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生氣的,從來就不是關心,
而是粗糙的關心。
是將難以負荷的關心,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強加於人。(←這句怎麼那麼像日文翻譯)
比如唉聲嘆氣,比如愁眉不展。
真正需要關心的人所需要的關心,
絕對不會是你到他面前表現得比他還要哀傷和懦弱。
我從來不排斥關心,可是能不能在粗糙的關心被拒絕之後,
好好的想一想如何精緻自己的關心、如何貼近他人真正需要的關心,
而不是吃了閉門羹就氣跑了。
想要對人好,不可以一意孤行,也不可以為德不卒啊。
你在想什麼呢?
其他的部分你一直都兢兢業業,高分過關。
這是你唯一沒有搞懂的東西。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關心
[365*] 211〈麵茶季節〉
春天失約。在它腳步拖沓以前,夏季的萌
芽宣告春季終究胎死腹中,只有杜鵑流蘇,
接力賽般吐著花信。季節連死亡都悄無聲
息:冬天銜著夏天,亞熱帶四季不明。沒
有誰悄悄的來,但所有季節都轟隆隆暴烈
的去。一陣氣溫顛倒傾覆,一時海島乍暖
還寒,忽悠撫過島上引頸恭候病毒感染的
眾人口鼻,下一個天亮在咳嗽噴嚏如爆竹
此起彼落時來了。那些除此之外不太明顯
的癥候,或許還包括一場一場似斷非斷的雨。
今天椰林大道又寒風四起無處躲,這幾天
養成的習慣騎往長興街。原本料想再沒有
麵茶哥就吃FG推薦的熱狗麵包。所以當我
騎近看見罐罐瓶瓶白燈亮晃,簡直不可置
信自己的堅持換來運氣。明明不熟,卻還
是抱怨老闆怎麼那麼少來。發現一碗牛奶
泡餅還真工序繁複,雖然不外乎只是添一
匙這、澆一壺那,這些瑣碎精緻的小動作;
塞了滿滿一碗。拎著一路逛書店一路回家,
掀開碗蓋泡餅嫩爛得恰好,沸騰的沖泡牛
奶降溫得完美。花生仁燕麥裹入添加煉乳
的甜牛奶裹入唇舌裹入腸胃。老闆特別交
代:今天是熱麵茶的最後一天,放假回來
就換季,改賣別的啦。
像一個我願意置身其中被撩撥、引誘的關
子,像時序的變換、季節的遞嬗、花信的
開張。在謎底未揭以前,每個人都能用臆
測,兌換一份滾燙的幸福。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文學文化的競技場
台大台文所【台日文學比較研究】課堂討論:
文學文化研究的競逐場--城市、博覽會的政治學
/陽明大学人社院 蘇碩斌 2011-03-28
●前言
-學者output壓力大,須找到樂趣
-「雜學家」(:班雅明、楊照?)
-社會學最敏感的兩個字:「現代」(modern)
→啟蒙時代自笛卡兒始,「把神弄丟了」
→科學:有神和天使的天空,到無神的、純粹空間的天空
→哲學:天賦人權取代君權神授
-「殖民」不是傷害,「現代」才是對人類最大的傷害
(理性支配、科層體制、都市……等「現代」的禍害)
-「理性抬頭」的社會如何顛覆?從年輕人後現代的無厘頭看見曙光?
●
-台灣為什麼不喜歡日本的社會學?
因為以西方社會學的標準而言,其引註不清、自由聯想,近乎「不入流」
→但,嚴苛是幫助我們做學術還是傷害我們做學術?
