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深夜姊妹談心


教官退出校園那一日,我要把新聞寄給高中教官。就算他已經退休,他的學弟學妹不能再作威作福,怒摔點名板,在課堂上大放厥詞,聲稱稱呼我們「先生」就是尊重,講他兒子打老爸像打共匪、他認真思考要重拾體罰的故事;不能再在段考時要我穿上制服,說要查驗我身分,卻更像面子拉不下來刻意刁難,「熱?是你家的事。」


同性結婚合法那一日,我要把新聞寄給高中老師。高一德高望重的班導,在升旗時把我和同學揪到後排,要我們和另一個疑似是同性戀的同學少來往,殊不知他面前這兩個才是。要寄給那位家政老師,跟她說不要再告訴我妳理解、且關切,身為同志很痛苦;妳就是我們痛苦的原因。


我要跟你們說,當時十六七八歲的我,很孬,很弱,捏緊拳頭、卻裝聾作啞,我很後悔。但比我更強更努力的人,替我戰勝了。我們贏了,我們站在歷史的這一邊,把你們掃進灰燼裡。


為的不是懲罰你們,你們才沒那麼重要。


為的是,不再讓比我更孬、更弱、更沒有資源、遠離台北、接觸不到大學課堂裡女性主義的人⋯⋯被你們殘害,受妳們欺凌。無論你聲稱那是不是善意。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母豬事件:可憐異男,羨慕異女

先打一下預防針,近日已懶怠成文盲,心遠地偏生活在青埔,這世界的熙來攘往已是前塵往事。


但我昨晚空虛寂寞,重作馮婦,操持老本行,在約會(ㄆ)神器上扮女釣男,走進芸芸眾生,忽然有很多想法。


我中午傳訊給姐妹:羨慕異女,我們只是想那樣被哄而已。想作一種市場裡稀缺的性資源。姐妹說:被哄的優勢好像是一體兩面的,「你可以很容易被哄,你也就不容易可以有自己想發揮的空間」嗯,貴人妙思,本宮嘆服。


下午一個直男朋友則向我提及,他當然覺得八卦板眾母豬教徒很惡劣。但雖然身邊並不多仗著性別紅利作威作福的女生,還是不敢說都沒有這種糟糕的人。


而身為直男,也能感覺到社會方方面面對「一個成年男性」的要求,特別是經濟要求⋯⋯。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受困的思想:臺灣往何處去?在世界的知識地圖上為臺灣辯護》巡迴講座最後一站

2016-10-26【《受困的思想:臺灣往何處去?在世界的知識地圖上為臺灣辯護》巡迴講座最後一站】
/吳叡人
@清大水木書苑 


あいさつ(招呼)
1.
來到清大的提問:新竹擁有知識、社會實踐上的獨立性,但是否形成新竹、清華、交大學派或運動路線呢?
2.
出版社刻意選擇與各地獨立書店、而非連鎖書店合作,也是一個地方文化的agenda,「這本書和我本人都是一個工具。」
3.
賴和:「時代的進步不代表人民的幸福。」(原文似乎是:時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本書背景說明
4.
從來沒有作者的認同、甚至沒有學術的野心。讀書只是為了自我生命的解惑。
5.
「等到台灣獨立之後就開始我的偵探小說研究。--我的內在其實非常豐富美好的,都被台灣苦難的現實……」
6.
本來人生規劃要寫四本書(博士論文、散文、雜文?、詩集),「寫完四本書之後就應該閉嘴,然後被遺忘--」寫書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件違反人性潮流的事「--這本書是個意外。」它不能用來升等,「這要先跟各位說明。它沒辦法做專業歸類。……這是被台灣瘋狂的命運、這11年來瘋狂的歷史逼出來的。」
7.
就像黑格爾說的,福爾摩沙藉由我的手寫出來,我就像乩身或靈媒,被歷史書寫,「歷史理性藉我的手展現了自身」。所以這本書是「被書寫的」;是貝多芬、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曲。「這本書對心理衛生不太好。」
8.
直到「歷史的爆炸」:太陽花,才再次檢視台灣的政經發展。
9.
追問「什麼是台灣人?」並不是台灣文學或台灣史研究「inventing Formosa」的企圖,而是(更往前一點地?)「有沒有辦法好好地做一個台灣人」,「一個世界公民」。還是後藤新平描述台灣人的:怕死、愛錢、愛面子。一百年來的統治者就抓住了這個台灣人的特質,但台灣人有沒有別的可能?


