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為什麼「美化日本時代」?

美璇師解釋為什麼「美化日本時代」,隨便就講出4點:

 1. 過去(1950年代)留意的台灣史是明清時代,日本時代形同一種「再發現

 2. 也區隔於戰後的民國敘事,五四、《一把青》,把戰後台灣的歪型史觀從一枝獨大的y扭轉成平分秋色的Y

 3. 還是要宏觀看待,具有階段性:從悲情到浪漫,如果都是楊逵大家也受不了,如果都是楊双子可能也會不耐煩,如果我們要網羅更多異溫層,更多內容類型也是需要的

 4. 文學容許個人情慾:双子關注百合,翁鬧發表在《台灣新文學》,楊逵也曾發表心理小說於此

老師為何信手拈來啊,是何仙姑嗎?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記憶戰地?從公孫嬿到劉宏文



❄️出來了!馬祖人來吧來吧❄️⛄️

三百字文案我自己寫的:

這是一趟知識的旅行。從臺大臺文所向東亞-中日韓的研究生簡報開始,對台灣的朋友連續三晚短講,最後有幸回到它所誕生、屬於的故鄉:馬祖。像小心翼翼移栽一株海芙蓉,回到它寒冷多風的家。像從神的視角鳥瞰西太平洋,zoom in媽祖娘娘的平板,發現鑲嵌在東亞裡的台灣,鑲嵌在海峽裡的馬祖。地緣政治像一個碎形(fractal),細節裡還有細節。

文學作為一種保存記憶的手段,公孫嬿先生在戰地政務的陰雲底下,是否刻劃戰爭的風雷、戰地的風霜?離開戰地政務時代之後,劉宏文老師又為何急切地開始寫作?請容我,一個遲到的後生晚輩,把馬祖的戰地記憶帶回馬祖。在霧季開始之前,我們要看清楚島的形狀。

..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三)19:30~21:00

活動地點:馬祖南竿南萌咖啡館🌱☕️

活動對象:任何人

活動費用:免費

注意事項:防疫期間請欲參加者配戴口罩,現場備有酒精消毒

ps.此活動為自發辦理,但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鼓勵大家前來一起討論馬祖,討論文學,那天可能會冷冷的,不用怕!阿姐會準備 #熱薑茶 給大家暖身,來吧!來吧!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


我又後知後覺了,好厲害,從詞到曲到聲音到臺語,一切恰如其分,包圍住一場白色恐怖。還是那句,詩意而憂傷。這是流行樂版的《少年來了》。

要從歷史的風暴沉澱出的塵埃不斷向上積累,才可能長出一支危崖上的花,名為文化。看來水到渠成,看似唾手可得,背後是無數坑洞和屍骸。

為什麼年近三十歲,才漸漸出現歷史意識;為什麼領悟永遠是這麼後來的事?(湯舒雯語)我想那是因為在眼皮底下目睹了迭代:話語權往更年輕的世代移轉,下一撥天才已經成群而來。你發現你是會老的(黃錦樹語)

饒是你力大無窮,天縱英明;你不會永遠年輕。你也只是歷史的一部分。在短短的、有限得近乎倉猝的生卒年間。

這首歌是這樣開始的:

下晡 一个人踮厝內

西北雨 沃澹窗外的衫

外口的人 猶未轉來

戇戇咧等 戇戇攑一支雨傘

你還誤以為它是在等失約的情人,一首像二十年前的五月天一樣一無依傍,四顧茫然的情歌:「熱天西北雨的下晡,想你毋知影你咧佗,真希望看著你的笑容。」但那流行歌歸流行歌、政治歸政治的時代畢竟已經過去了。

現在,像網友所說,是台灣歌曲(和戲劇,和電影)的新一輪文藝復興。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馬祖的生活感

建築師徐裕健:

去芹壁時,馬祖人正在做地瓜燒(冬天釀老酒,夏天蒸地瓜,所以他是夏天造訪的),用地瓜蒸餾出酒,請我喝了一杯。那個生活感很強烈。

馬祖房子都是石材,因為對岸的連江也出產石料。那些轉角是很紀律的,其它地方才用斜砌,包括轉角、開窗的力學和美學是很厲害的。

所以我做勝天公園(在南竿,馬港~津沙中間)時,使用這樣的建築語言來做牆還有屋頂。不該把不符合的建築型態移植到當地,像北京的「大褲衩」。

芹壁的風水重點就在那個龜島,如果有人把龜島搞掉那他就......應該規定那裡的景觀視線,第一排如果把第二排擋住,那就沒辦法聚那個氣了。(氣,盛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使不散)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08-2 T大T文所,推薦美璇師

一直忘記要寫這篇,因為星期二被違規婦女搞到遺失原文。

是這樣的,我在敝所打工時會趁丟垃圾偷聽美璇師帶領碩一的文學史,聽到他們討論同志文學,《荒人手記》,包裝成同志文學的國族討論,還給我不可饒恕的歡聲一片,使得我在門外心生嫉恨。

上學期(108-2)美璇師的「台灣小說研究與論文寫作」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老師手把手教寫論文。後來我有幸得獎那篇,也是課堂的期末報告。先講戰績,那堂課總共有3篇錄取全國研討會,2篇獲獎,佔獎額三分之二,很強吧。

