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広島紀行(1):穹頂之下


(原爆穹頂館)
這裡是廣島核彈的投放中心,因為衝擊波剛好形成一個垂直壁,所以讓圓頂建築保留了大部分的結構。可是環繞著它,其它地方都夷為廢墟,今天廣島看到的高樓都是戰後才建的。

廣島(跟沖繩)一樣很慘,核彈在城市上空六百米爆炸,釋出熱線(heat ray)、衝擊波和放射線,有多種致人於死的方法。

深色服裝會吸收熱線,把人烤焦和燒傷。留在階梯或牆壁上的黑色人形,就是人被熱線瞬間燒掉殘留的遺影。

衝擊波會把一切都變破片,扎進身體。放射線大家都懂,接觸會脫髮、嘔吐、皮下出血。當下沒死的被爆者幾年後紛紛迎來白血病和其他癌症。

但就算廣島這麼慘,我卻不如在沖繩激動。不知是不是沖繩無辜被捲入的成分更重,還是陽光沙灘終究和血肉砲彈形成反差,或者惦記著沖繩是一個比較衰的臺灣,代替了美軍登陸的命運。

西方面孔所在多有,核彈投放在國際的能見度還是比地面作戰高(的樣子)

這裡是戰爭的終點,大日本帝國的末路。戰後新秩序就要長出來了,它巨大的陰影一直籠罩到今天。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為何醫學男孩們明明爛桃花多發,卻又屢屢跌坑,我想應該是某種銘印。

多年前甫上大學,也曾是不解世事,剛入宮的甄嬛,結識了一個被我稱為「靈魂另一半」的醫科學長。

我們好了兩星期。雖然只有兩星期,但每個片段我都好喜歡他。

喜歡他載我,說不重啊。喜歡跟他單車並轡,夜路回家,聽他課堂收穫,用45度角的眼神瞻仰他意氣風發。

還說,我們家以後一定要有很大很大,通天入地的書櫃。

現在講來都泛酥皮千層派,可都是真心的。你們知道原型嗎?我跟姐妹宣告:我找到了我的原型!還有:叫我醫生娘!

當然,曾經太過年輕~淚純真透明~後來他就不接電話,不回簡訊,說要來找我又反悔消失。

然後,然後長長的寒假就到了。看他跟朋友去玩,照片裡笑得很投入。

我跟現在一樣不想回家,躲在總圖冰天凍地的窗戶旁讀書,看能不能把眼淚讀乾。

也謝謝他啦當時我還抄書,想把自己抄回來,想證明自己是可以寫、可以想的主體,不是一個被隨意處分的垃圾。

更羞恥的是,之後我才知道,我不是他唯一這樣對待過的人......

後來我變得小心翼翼,像軟體裡網路上成千上萬裹著硬殼的gay,端起架子,故作冷漠。真的有人示好,又反應尖銳,不相信自己有資格幸福。

一接觸就能察覺:這個人受過傷了。

這事去年初熊寶貝也粗暴的挖掘過。讓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欠他們的吧。我喜歡他們的聰明,就要連同他們的傲慢、自我中心。

後來發現不行,愛情對我的課題是控制,一旦被控制就窒息,就想掙脫。而他們要嘛把你當垃圾,要嘛想施展控制的權力。兩者我都不要。

所以就兩袖清風走到了現在。發現意義上的初戀就是人格的模組,會害你一直受到同一種人的吸引。

對熊寶貝提出我們到此為止時,很佩服自己。覺得八年過去,終究有點長進。

#異國夜晚特想話當年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陳映真的罪咎與憂悒 /朱宥勳


陳映真的罪咎與憂悒
/朱宥勳

*陳映真的父親是有名的傳道者&神學家,但陳映真卻非常反美
-陳映真覺得自己不在臺灣文學的框架,而是中國文學,而這兩者在他眼中是互斥的
-不論他的想法,陳映真絕對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至少前五名--之前講的張大春、聶華苓對後世造成的影響都不如他

*陳映真(1937 - 2016)

(‧陳映真[1937 - 2016])
-1959〈麵攤〉初試啼聲,震驚文壇
-1968 – 1975因讀書會入獄,認識獄中左派
-出獄後遭遇鄉土文學論戰「左派」「統派」的兩面作戰
-1983發表〈山路〉,為文壇公認經典

