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暑假來西莒田沃 跟他們回外婆家

 

暑假來西莒田沃 跟他們回外婆家

【本報訊】去年夏天,西莒田沃村人曹劉金女士的外孫,也是臉書粉絲專頁「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的創立者劉亦,跟著南竿鐵板村的「南萌咖啡館」老闆娘董逸馨,一起舉辦了「回外婆家:西莒田沃夏夜市集」活動,吸引許多居民、旅客、島休的兵哥兵姐共襄盛舉。

他們說,最感動的是原本在外觀察的長輩、田沃鄉親,到後來都一起加入,與年輕人合作、交談,有了世代傳承的意義;看見老鄰居「劉金姊姊」的影像,還對著外孫的鏡頭隔空喊話,邀請曹劉金女士返鄉「啜蜀杯」。

曹劉金女士於民國六十年代,與丈夫曹典清攜家移民台灣,落足於中壢龍岡,至今將近半個世紀。肖雞的曹劉金女士如今已經高齡八十七歲,虛歲更是「米壽」八十八,一口長樂腔的福州語,讓外孫在2016年幫她創辦粉絲專頁,吸引馬祖、台灣甚至福州的粉絲。不過身為主角,劉金姊姊今年仍然因為身體欠佳,無法親自到場。外孫劉亦說,沒辦法「帶」外婆回家,那就繼續「代」外婆回家,「因為近鄉情怯,所以要呼朋引伴。」

除了原有的陣容,今年還多了擅長平面設計的林姿吟助陣。她是南竿馬港人,高中畢業後才離開馬祖,現正於台北的知名網路公司工作。這次多款海報視覺、募資商品,都出自她的巧筆。她表示很開心能加入2020「回外婆家」團隊,並在上班之餘無酬合作。過去她不常意識到身為馬祖人的特別,「這兩年讓我有重新認識馬祖的感覺」。

平常要上課、工作的三人靠著網路溝通,人在馬祖的董逸馨負責張羅前線大小事務,攻讀台灣文學的劉亦寫文案、專長視覺的林姿吟則繪圖和設計,當然還有自費機票前來幫忙的志工和攤主,都是活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董逸馨希望能讓西莒、田沃的居民重新看到故鄉的美好,劉亦則感謝他有這個機會能夠延續外婆帶給他的文化生命。

7月25、26日的周末下午4點到晚上8點,在西莒島田沃村,一群年輕人來到這裡,想重新定義他們的家鄉。有美食、有音樂、有電影、有感情。記得帶上您的環保餐具,響應無塑島嶼。他們竭誠邀請您一起「回外婆家」。

----

活動粉專: 回外婆家

聯合主辦: 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 × 南萌咖啡館 Café Nanmon × DaDa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再回馬祖的感觸

 

1. 

我跟馬祖或 #回外婆家 大概是同一個星座,日冥合相的雙重性格,想紅又怕太紅;想粉墨登場,又遮遮掩掩,怕無法負荷人山人海的注目。據逸馨說法,要小火慢燉,經營深度粉絲,成為千客萬來的島。重點是萬來=再訪的意願。

2.

城市的生活是塑膠。五穀隔膜,四體絕緣。枝頭薜荔採摘後,數小時送入口中,人的末梢和自然相銜。異化就是這連結被架空,用勞動換貨幣、用貨幣換物質,不解物的來歷和去向,像包著保鮮膜行走。隔膜的生活孳生抽象的思考,這抽象如果沒有落地,就是自得其樂。可能還有都市傲慢作派,什麼都不滿意just like me

3.

李問用半年選立委,落選再半年開黨部,湊齊民進黨最後一塊拼圖。於公於私,我都樂見其成。但也是這樂「見其成」的態度,讓我發覺身為局內人卻勤於抱怨、無心耕耘,一心一意癱瘓著等待彌撒亞降臨,跟把這破敗國家交到我們手中、我所不齒的老人們有何區別?演有志難伸的孤臣孽子一輩子不累嗎。

4.