雙重受困
10.
一重困境:知識上受困於中國。「台灣」過去不存在一個獨立的研究範疇。唯有從比較史的角度才能剝落於中國。二重困境:地緣政治受帝國夾擊,使台灣長期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西有中國、北有日本、太平洋彼岸有美國。
11.
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中國製造台海危機。90年代的李登輝,和捷克的哈維爾、南非的曼德拉,幾乎是平起平坐的世界級政治家。當時整個東北亞、甚至全世界,都對歷史懷抱著樂觀心境,台灣也覺得一定有辦法從帝國突圍。當時中國「韜光養晦」,隨著02年受美國之邀加入WTO才重返世界,開始爾後的擴張,也奠定打不了台灣於是開始買台灣的策略。
12.
台灣的人文社會學者為了記點和升等,無力解決台灣面對的困境。瑣碎化的知識鑽研無法討論宏觀的問題,學院的學術分工又讓跨領域才能做的回應付之闕如。
13.
回到inventing Formosa那裡:不是建構台灣人,而是台灣人如何成為康德式的道德主體,用政治語言來講就是:台灣人走出台灣後,「如何出頭天?」


I價值面的民主化
14.
威權/獨裁政治,是會傷害社會的。統治手段(分而治之)使社會分化,國家暴力本身也對社會造成傷害。「除魅」讓台灣有機會清理記憶與心理的創傷。
15.
民主曾經被期待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但在台灣,民主化誘發了衝突,尤其是族群的衝突。
16.
因為許多左派青年抗議,他表達:堅持用「民族」一詞,就是要吐槽中共。「他們那麼機會主義地使用『民族』(如圖博、新疆問題),那我也要自己建構一套。」
17.
台灣(曾經?仍在?)面對「三個祖國」需索忠誠:白色中國、紅色中國、台獨。(本來還有日本啦,但他們戰敗了就不敢那麼囂張了)--最倒楣的就是原住民!
18.
台灣戰後的國家暴力,是外來的國家暴力;對比於韓國,如光州事件,是內部的國家暴力。


II
19.
只因為我們主張獨立,被美、日進步知識份子打成右派。Chomsky收回對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支持,因為聽到「這跟台獨有關」。美國這群左翼知識份子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美國資本主義,希望中國崛起抗衡美國。(蛤!I don’t understand this world!)
20.
直到今天,日台關係都很曖昧。要去清理遺留的殖民潛意識(日本看低台灣、台灣癡迷日本),不能消極地因共同仇中而靠近,應該積極地「因共同信奉某些價值」而靠近。
21.
《台灣論》(小林善紀,2000)奠基於「殖民地肯定論」的「日台共同體」,造成許多抨擊,但當今台派又始終沒有足夠的論述能應付對手攻擊台灣上一輩因為戰爭動員而形成的日本認同。一打日本就跳腳。
22.
還原到歷史本身。1.殖民體制不可辯護,這是前提。2.有建設就肯定,有傷害就批評。「歷史意識太多,歷史知識太少。」
23.
90年代日本曾經很進步,如〈村山談話〉(1995),維基:「該談話承認,日本藉由殖民統治和侵略,對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重大傷害與痛苦,特別是亞洲國家。」但很快就翻臉了。戰後東北亞永遠只有三個有意義的國家在進行談判,就是中日韓,台灣從來不在其中。


III
24.
沖繩和香港都在談自決和獨立了。沖繩的狀態已經像今天英國裡的英格蘭。「但你們想想,秉持現實主義的台獨,會不會支持『琉獨』?大聲點--不會!」台獨需要美軍保護,那就要繼續駐紮琉球,因為你們不要來駐紮台灣,就只好繼續犧牲琉球。然而,如果台獨以現實主義要別人犧牲,那別人也永遠會以現實主義犧牲台灣。例如見過面的(我忘了是哪位)琉獨大將為了增加影響力,已經開始跑北京、詆毀台灣了。
25.
「認同沒有對錯的!認同無善無惡,它是事實。你再去找原因。」
26.
香港只剩年輕人願意談到自決,和中年以上、包含他們的老師輩徹底斷裂。Sentimental的吳叡人不忍看他們孤立無援,也可以說台灣的政治以經成熟到可以提供理論支援、「革命輸出」,幫他們寫了一篇〈The Lilliputian Dream:關於香港民族主義的思考筆記〉,開始跟香港有了交集。