*日治時代各時代出生者差異:
-1920年代出生,帶著日本時代的文學技藝/教養,又經過語言復健,再度站上文壇 ex鍾肇政、葉石濤
-1930年代出生,沾染日本時代的氣息,但重學一個語言不算太難--日式中文,典雅、柔美、纏繞 ex陳映真
*大多數作家都只有一個高峰,但陳映真有兩度:一1950s(大學畢業生)、二1980s〈山路〉;1970s的,「很可怕,慘不忍睹。」

*陳映真不是自始至終都是「左派」,一開始他只是關心窮苦大眾。
-轉折一:「劉自然事件」
-轉折二:讀左派書刊,被抓,在牢裡跟老左接觸,變成堅貞的左派(陳映真表示:大開眼界)

-鄉土文學論戰處於兩面尷尬--他的作品被劃入鄉土文學,但身後一看,乾全部都是獨派→和他的立場大相逕庭
-228後發展出兩條路徑:左派→反KMT→左統本省→反KMT→臺獨(民族主義)
-後期愈來愈悲憤、孤單,例:六四→「中國社會主義的陣痛」,他其實知道中共變成鬼樣子,但堅守這價值對它變成無上的道德義務

*理解陳映真的四條路徑:
1文字的日本化風格
2戰後的早星
3憂悒:現代主義的內在性
4罪咎:無以伸展的理想主義

-陳映真的美學本位&思想本位是矛盾的:愈想要「中國」,用「純正」的中文,就愈寫不好
-在國內都聲稱魯迅影響他;到國外才鬆口也有芥川的影響

1日本化的風格
-先從「風格學」(文體學)開始
‧定義:持續的偏離
 公式:偏離的文字-日常的文字=風格
‧日本化風格:臺灣特有種的文字風格
-無主詞或以狀態為主詞
‧如:長段的前位修飾
我已渡過了五十多年的歲月的初老的女子的心,想著在那一截山路上的少女的自己,清楚的知道那是如何愁悒的少女的戀愛著的心(切をいこ女の恋心)!--〈山路〉
他感覺到一種彷彿一個父兄在注視著一張甜蜜地沉睡的子弟的玫瑰般的臉孔的時候的溫暖和安慰了。--〈加略人猶大的故事〉
約莫是兩月之前的一天,一貫是早晨四點鐘就起了床,為李國木一家煮好稀飯後,就跟著鄰近的老人們到堤防邊去散步,然後在六點多鐘回來打點孩子上學,又然後開始讀報的他的老大嫂,忽而就出了事。--〈山路〉
‧如:特殊用語
ex憂悒、老衰、絕望性的、廢然的心懷、「請硬朗地戰鬥去罷。」

2戰後的早星
-戰後:本省的失語、外省最好的留在大陸、次好的還在驚嚇中,加上反共文藝的政策
-1960s,這群人終於大學畢業了,能吸收國外資訊、並以臺灣為主要觀察對象:臺灣的當代性回來了
‧「與歷史正面相值」
他終於和被殘酷的暴力所湮滅、卻依然不死的歷史,正面相值了。他直接會見了少小的時候大人們在恐懼中噤聲耳語所及的人們和他們的時代。他看見了他在青年時代更深人靜竊讀破舊的禁書時,在書上留下了眉批,在扉頁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蓋上購買日期,端正地蓋上印章的那一代人。……他會見了早已為故鄉腐敗的經濟成長所遺忘的一整個世代的人--〈後街〉
‧(我忘了是在講哪篇小說Q_Q)
-「無知的敘事者就是拿來傷害人用的。」
-他的不給結論是很不同於那個時代的,如需要明確結論的反共文學
-只能說他是人道主義者,因為他關懷這些人,但還未找到分析的工具--他後來入獄習得左派思想,卻產出華盛頓大夏系列爛小說,「這是兩難。」