沒有四了啦。有的話就是,想了就去做,一年前誰料到馬祖這地方有本事開「台獨黨」黨部。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有志者事竟成等勵志金句蜂湧而出。最陶醉的就是小小馬祖真的成為實驗室,有這麼多花招玩轉,集結跨世代的社會力,新穎的視覺意象、大膽的政策構想... 政治當然有力所不能及,但也很難否認它創造一個重力場,轉動現實,組織起很多能量。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尋父」小說的政治性沉默

 

在兩種尋父的小說裡我發現一事,可能是刻板印象,但也能作文學解讀。

外省父親對他們的流亡故事總是侃侃而談,彷彿那是高峰經驗,慘勝勳章,一輩子記憶的錨點。影視作品裡也不乏孫輩調侃爺爺:那一年,我擠上了船......爺爺你都說幾百遍了。

這讓我想到老兵。不是流亡老兵,是冷戰老兵,最愛自吹自擂、序梯取暖,酸:現在當兵很爽囉~但自己分明也沒打過仗的冷戰老兵,對母豬賽貂蟬之類報告班長式的光輝歲月沒完沒了。

因為他們的記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正確的、主流的,「呼應國策」的。

相反的,同一時代,經過二戰的本省父親,卻非常沉默,像堅不吐實的一堵牆。他們的發聲器官沒有壞掉,沉默泰半緣於政治,我命名為「政治性沉默」。

政治性沉默帶來代際不理解,不理解又容易不諒解,加之兒女接受的已經是另一套教育、另一種語言,信奉的是另一個「國家」了。

我還想再多揣測一點。等到時代終於來到能正視他們效忠過的祖國,而不隨便膝跳反應進入精神混亂的仇日情結時,他們也都凋零殆盡,記憶及身而滅了。我稱之為「雙重沉默」情境。

還能說時不能說,能說時又不能說了。

我認為這打開了美璇師所謂的「策展時代」。沒有父親的肉身和話語可以搭乘,我們又如此想拼湊他們的時代(這個需求可能源於台灣國族建構的需求),只能藉史料、調查等資料,還魂於少年們。

吳明益就至少表演過「夢境探勘」「物件追尋」兩種操作「策展」的方式。

要策展當然要有能接觸知識、操作知識的條件。作家們學歷愈來愈高,也是促成文學策展化的動力。好處在我們能看到很多精緻的寫作,將史料編織成作品的功夫;但壞處也許是主題、手法甚至品味上的漸趨同質?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意義上的回家

 

逸馨已經先進駐田沃了。原來要做到這個程度,才堪稱本格的社區工作,讓我想到諮商,陪伴的是人;社區陪的是一個地方,一群人。而且極可能是老人。

西莒日暮途窮的氣味很濃。荒村,敗屋,沒完沒了的熱,空無一人的路。

但她說青帆很棒,值得一家素淨的店。這話蘇靖雅也說過,青帆靠海,不對,馬祖到處都靠海。青帆是西莒主要港口,村落依山而建,戶戶都是海景第一排,確實值得來家淡淡好店,不負昔日小香港盛名。

她說田沃也適合。這個自然,地靈人傑,才出落得劉金姊姊福壽雙全,誕生出我秀外慧中。期待西萌阿姨的書屋,週末供應簡單冷熱飲。

西莒真的很欠一個基地,不然沒地方窩太麻煩返馬也不特別回去。

逸馨替我查過戶政資料,確認劉金姊姊祖厝產權屬於兩位舅舅。本來興致勃勃要撬鎖闖空門,大開殺戒洗刷一番,聽到這果斷放棄。

很可能我們花錢花工,變成老黏巴蟲不請自回來睡的巢。

地方太多人際交織,這是意義上的家必然籠罩的陰暗面,黏膩,窒息。觸碰到本源的情緒和心結。唯有巧妙保持人我平衡、自他分離,才能久待。閉氣太久會摧折心肺。

愛家鄉也是有條件的。

快讀完陳奕齊的打狗文史考據,天他多愛他的家啊,又想起黃錦樹說:父親的身世有深宅老蔭,不夠努力就沒有能力繼承。咦,怎麼被我記成要侵吞房地產一樣,總之你們懂。

意義上的回家,原是一輩子的事。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自由中國」



我都把自由中國當台澎金馬的同義詞來用耶,不然東引的「國」之北疆從何解?既不是憲法中華民國的國,也不是能從地理名詞台澎金馬中湧現(emerge)、不證自明的國。

也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演進史:自由中國、台澎金馬、台灣群島,是中華民國日益台灣化的歷程。