IV再脫困
27.
和世界交朋友;反求諸己:不要等別人救你。
28.
「我是獨派,但我是『社會獨』」一個國家的公民社會強盛,才是真正的獨立自主,不要再等救世主、等一個聖君賢相,來扭轉命運。
29.
2008年民進黨徹底衰落,台灣的公民社會適時補位,扮演起反對黨的角色,抵制行政權的擴張,這狀況一直醞釀到2014年318爆發。
30.
「318不是突然冒出來的。」他有兩個原因:一,王金平忘了鎖門。二,2008年野草莓以來身經百戰、無役不與的年輕政治工作者、民主運動的重要幹部。


V尾聲
31.
「這本書不是革命手冊也不是台獨教本,而是價值的分析。」
32.
所有知識上的努力都是一種返鄉的嘗試:為了再度離鄉,「讓世界在故鄉之中。」(疑似來自漢娜‧鄂蘭)
33.
「我這個乩童,靈力不足了。」希望它是揭露、是啟示,卻無論只能是遲來的揭露、隱晦的啟示--「這是一本失敗者的紀錄。」台灣的命運很需要好幾個世代最聰明的人,一起思考解決。
34.
尼采《查拉圖斯特如是說》:「在幸福的島嶼上。」講的不就是台灣嗎!尼采寫到「我們就是被大風吹落的無花果。」無花果不就是半世紀後的吳濁流用來描述台灣的象徵嗎!


35.
2013年有一個美國學者,直接在中研院,他的樓下,「囂張地」講「Say goodbye to Taiwan」,表示從各方面來看,中國併吞台灣已是必然局勢。
結果不到三個月,318發生,由於「王金平忘了鎖門」和野草莓以來栽培出身經百戰的年輕運動幹部,改寫了不只兩岸、甚至東北亞的地緣政治與歷史進程。他問在場的黑島青:你們那時候衝進議場,闖入王金平忘記鎖的門時,有意識到自己要改變東北亞地緣政治嗎?!
蔡英文當選後還特別到芝加哥拜訪那位學者,「小英很壞,根本特別去示威的。」搞到對方忙否認「當初標題不是我下的!」
吳叡人說不是因為算計好反抗後的成果,才選擇保持希望;希望是人存在之必要,是存在主義式的希望。「只要還希望著希望,就有希望。」


--


我的問題(回家才想到的):
1.
老師引用後藤新平說台灣人就是「愛錢、怕死、愛面子」,但又說台灣由下而上的社會力量一直很大,兩個描述沒有衝突嗎?我們可以說台灣人有什麼「本質」嗎?如果有的話,比較接近哪一種描述(到底台灣人在歷史上展現出來是什麼樣子)?
2.
如果每個世代都有特定的歷史任務,那麼老師認為現在20歲世代的我們,歷史任務是什麼?


IMG_6979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潛伏》:最好的結局


14671295_1538901792790765_7642125293636025044_n  


1.


大一有一堂電影分析的課,雖然只上過一堂,但在期末還是擠出萬字報告,完全犧牲社會學甲這類的課程。我挑的電影是《風聲》,蘇有朋、黃曉明、周迅、李冰冰主演,後來雙姝鬥,由李冰冰拿到金馬獎影后的諜報片。


非常好看,雖然我朋友都表示不理解。詭譎陰沉的時刻,雕梁畫棟,衣香鬢影,背景卻是古典樂。雙姝的對手戲到今天看都還有光爆。她們的旗袍扮相簡直讓我開始成為周迅腦粉。


昨天發現這齣2008年中國的諜報連續劇,讓我重新尋回生命的意義。


男主角在國民黨從事特務,女友是忠貞的共產黨員。那時已到抗戰盡頭,日本人快投降了,國民黨情報機構山頭林立(軍統、中統、CC,複雜得),又互相和共產黨滲透「策反」。就是拉人。