3憂悒:現代主義的內在性(「憂悒」=陳映真的正字標記)
*〈悽慘的無言的嘴〉:性與死亡;夢與多面性
-圍觀死亡的場景:致敬魯迅
-被傷害而說不出話的處境:把話講出來有多難;甚至講出來了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
-無言的嘴是傷口,而且是政治的傷口
-長大後的陳映真筆下的女性都是送給左派/反美理想的男性的禮物

4罪咎:無以伸展的理想主義
-他大半輩子心情很糟:使命感特強的
‧身為左翼運動份子,每分每秒都在坐視有人受苦、但我又不可能真的撼動現況/政府
-散文〈後街〉(許南村=陳映真):「與歷史正面相值」--啟蒙瞬間
-〈試論陳映真〉:批評1970s前的蒼白知識份子情調--希望自己有足夠的青春去超越這一切(後來就出現華盛頓大樓系列,「真的好可怕」)
-1980s《人間》是報導文學(&紀實攝影)一大高峰

〈山路〉:第一代臺共如何被湮滅掉的故事、無法撫平的罪咎
-為什麼過好生活是不行的?
‧我的罪贖完了嗎?
‧這跟我們當時的左派理想一樣嗎?
--他沒有選擇的那個未婚夫出獄了、還活著:我不只背叛了我們的理想(左翼),我也背叛了你。

*稍縱即逝的理解機會
-千惠真的在台車道上提過國坤的故事,但小朋友國木聽不懂
在放回煤礦的空台車上,大嫂忽然柔聲地、唱誦著似地說……
「故鄉人,勞動者……住破厝,壞門窗……三頓飯,番薯簽。每頓菜,豆腐鹽……」
他轉回頭來,奇異地看著伊。太陽在柑仔園那一邊緩緩地往下沉落。大半個鶯鎮的天空,都染成了金紅的顏色。風從相思樹間吹來,迎著急速下坡的台車,使伊的頭髮在風中昂揚地飄動著。
「嫂,你在唱什麼呀?」他笑著說。
那時候他的大嫂,急速地吐了吐舌頭。他抬著頭仰望他大嫂。伊的雙腮因為竟日的勞動而泛著粉紅,伊的眼中發散著並不常見的、興奮的光芒。
「沒有哇。」伊笑了起來,「不能唱,不可以唱哦。現在。」
「為什麼?」
大嫂沒說話。在一個急轉彎中,伊一面把身體熟練地傾向和彎度相對反的方向,維持著急行中的台車的平衡,一邊操縱著煞車,煞車發出尖銳的「唧--唧」的聲音。遠處有野斑鳩相互唱和的聲音傳來。
「你大哥教了我的。」
→我要在記憶上把他們救起來

*獻身的少女
-情感迸發的時刻,陳映真就會回到日文去
-郭松棻和陳映真常常一致的結構:當我意識到事情發生時,已經來不及了
-「據說,連中國那裡的革命也墮落了。」
我感到絕望性的、廢然的心懷。長時間以來,自以為棄絕了自己的家人,刻意自苦,去為他人而活的一生,到了在黃泉之下的一日,能討得您和國坤大哥的讚賞。有時候,我甚至幻想著穿著白衣、戴著紅花的自己,站在您和國坤大哥中間,彷彿要一道去接受像神明一般的勤勞者的褒賞。
如今,您的出獄,驚醒了我,被資本主義商品馴化、飼養了的、家畜般的我自己,突然因為您的出獄,而驚恐地回想那艱苦、卻充滿著生命的森林。然則驚醒的一刻,卻同時感到自己已經油盡燈滅了。
睽別了漫長的三十年,回去的故里,諒必也有天翻地覆的變化罷。對於曾經為了「人應有的活法而鬥爭」的您,出獄,恐怕也是另一場艱難崎嶇的開端罷。只是,面對廣泛的、完全「家畜化」了的世界,您的鬥爭,怕是要比往時更為艱苦罷?我這樣地為您憂愁著。
請硬朗地戰鬥去罷。
至於我,這失敗的一生,也該有個結束。
但是,如果您還願意,請您一生都不要忘記,當年在那一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的少女。
*這是陳映真最好的小說,但它的好正來自它的決絕--這也是最極端的禮物:誰不希望被關了30年後,能擁有唯一可告慰的「獻祭的聖女」(仍然保有貞操、肉體純粹來受苦、最後居然說自己做得還不夠……)