碩士生要寫論文大家都知道,問題是怎麼寫?大學時寫報告,老師壓根沒教,好像放任我們自己讀論文就自然而然學會。所以有門課竟然用一學期教操作和實戰,令人感激涕零。

成果豐碩,但loading卻意外地很合理,CP值超高。我很怕社會科學那套開一堆書單可是每個人都消化不良的假懂狀態。課前讀完文本,然後交一千字,評論、心得、筆記都可,同學們預讀彼此的看法,老師也會全文列印,課堂上請意見協同的互為補充,意見相左的兩造論辯,很好玩,容我大放厥詞多回。

這表示老師都有看完我們的心得,而且認真以對,知道誰寫了什麼。

最後選定論文題目,也是先交大綱,由老師指定評論人但也開放全班批評一回,寫完初稿再批評一回,整個過程有趣又精實,誠懇地批評它難看文本,溫柔地修理你幼稚論點,是同儕共讀文學的神髓。文學不難,找到好師生而已。

老師也親身示範怎麼報告論文,我記得是關於「三十年代文藝」,寥寥幾分鐘就簡介了論文裡好幾種不同立場對三十年代文藝的詮釋及其政治目的,層次儼然。

論文產出的過程也變成美好的經驗,就是組裝知識,鋪排論述,決定標題,衡量輕重,整理註腳(老師連註腳怎麼寫都有詳細說明...),很大很大程度讓我感到,寫論文其實沒那麼難。能寫研討會論文,就能寫學位論文。

最後論文還得了獎,爽,原來我這種理論匱乏、一點也不高大上的寫法也能得青睞,完全是求學路上的大補丸,強心針。

遑論這堂課我還有幸跟丞丞、霖霖(aka休學骷髏頭💀,我們懷念他)兩位猥褻的小可愛一起,每到星期四就好開心,課後在研究室還會生發「上這堂課總覺得時間過太快了......」的婉惜,的研究生驚人之語。

接近期末時,有一次老師盼兮美目又帶著血絲翩翩降臨,跟我們說:「昨天幫各位同學想論文可以怎麼修改,想到有一點睡不著。」急得想阻止老師:我們沒那麼重要啦!老師天黑請閉眼,現在就去睡。


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八二三炮戰

‧圖片來源:fb粉專「記憶馬祖」

祖譜,「附台灣馬祖」,面白い

今天老師講到,八二三炮戰的目的一直有不同說法:

(1) 毛澤東要驅趕國軍撤離金馬,像一江山、舟山群島戰役的做法

(2) 毛澤東不希望國軍真的撤離,以免斷裂成前日治臺澎vs中國大陸

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目前還沒有更多證據檢驗毛澤東真實的想法,但老師個人對「金馬作為兩岸政治臍帶,以表明統治整個『中國』的正當性」的說法存疑,因為誰拿軍隊佔領有實權,誰就有正當性(我則對這種存疑保留,因為無法檢驗,但不失為一種可能)

比較能確定的,他認為是:毛澤東要確認美國介入金馬的程度。這個說法,也吻合我上次提到的,保留金馬是蔣介石將內戰嵌入冷戰的意圖,美國一開始當然很不爽,態度搖擺,不過後來算是確定協防。

後來好像是跟蘇聯交惡還怎樣的嗎,導致毛澤東無暇外顧,但又要面子,所以才從兇猛的砲戰「降維」成單打雙不打的幽默。也不幽默啦,還是有死人。這裡沒聽清楚,因為在寫駱以軍的壞話了。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無聲》

跟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比簡直雲泥之判,每一顆鏡頭都美得很詭異,真是厲害。怎麼有讓人這麼坐立難安的蟲鳴鳥叫,跑字幕時大家駭怕得一動不動。

校長的態度讓我想將全片寄給馬祖高中和連江縣教育局。僚氣老人都好會辯論,罵不過他們,畢竟在「實務界」(指所有你「出社會」後的場景)向來就有「風險控管」的方案,而那絕對不會是高聲求援,只宜無聲搓湯圓。

富有教育意義,我起碼學會了「屁咧」「貝貝」和「一起玩」的手語。貝貝是演技擔當,那種露娜式的怪異、神經質氣質幾乎讓人察覺不到她在「出力」演戲,但第一眼,也是小可愛劉子銓看到她的第一眼,你就知道「她身上一定發生過什麼」。文學界行話是「有什麼壞掉」。

除了明明很窮,但衣著總是太美觀這個bug。子銓的嘴唇則除了拿來親吻,其餘皆浪費。

對了,窮。壓抑感堪比人類文明巔峰《後宮甄嬛傳》(豆瓣評分9.0),他們被困在,困是關鍵字,困在與世隔絕的蓬萊洲x 的台灣小鎮,根本是童偉格筆下那種絕望、逃不出去、一天只有一班公車的荒山野地。雖然沒有一直在下雨。

(那醫院是怎麼回事。只有「鎮」字可言。就連我們中壢都沒有那種電影院了...)

地理的、經濟的、聾人社會性和霸凌心理性的多重受困,連同不能言語,比紫禁城四四方方的天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讓人窒息。

所以老師一講台詞就出戲。我覺得國片還是不要講話好了,打手語是如此揚長避短,或像《最好的時光》一樣上字卡就好。聽張震講話哪能不出戲啊。

子銓真可愛,沒有白追蹤他。貝貝是明日之星,太會演了,雖然眼睛有過大,不合比例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