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能夠這樣神智清楚的嘲笑美江,翻來覆去製作各種惡搞和混音,是因為可以輕易指認、辨識這種無稽之談,哈一聲讓惡鬼(雖然化身成上帝)煙消雲散。真的擔心會受其影響的自然不是我們,當然更不是信仰體系已經無比牢靠、奉美江為上師大力護短的教徒,他們有自己強悍的支援團體,所有迷惘都能自圓其說。我擔心的是這些人(信與不信兩端)之間的「網羅」洞眼中的人,那些還在發展認同、左右張望,不見得有能力為自己辯護的人;那些學校裡的小教徒、小同志、小同志教徒。
我一直最無法忍受宗教團體假家長團體之名,侵門踏戶進入學校,掀起對「無知幼童」的保護主義。性別認同常常是最普及、從小就開始、最被生理化連結的問題,因此也最脆弱得根深柢固。當小同志或者小娘泡、小男人婆(這些語言也太俗套了吧?有沒有潮一點的說法?)面對霸道的「男生或女生就應該如何表現」,遭遇打擊時,如果想向學校尋求協助(例如輔導老師),得到的回應卻是教會式的「你應該改變。因為這很痛苦。因為我關愛你的痛苦。」他們到底會發展出怎樣歪七扭八的人格和認同?
高三時一個沒在教烹飪或縫紉的家政老師,是一個年輕開朗親切的教徒女,動用一整個學期讓我們吹冷氣看她放投影片說明人和家庭的關係,起初都很不錯,直到她談到愛、婚姻、性、同志,毫不避諱自己信教的身分,然後說她自豪於與男友的穩定關係,並且釋出愛的階段論投影片,認為一旦經歷性行為,就會快轉關係的過程,直接從開始走向結束,所以她覺得禁絕婚前性行為的自己很開心。對於同志,她則拿出自己的故事:「我有聽過我很多同志朋友,比方我一個學弟,都說當同志不快樂、很痛苦」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她的態度真的讓人覺得她關懷這些人(包含台下的我們),她認為同志只是一個過渡期,即便異性戀也有很多的「不成熟」,而經歷這些過程,都只是為了通往(穩定、和諧、完美?)的戀情。當然,一定是異性戀情。而她確實期盼我們(包含她自己)都「可以更好」、「還在成長的路上」。
我的意思是 What's wrong, man?!這套宣稱自己是在保護、免於傷害的話,也太有威力了吧!說得她這樣的態度好像不就是讓同志過得痛苦的人之一似的!只是你何從反駁?我還是念台北市的「明星高中」,並且(自認為)反骨且獨立。想想那些社會經濟處境更弱勢、資訊更不發達的地帶、更沒有資源探索理解並捍衛自己的孩子,如果真有對自己滿懷困惑的同志學生前往訴苦(只是想知道「自己怎麼了」、又「該怎麼做」),結果得到的是這樣的答案;而後懷著滿滿的愛,認為也許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也許自己真的需要改變……至於短暫過境的那位年輕老師,卻風靡整個高三男生班。真的要到唸過社會學、修了女性主義,才越來越能夠操控語言,回頭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也越發對這種以溫情包裝的邪惡感到齒冷、與能夠這樣被不辨是非地納入教育系統,感到深沉、由衷的恐懼。不是只有台上的、辦公桌前的老師能這樣大放厥詞(我同意她可以有自己宗教影響的立場,但不能認同這成為對學生的教育內容。整個高三有超過一千人吧……),還有待過男生班,對性別少數幾乎赤裸的暴力。我真的不能想像其他地方的其他孩子呢?其他孩子呢?光是這樣就不難想像,死在廁所裡的葉永鋕,恐怕永遠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