壞學生的標籤,但仍須主張哪些價值是「我們」要的價值。

但此時更可怕的事發生,效能感低落的「白道」(相對於打砸搶的「黑幫」)學生,私下串連,瞞著老師,一人一票把最高權力機構,自治會給解散了。

以前是申訴效率不彰,現在是根本無處申訴。學生說「既然大家不重視,就讓大家體驗完全沒有自治會」。學生還在摸索自由的邊界、學習體制的建立與權力的施展,就這麼用權力瓦解了體制。房子拆毀了,是野蠻的天空。

看到這就哭到不行。夢想與夢想的墜毀,自由及自由之代價...

沒有前人可參考,沒有繩索可攀援。那是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特技。漂流教室上重構的人類文明。

會哭那麼慘,應該是來自我的遺憾。雖然他們這麼亂七八糟,但老師們從未以簡單的規訓與懲罰揉掉他們的可能性。或許高估學生與生俱來的自制力,但真的讓他們去試。放他們破壞,從破壞帶來的不安與不公平裡,重新召喚秩序。

給時間以時光吧,人總會長大的。經歷過頹廢,才知道底限;混亂中,更體會自由與秩序的可貴。

我從很小就抗拒,抗拒一切,但我不知道對象是什麼。只是班導嗎?只是主任嗎?只是校規嗎?更別說還有巨大的:同儕、時代、文化、政治...一旦發現羸弱的蟻足根本撼動不了,就只能走向裝聾作啞,或是憤世嫉俗。

但只有破、而不立,是不會有建樹的。不可能替我殷殷期盼的人類文明,澱積一些什麼的。若說人生前20年的任務是尋找自己,那麼我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啊,我只是被迫成為別人。

這個任務被推遲了,我也與真正被縱容無所事事的少年時光失之交臂了。不過既然已經知道有這條路,我就很想替像我一樣的少年,成群而來的未來多做一點。

如果有一天能讓每一個孩子都不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包含體制裡彷彿很成功的既得利益者——那麼我們的教育才算是,離打造一個完整的人,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近了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