冷戰對台灣太重要了,所謂「華文化」「華語言」的形成,大概就是冷戰對峙時代,國家肆意膨大的遺緒。工具是戰爭(戒嚴)體制。戒嚴的英文就是Martial law啦。

這樣想來,戰爭在當時,可能從目的逆轉成了手段?好延續軍事統治,護持政權正當。說不定還需要小心翼翼地維繫那一觸即發的狀態咧。

把冷戰下的紅色中國納入視野一定很好玩,可能得到「共華孿生」之類的結論;往共華誕生的年代追溯,清末民初的恥辱與創傷現代性如何寫就這一對雙胞的基因(意識形態)之類的。

OK就交給你們青年學者去努力!

#我OK你先研究

#我先躺你繼續研究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感覺有點奢侈的事》

 



學長在整理雜什,我摸到床上一本就接過來看,結果讀得很煩躁。記得是賤人林晴灣又任性的發表評論:我不喜歡。她的感觸太細微了。

細微像是褒義詞,我沒這麼好心,我覺得裡頭是這時代擅長而且氾濫的餖飣酸腐,裝腔作勢以扒找靈光。類似:醉但不能太醉、愛但不能太愛等已可寫成生產器的無聊複句。

對,讀了大概五篇,覺得生氣,生氣其太可預期。她強迫狂,她喝一點,她微微奢侈,她不避混亂。不知是開這類當代無賴(我就懶我就孤僻我就廢)之先河,以致2020年讀來已經食之無味;還是真的無甚可觀,只值得謝謝打擾了。

一如厭世詩剛浮上檯面時,擊中時代感覺結構,一時洛陽紙貴。但隨著黔驢技窮,無限跳針,也就雞肋起來。

可能我還是不禁跟(都市女性)散文雙璧柯裕棻、張惠菁心頭一比,珠玉已然在前,這裡卻未感到超越。她們搬弄理論、側寫人情都像繞指柔,隔了快二十年黃麗群依然寫限時裸裎的女體,但除了勉強比附為文體(詩、小說、散文),竟然毫無新意。

抄一段好無聊的當證據:

但後來我想,女人無論寫不寫作,大概都最好能有自己的浴室吧。要有燙破皮膚的熱水也要有漱在口裡牙根酸軟的冷水,有夾纏在排水口妳自己的髪絲,有一面如實的鏡與鏡中人,有各色香味用品,有粉,有燈,有蒸騰,有澡盆。富裕點的或許還有落地玻璃窗,大理石浴缸,獨立化妝小間,但不論如何妳一進去就可以拿背抵住世界千軍萬馬;一出來,乾淨了,徹底了,抖擻了,底定了,又能繼續決斷殺伐直面戰陣。唐明皇賜浴華清池絕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

這是在用文字延展日常本身的無聊嗎?唐明皇的用典(「用」好了,作idea解,根本沒高級到典故程度)也好無聊,讓人大呵其欠。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交通起義,公總償命

 

竟然有榮幸第一個發言,真的太緊張了。以下是草稿全文:

今天大多數人都是機車騎士

但我想為行人講一些話

雖然我兩張駕照都有,汽機車,但受限於駕駛技術,我不敢真的上路

連這樣的我都拿得到駕照,這個制度好奇怪

我們所有人在不開車不騎車的時候都是行人

在道路上最手無寸鐵的就是行人

道路的設計應該以最弱勢的族群為主

行人不只是四肢健全的人,也要讓輪椅族、嬰兒車族、小孩、孕婦都有路可以走

我不想要再沒有人行道,只能走路肩,和聯結車汽機車擦肩而過;

我不要好不容易有了人行道,還要被違規行駛的車輛刷卡

我們不應該再用意外來理解車禍

操作車輛的是人,設計道路的是人,制定法規的是人,該執法不執法的也是人

車禍從頭到尾就是人禍

總有一天,我要在這個國家昂首闊步,走上我們應該走的路

謝謝大家。

最後再補充一下:我支持道路平權,但機車騎士們也需自覺,機車對行人和寶貴的人行空間而言,仍是一種侵入性很高的車種,切莫不可弱弱相殘,逼害更弱勢的行人。

#交通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