*臺灣戰後左翼文學或文化運動造成的影響是不成比例的低,所以被舉得很高,那是微細的一線香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醫學系的他們


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醫學系的男生們。

他們是這樣:跟你叫說好累哦,但也不知在瞎忙什麼,像要贖償浪擲在書本裡的時間,想往人堆裡扎,不想落於人後,想跟很多人歡歡鬧鬧,表現他們驕傲又合群的那面。

虎頭蛇尾的打完砲,通常不會做到一整套,喊著好累好累就睡死在床上,不管方才雲雨巫山,不管你其實還想玩,還想聊,還想知道他更多。

但你也甘願慈母般看著他的睡容,在時間到了的時候喊他起床。他睡眼惺忪的也好可愛,不管剛剛他是不是蝦起身子佔滿你的雙人床,不管睡前他留給你多少迷惘和疑惑。

那時你相信你們始終有明天,你還可以這樣每天每天喚醒他,庇護他離開房門後全速前進的人生。晚上讓他放完電池裡最後一絲電力,然後安睡在你的懷裡。

brainless溫柔敦厚




去年六月,臨走前在馬祖分享情緒化的偽師經驗談,會後有位資深老師說:
歷史教育不要都提國族認同,要用傳統文化去讓孩子認同這片土地,讓他們知道馬祖的好。
現在很後悔當下沒有禮貌的回嗆:你知道你寶愛的馬祖孩子們要面對什麼樣的險惡嗎?是臺灣人要把你們切割出共同體,中國人要拿你做統一示範區。

他們對接觸過民主的人會有多手下留情?把你強制內遷去各地認祖歸宗,不是很一家親?

這串無毛小島?誰在乎。放火燒光,堅壁清野。

那代表什麼呢?你所謂的好都掰逋,再見,tsèi kiěng。

你還如在夢中喔?

有時這些「噓,我們不談政治」的長者真的讓我覺得很諷刺。

政治把你玩得天翻地覆,你卻一意孤行,堅持一份brainless溫柔敦厚。還要母嬰同室,代間傳遞,禍延子孫。

#說好的紙醉金迷文呢又冒出政治的肉了啦煩都是撿到槍的派英文害的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病死豬漂到金門了




網路上充斥太多嘲諷金門的噁爛言論。舉隅:「金門人昨天說喜歡統一,那金門人吃一吃吧」「金門人昨天不是很高興要回歸統一,多吃一點啊」「兩岸一家親,呵呵,通水通電通豬瘟」......數不勝數。

我承認金門馬祖作為歷史孑遺,又因地理位置與中國多所往來,不乏有人從中套利或者有離開中華民國體制之心,和所謂純種台灣人存在認知甚至認同的差異。

台灣人不急著籠絡金馬、不試圖理解金馬人的困境,還反過來講風涼話,冷嘲熱諷,就是在把金馬往中國推啊。

丟了金馬,失去海峽屏障,動搖共同體的結構和情感,是巨大的戰略損失。是置這些人想保衛的純淨的台澎國度於真正的炭火之上。你拋棄金馬,金馬軍民會不想方設法背刺你嗎?

要是真的愛台灣,就麻煩替金門馬祖想多一點,現在金門人一定比誰都恐慌。



這是在萬小弟這篇文章底下,對網友們的回應:

我是馬祖人,我必須說我比台灣人都更痛恨我們的老人政治,也對動輒被代言非常作嘔,畢竟台灣的大家只會看到首長發言或者黨派顏色。

可是就像小弟說的,金馬社會看似不可動搖,其實改變也正在發生,也有異質的年輕人正在努力。

我承認我們還不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取代盤根錯節的政治利益。(馬祖體質更差,常常想算了啦全部報廢好了)不過請相信我們的存在。

去年我問過12~14歲各班的大小朋友,絕大多學生都是想當然耳的「我才不要被中國統治」儘管這裡多的是中籍配偶,可能他們自己的媽媽就是中國人。

可是為什麼呢?他們也說不上來,就是潛移默化的知道對岸政權的野蠻,和不想輕易被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我們讀台灣的教科書、用台灣的貨幣、看台灣的新聞、選台灣的總統,這裡的小朋友跟我們一樣,如果要套上標籤,「天然獨」庶幾近矣。