-日本活蹦亂跳的學術能量
→促成「有想法就趕緊寫出來」
-日本對臺灣進入「現代」的影響最大
-By the way,用什麼角度解釋歷史是我的權利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中注重「現代」,而非「殖民」,有論者詬病。)
-理論與材料不可偏廢
-前現代vs現代的消費型態:進去不一定要買東西(「逛」)
→所以「逛」百貨公司:「需要」從「逛」中來
-社會學書寫背後指涉的兩大陰謀:資本主義&國家
-前現代世界:循環的(如:農業)(所以節慶是重要的)
現代世界:線性累積式的
(控制大量事物,從大航海時代始;製造大量事物,才從工業革命始)
→物的大量累積與人的大量流動,如何被處理?(《博覽會的政治學》)
-gaze:視線/凝視--眼見為憑--卻不是見到事實,
而是其衍生物、中介物,一個symbol
→處理「視線」與真實世界的系統
→透視法(perspective,觀點):「視線的統一」
→決定「正確」與否(世界的本相),成為後世理性的基礎、
也是數百年來西方世界統治的態度。權力出現、暴力出現。
-大航海時代:To see is to believe的理性形成的時代
→世界第一次擴張:掠奪時代
→事物不斷累積,不易控制
→所以西方須用symbol理解realities
-耳朵時代處理稍縱即逝的資訊,眼睛時代才能處理線性資訊,才有了邏輯
-(「透視法」:「高貴的視覺」出現)
-博物學的視線:世界擴張才有「效率」
-Foucault:
16世紀前,事物秩序以類似性(resemblance)做為知識基本構成原理
17世紀後,林奈的兩名法:〔屬名〕+〔種加詞〕→既有相似性、又有獨特性→類似今日的圖書館、百貨公司
→世界透過一套人為的分類系統而穩定下來
-世界只有一種(觀看)方式才對,那麼誰決定對不對?:掌握分類學的人(:西方)
→所以我們不只屈服於炸彈,也屈服於那套思維邏輯
-鋼架+玻璃:鞏固了透視法
(班雅明--「拱廊街」的玻璃建物、百貨公司、博覽會……)
-為什麼班雅明這幾年來這麼紅?
→在城市中讓自己迷路;「漫遊者」:不藉由地圖
-看到地圖就形同看到都市,也是同一個邏輯
-殖民(只)是「現代」的遺緒
-既然這世界是符號建構的暴力,我們就用符號反攻回去--
我們不須總體戰,只要搗蛋就好了
-在這個時代,讓班雅明那樣的人(雜學家?)復活
→且「不要太快成為一個專家。」
●
-蘇老師自陳:作品中會有理念的純粹性(如:現代不是好東西)
但生活中仍可能享有現代的便利,並不必然需要捐棄
只是要反省單一(方向)理性帶給我們的痛苦
(如:目的與手段間的有效性)
-沒有一定的目標,但超越自己
-解消大權力機構,如:國家、資本主義
→越大,即災難的來源
-利用西方理論用在當代社會,日文是很好的進入管道(或韓文XD)
(中國大陸就謝謝。)
-「珍惜每段走過的路。」
-用什麼方法革命?Let It Be!
不用從符號價值硬是要拉會使用價值,那只會讓它死得更慢,
應該就讓它BOOOOOOMB~
→但,文學和藝術可用做符號的對抗,因其具有顛覆符號的能力
只要不變成符號操縱者的附庸
●
「漫遊者就是布爾喬亞、就是裝腔作勢。」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這裡那裡
剛寫完,就看見吳明益的《複眼人》第二章劈頭一句:
「瓦憂瓦憂島民以為世界就是一個島。」
即便是這個時代,這座島嶼上,也始終不乏善於書寫、有志於書寫的好手。
我想做的,只是在眺望遠方的風景以前,先往自己立足的土地看去。
我總覺得,臺灣人太常遺忘自己所處的不過是一座島了。
雖然我們不會因地震而剝落,因海嘯而位移,
但確確實實,我們只不過一座島而已;
我們不是一片洲域;
甚至,我們也不是全世界。
我們的新聞才太肚臍眼,新聞從業人員想像所有媒體受眾都目光呆滯嘴角流涎,
一個小時所有的畫面都是島嶼各角落的奇聞軼事,稗官野史,裸體屍體;
沒有遠方的戰火在燃放,沒有遠方的冰山在崩解。