男主角本來覺得這就是工作,但陰差陽錯,發覺國民黨大佬公器私用和貪污腐敗,鬼使神差覺得改投共黨也沒有不好,於是長期接受共黨指示,在國民黨情報高層擔任潛伏間諜。


女友在組織指揮下下落不明,卻派了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女人,太行山裡共軍抗日游擊戰小隊長,來給她當表面上的夫人。


這些民國宮鬥倒是讓我想起最愛的清朝宮鬥。男人並沒有比較光明磊落,只要是人就有主義與信仰,也有利益和私心。


除了偶爾提起共產黨就會迸出慷慨澎湃的音樂,然後角色開始很激動要為國為民之外的殭屍片段,其它的陰謀智計、主角活在政治鬥爭的刀尖上的緊繃,都超級好看。


只要知道敘事者的史觀就能先對一定有的民族情懷免疫,就可以輕鬆欣賞劇情,並且開了一排民國史的標籤頁待讀。

2.


 


我看完《潛伏》了。


經過甄嬛傳,我心中對於戲劇的經典結局很明確,就是「主角在形式上成功、但實質上失敗了」,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被推上一個憾人的高峰,譫妄一些無常、我命--這個失敗大部分是失去重要的人、失去重要的東西,最一刀斃命的東西就是初衷的遺落。


畢竟鬥爭片裡要死太多人了,人命可以悲傷,但不是那麼重要。


甄嬛傳中,甄家三個女兒不是進入皇室,就是嫁給王爺,甄嬛本人成為太后,權傾朝野。形式上她成功了,活到最後、所有政敵都被消滅。


然而實質上對她而言,她終究失敗,或者說她付出的代價太龐大了。她犧牲的事物已經綿裡藏針在戲的最前頭,在終末冷不防出來刺痛觀眾握著棉花的手。


第76集:「臣妾要這天下來做什麼呢?臣妾想要的,始終沒有得到。」第5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形勢比人強,再不甘願,角色也得做出某些選擇。然而選擇終將付出代價。那是即使最後「成功」也不能挽救的失敗。能寫出這種受形勢駕凌,無可奈何的倖存,是最高段數的劇本。


所以邊追劇我就邊在想《潛伏》最好的結局是什麼?歷史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共產黨戰勝,這段潛伏的夫妻必將受到表揚。這種表面上成功最大的缺憾是什麼?也就是在史實的框架中,卻迴旋出最強烈的戲劇張力,做法是什麼?


--兩人中有一人死亡,違反他們約定的「一起活到解放」?哪一個死更壯懷激烈?應該是余則成。翠平懷孕,腹中遺子,覆蹈余則成當初的讖言:一個寡婦帶上孩子,來給丈夫哭墳。


最後還是證明我段數太低,道行尚淺啊。人再寫怎麼寫得過現實呢?好多網友在下面評論「某黨嘴臉太透徹了」。回頭再看劇本,你要在2008年「主旋律」號角響起時突圍而出,歌功頌黨國,又得只讓閱眾看出最後一點點暗諷的意思。


處心積慮,埋兵伏將啊,這本身也是一種潛伏吧。


鬥爭片裡要死太多人了。最沉痛的悲傷是活著,都活著。但不是我們本來想要活成的樣子。主義等主義的撕毀,理想待理想的幻滅。網友指出,劇裡人人都有私慾,只那個(好幾次要為主角捏冷汗的)帥反派,「才是真正愛中國的人啊」,他一出場就說了:有一天他要讓孩子人人有書念。


歷史之下,人是什麼?理想實現,復又何去?


余則成說,我們的故事得有孩子來聽。我們還在,孩子也有,只是故事呢?是誰的版本?精心構築的故事中,誰隱姓埋名,誰又下落不明?國家的戰爭結束了,可是我們的和平什麼時候才來呢?