因為歷史淵源、地緣關係,確實這裡許多人仰賴中國生活,但說真的這就是他們的政治認同?我不確定,畢竟台灣也很多只想賺錢、不思認同的老人。

就算是,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尤其當台灣人每每聲稱可棄時。但同時,島上新生代的風向一樣在變,比起切割和譴責,我們更渴望台灣人的關心(對首長則請便,但不要把首長等同全體金門/馬祖人)

雖然很芭樂但還是要說,那真的,很傷害感情。



我這樣說好了,比如鄉親都知道必須投給現任,才有急難時調度軍機後送的福利。但這明明該制度化,卻被首長個人用人情關係把持,就算不愛,你奈他何?還是只能投他。

第二,投他是因為我們家族生計和他執掌的政府資源捆在一起,真的代表我想統一嗎?倒也未必。

第三,在人口單純,票幾乎一張張算得出來的地方,又沒有其他產業、夠多私部門能發展,全家老小都在當公務員,要是跑票,你怕不怕當權者報復呢😊?

好了我透露太多了。只是想提醒你,地方政治生態&投票行為很複雜,簡化成選票,不代表我們就無條件支持首長的國族立場與施政。

如果所謂大多數人選出來的首長能代表所有選民的一切一切方方面面,那是什麼?科幻片嗎。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元旦胃痛


醫生說:不能吃太甜太辣太酸,不能喝可樂茶咖啡,甜的水果也不行。

生無可戀。可樂茶咖啡是構成我的三本柱,水果是我的代名詞。

醫生開的這什麼藥啊,吃得我睏死了。是不是老了,年久失修,管線外露,甫開春就這樣常跑醫院,都快熟悉那複雜的批價領藥流程了。

元旦早上被胃痛醒,睡到下午還是好累。今天好多了,但還是酸酸悶悶,不敢亂吃。

是掉到地上的貝果嗎?那確實只有我吃沒錯。還是沒涮熟的血水厚豬肉?不然是純粹吃太多?

沒咳嗽沒拉肚子沒嘔吐。不要吃太飽,七分飽就好。不要有壓力,焦慮。老內科醫師如是說。但我想我應該是全臺灣最沒有壓力的前幾名了吧。

比如無憂無慮住在家。但我突然拉高音量:

就是因為我家人對我這麼好,讓我連家庭旅行都想拒絕時,會有根本沒法對人說的愧疚感。

當成一年一度的義務也沒辦法嗎?

沒辦法。我就不是很愛搞一家親的人。不是很適當、安分守己的家庭成員。待在家全身不自在。我知道家人對我好,可是......

我知道他們愛我,可是......可是他們不了解我啊。就像我也不了解他們,甚至也不想特別去了解他們。

但住在一起變得我好像有份隱形的義務,要噓寒問暖,要一起吃飯。拒絕久了,還是難掩他們的失望。

雖然我已經這麼狂放,但還是跟我的orientation有關係。為了自己的隱私,也為了他們的面子?我怎麼可能帶男友回家,安之若素,還跟他們撒嬌:討厭討厭啦?

小時候也沒住在一起,長大還能相敬如賓已經很好了,真的不能彌補到我願意跟前跟後,當隻孺慕的小狗。

就算已經拿了吃了家父許多資源,但我一不想成為他的員工,二我還想見識自己的能耐可不可以脫離他生活,或至少找到相對獨立的方式、場域。當然不排斥補貼,嘻嘻。可我也在意自己稟賦發揮,而不是直接就棺進房地產,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克紹箕裘,子承父業那套。脫離厲害的家父龐大的輻射範圍。相對獨立就好。

這也是我想再次離家的理由,就是顯然不是那麼熱衷family life。

跟好朋友好姐妹更自在,更交心,能大聊幹砲和男人,抽象的想法,遙遠的心願。

述說這些時,憤怒和急切的含量連我自己都嚇到。

因為胃脹,說每一句話都好吃力,吃完藥也昏昏欲睡,可我慶幸我說了,原來我真的是這麼想的。

再想想醫生交代的有壓力嗎?maybe that'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