我們倒臥下來,就以為自己是一個世界。
可是世界在那裡,不在這裡。
相較於我們如此自我膨大的島嶼世界觀,在文學上卻如此忽視這塊母土。
這是我所不能理解,也是我所不能諒解。
我不能願望別人,但我還能願望自己。
我希望在把目光投向遙遠遠方以前,先看清楚我風沙遮蔽的腳趾;
看清楚海砂吹來的方向、眾人喧嘩的方向、燈火闌珊的方向;
在我想像自己抵達任一個彼岸以前,看清楚:我在此岸。我在這裡。
文字必定是負載文化的。
中文乃得以煉金,得以寫出海島顛沛的人世或人心,(很多人)
得以滋長一整片濕潤葳蕤的雨林,(對,我最近在讀的張貴興)
得以創生一個咧頭咧腦的瘋子,在灰撲撲的大地上無止無盡的撒歡奔跑。(中國大陸的作家)
這裡那裡,今夕何夕。
翻譯注定要毀壞一些東西,除非訴諸那些更神聖、更亮潔的普同道理,如:人性。
可是也總有翻譯抵達不了的地方,總有翻譯照亮不到的黑暗。
當一部作品既有內容的革命,又有形式的創新--
每一種文字都只屬於那一群共有母語的讀者。
於是在海島上,我想先(卑微的)讀一些同是島民所寫的島文。
乃同步擴大到整個華文世界(書同文聯繫起來的民族因緣?)。
這是我想努力讀臺灣創作的原因。
怕忘記所以要寫下來。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365*] 204〈攸關語言〉
昨天終於看完《馬橋詞典》,真的好好看。
中國的小說家簡直大開大闔到無法無天的
地步。因為不只他們的人物瘋瘋癲癲在天
大地大的廣袤土地上撒野撒歡,運用詞語
也能一磚一瓦看似老實的砌起,實際上是
在出奇不意的,開天闢地。宇宙洪荒之時,
太初有字,從此就有了真理、也有了謊言。
無論何者的技藝在漫漫歷史的鬥爭火花裡
更為刁鑽精進;終究,有了語言就有了另
一番風景--那是移山倒海、乾坤逆轉的
不同世界:失去樂園,就用語言再創一個。
既然攸關語言,那就來碎嘴一下:總有一
批人傳聞另一批人能藉日文裡為數眾多的
漢字,似懂非懂的完成中譯。可是分明日
文裡最精緻的變化都在以假名表示的語尾
裡啊--果然越了解一種語言,就像提著
燈越走進一步黑暗:每亮一點、就更黑一
些。(舒雯學姐語)
[365*] 201〈無傷時光〉
下午的家裡,我用手機當錄音筆訪
問母親當時的「照護工作」如何分
配進行,想用這些話語追憶的斷垣
殘壁,架構出一個可供玩賞、應證
的事實理據。忽忽二十年。從新手
媽媽到中年婦人。我曾經心懷愧疚
的認為,自己奪去了母親少女時期
能夠嬌憨眷戀的一切。可是聽母親
說著說著不禁流淚,當我問她:
「有沒有收穫最豐的經驗?」
她說,當然有啊、那太多了。
我才知道這不僅是一次為了應付作
業的方便權充,也是一趟對於我自
己,對於即將湮滅、甚至我不願去
記憶的過去的溯流之旅。源頭處奇
石嶙峋,繁花錯放。母親堅定的說:
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願意。
謝謝母親在我生死渾沌之初,許了
我如此美好的諾言。往後也有風雨、
甚至我也有怨怒,甚至,未來的我
們即便母子也要各奔東西、動如參
商。一切只要曾經在那個我所仰望
且為之著迷流淚的無傷時光,有了
所有後來的狂暴都無能動搖的美麗,
我們就能拾著路,走回家。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相信
突然覺得 我只是一個人 有點孤單 淺淺的憂鬱
我不知道明天 會不會 很美麗
雖然今天天很藍 而雲很白 風很涼
今天日記 空白 沒有關係 不必每件事情 都在意
不想工作 不想困擾自己 不必刻意想你
該是我的總會來 就算挑戰 我不走開
一點點你的微笑 已經讓我覺得溫暖
我還不懂堅持 正好讓我 學會去愛
我曾經看見困難 變得膽小 不夠勇敢
但還是要相信 相信感覺 相信簡單
(我還是會相信 相信感覺 相信簡單)
有一天 等我懂得現實 也許更灰心
至少現在讓我去相信
為了這首歌,想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