季節變化,陽光晴朗

這幾個星期天我都要一早搭uber去中壢南邊的科大上進修課,是我近期最享受的時光。1.早起,時間好多;2.人少,不用social,雖然還是認識了朋友;3.自己在外面晃蕩、覓食,跟在台北時一樣,在台大時一樣;4.上完課悠閒走回後站,有點不甘願一天就這麼過完地回家;5.(這我沒寫進去)這所大學離外婆家不遠,以前被載、搭公車都常經過,想過「到底誰會來這裡唸書啊?」結果就是我自己在這混,頗有命運不爽的味道;6.才是學到東西、交出成品並能在社群網站上炫耀。


幸福指數三心半。(不行再高了,原因我有寫,這裡小朋友太多不合適)


男廁可以看到外面還像大工地的操場。都來上一個多月的課了,怎麼回事這學校。廁所門上小便斗前,貼了「孝順」「生氣是跟自己過不去」「要遵守交通規則」之類讓人拳頭硬硬的標語,由靜思語供應商證嚴法師大量供應。我們會翻幾個白眼呢?會用什麼戲謔口氣聊這件事又很快轉移了話題呢。應該秒上ntu板,學生會還不用介入學校就撤掉了吧。罪名大概是:把台大生幼兒化。標題我不是鄉民不太會下。


又想起跟你一起的日子,真好。不用裝作很有目標地認真著、活著。


而且這種狀態隨著課堂數,又會很快、很快地結束。短暫可以加乘美好。就像季節變化但陽光晴朗,我喜歡十月的台灣。


幸福指數可以漲到三點七五心。少部分因為天氣,多一點可能因為你。


14731109_1539058246108453_7664181683263500128_n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貴圈真亂

剛剛逛了中壢板,看見有人在招收桃園地區吃喝玩樂群組,「目前110-120人男女各半,希望能招收到120-130人男女各半」,「有男生寄了三次站內信才被邀請喔,請耐心等待。」


先不討論他為什麼不直接說「再多10人」這類的事。這讓我想起我去杜拜時,大家晚上在飯店沒事做,就揪出去夜店。


本著對一個我在台北陌生的世界之好奇,我也跟著大家擠上意外便宜的計程車飛奔到夜店。窄窄小小,有點像紅包場的老舊外觀。總之這些野獸被釋放後就不疑有他,開始點酒拼酒起來。


我也被人以兄弟姿態(來,給點面子,那種kwi kow)灌酒,場面非常違和。


最後算錢時,灌酒的油條貌老手宣布:女生不用付,男生均分。我踏馬的第一次被異性戀世界的規範震驚,震驚於性資源之稀缺到雄性動物願意/只能讓利,來交換未來的,you know,「得利」。所以後來就非常感冒於男女活動,要先確認誰出錢。


根本就沒我的樂點,抱著純真的人類學之眼來考察是要我付屁。


不過目睹杜拜性工作者和台灣觀光客靠眼神就能意會的暗通款曲,然後帶著酒杯上前磋商、討價還價,也算大開眼界。他回頭告訴我們(別忘了兄弟kwikow):馬的太貴了。


反正我就那句話:貴圈真亂。


不過最後一晚,我也是一封訊息就自己搭計程車出去了。那才叫have fun好嗎。


什麼男女各半。假遊樂真聯誼,假鄉親真情慾,假資訊交流真體液交換吧。不如就老實說啊,說不定在貴圈真亂之餘,我還是會有那麼一點尊敬!


對了杜拜美元可通,但找錢通常不找美元。夜店男生拆帳時我身上只剩大鈔,回到台灣後我想假裝沒這回事,結果兄弟就很敬業的來討債了。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甄嬛》again!:方圓幾十里唯一合法的陽具

看到這段我真心要嘔吐。


沈貴人有孕,皇后先叫敬事房拿皇上交媾檔案來看,裡頭羅列皇上與他的嬪妃們的性交全紀錄,然後一臉含笑遞給皇上,要皇上看看。


沈貴人全程嬌羞,美目不語。後排站著一系列跟她同樣享受過皇上「雨露」恩澤(美其名:侍寢)的姐妹。也可以說是婊姐妹。


皇上查閱了交媾檔案後,竟然對著沈貴人說:日子不錯。意思是:受精在黃道吉日。不對,依據現代醫學知識,應該是射精在黃道吉日。


古人到底有多變態。有個部落客還說「鳳鸞春恩車」應該叫「送我被幹車」。為了統治的合法性,搞出一大堆華麗的名詞,讓被幹者還要爭風吃醋,勾心鬥角成為侍寢女神。


皇帝當然爽爽的,作為紫禁城方圓幾十里「唯一合法的陽具」。但每次性交都要被人記錄是什麼感覺啊?細想下來這一系列人類作為,實在有太多吐點,我真心要嘔吐了謝謝。


14716083_1532582363422708_6963738521836618384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