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去吧] 九把刃


跟戲劇少女裝附菸討論到文學天王九把

刃。我的結論是,九把刃是你必須跨越
的東西。國中時你可以容許自己愛藤井
樹,高中時你能癡迷九把刃,畢竟他那
麼多產而獵奇,在壓抑的歲月裡很能滿
足奇幻、嗜血與(強烈異性戀的)生殖
渴望。


我覺得討論他不容易,因為不慎就會落
入純文學/大眾文學(而且兩種文類的
分別判準也很模糊)孰優孰劣的對抗裡,
藏在背後的常常是品味階序的評判。後
來聽戰神宥勳說,純文學追求的是「滿
足人物動機後彰顯的價值」,「類型文
學」則追求創新的「滿足人物動機的過
程」。吳明益則說,不是類型文學不好,
只是九把刃寫得還不夠好:反觀金庸。


九把刃是你必須跨越的東西,如果你還
想站在文學上看到更高的視野。讀者會
進步,你會進步,但作者可能不會。你
可能不知不覺已經手刀超越他了,那就
是你宣告成長、揚棄過去的時刻。畢竟
他現在似乎如此沉迷於集結網誌文出書,
和販賣千篇一律的電影劇本:青春、愛
情、熱血、智障的男主角和馬尾女主角。


我們都能理解。這比寫小說的吸金cp值
高多了。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去吧] 老師好


想想一路長大的過程中,最讓我刻骨銘

心的記恨著的,好像不多是同儕(當然
也有哈),反而都是整個倫理強壓著你
的頭去鞠躬的「師長」們。


其實也毫不奇怪,師長不是完人,但他
們身處的位置卻賦予他們不證自明的權
力,豁免於指正與辯論(你跟同輩的相
左是可以這樣處理的)。對孩子的管教
我當然覺得需要,但家長老師的管教裁
量權卻常常流於恣意、無可監督。畢竟
第一現場的孩子們他們有什麼語言/膽
識能夠指認這些對待的不合理?難怪長
大後的我們對「暴力」的容忍可以那麼
浮濫。


簡言之,師長的不完美是沒有糾錯機制
的。他們能夠逃遁到權威和制度後面,
彷彿比你年長,就能使一切粗疏、惡意、
鬼話連篇、荒腔走板都就地合理。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去吧] 恐怖


對於恐怖攻擊,我常常,只有這句話--
這是你造成的,也是我造成的,但歸根
結底、還是你造成的。


[去吧] 恐怖


對於恐怖攻擊,我常常,只有這句話--
這是你造成的,也是我造成的,但歸根
結底、還是你造成的。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去吧] 成功


首先我要說「成功」本來就應該是人言

人殊的。正如大作家九把刃曾經諭示,
不要讓別人替你決定何謂成功。所以我
並不只渴望貨幣的積累,不打算服從機
械性的工作倫理,勞心的、專業化的、
論資排輩、終其一生的。


但是除非你有自信能自外於現代生活,
否則就是需要資源,物質的、社會的。
所以我對真的節衣縮食、全心投入理想、
實踐某種主義的人非常敬佩。因為我知
道我做不到。你當然可以用魯蛇態度去
實踐魯蛇人生,但你就不能抱怨自己未
能享有「成功人士」 chachambo~說不
出的快活。因為選擇是要承擔的。


太多人用結構替自己開脫。對我承認結
構限制存在,但你難道不是一個道德主
體、一個社會行動者嗎?遑論得以坐在
這裡夸夸其談、左思右想的讀書人我們,
又真的面臨什麼動彈不得的結構性壓迫
了?你還能拿錢去補習考公務員呢。真
正受到結構壓制的那群人就是最必須嚴
格規訓自己「要樂觀」的人,因為他們
切身理解正向思考是再生產的條件之一。


生活本身是很艱難的。在這個我們並不
能一眼收盡的社會裡,有許多人每一天
的日常都是近身的肉搏。所以對我而言,
你可以耍文青憂鬱,但實在沒資格取笑
別人的樂觀積極、正向思考。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先說先贏:真是一篇歷久彌新的小說。

在將近八十年後、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
仍然準確的射向不同時代背景、貫時性
的問題。我想那是來自現代性(modernity)
的問題,從工業革命後的人類集體命運
的圖景,至今我們前仆後繼、仍然嘗試
解答:(因為不具馬克思所言的「生產
工具」而)出售「專業」、領取薪餉的
人們,面臨的生命困境,而小說發生的
背景無可避免更涉入了殖民的議題。


看到修養書、偉人傳、成功立志傳就讓
人恍如隔世。這難道也是資本主義工作
倫理的共謀?編織「出人頭地」的美夢,
遮掩事實上匱乏的向上流動機會。八十
年後我們在光鮮的誠品暢銷榜上依然是
這些書,只是當時的玻璃天花板來自族
群(日台在制度上的差別待遇),現在
的我們面對的則是階級。


很有趣。當時的「讀書人」與我們今天
考試升學的圖像沒有什麼兩樣,都是試
圖將「知識」轉變成「工具」--或者
明確一點,讓帶有知識的自己轉變成工
具,進入勞動市場,兌價出所得。陳有
三面對知識的態度,並未能超出這樣的
視野:「知識」對他而言,是不得不然--
1、是他的吃飯傢伙,2、因為揚棄了知
識後的生活貧乏是他所不能忍(消極的),
3、知識證成了自己和「愚昧的同族」
的殊異。1和3甚至都讓知識帶有某種
「工具性格」。其中卻沒有積極的因素,
比方為了意義的追尋。


這樣的陳有三註定是要失望的,因為當
他發現社會現實已經發展成鋼鐵人,他
卻還只會騎乘長毛象。駕馭之無能帶來
期待的落空,他身邊遂「恰合時宜」的
出現諸多虛無的聲音,有主張放蕩享樂、
有金錢至上、也有責怪知識過剩。


我覺得這篇小說厲害就在,除了超前了
時代、同樣的問題在台灣島上如永劫回
歸;更厲害的是,每一種聲音都不能等
閒視之。我不能簡單的批評誰頹廢或貪
財,因為他們的主張都來自周延、合理
的生命情境;也或者因為「人」本來就
是矛盾時多、統合得少。


結局的敗壞,和那纏綿肺病少年的死,
讓我想到近日的鄭捷。蒼白、乖順、耽
迷於自己的世界,「從小哥哥就是他最
崇拜的偶像,會寫小說又有理想。」迷
惑而終,無以為繼。只是鄭捷選擇了外
爆、用殘忍的方式向世界告白。陳有三
未嘗不是另一個長子?「我以深刻的思
惟與真知,獲得了事物的詮釋。/現在
雖是無限黑暗與悲哀,但不久美麗的社
會將會來臨。/我願一邊描畫著人間充
滿幸福的美姿,一邊走向冰冷的地下而
長眠。」像這世界開了一個玩笑,印證
了多年前龍瑛宗的預/寓言。他們長著
一樣的臉孔:一代一代、成群而來,沉
湎於殖民地的、無望的青年。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少男核》跋:將愛,將遠行


1.(2012)


我喜歡說謊,但通常只為了討個機靈;
小說看起來像自成系統的虛構,那是我
所不擅長。但畢竟,人生是人生,文學
是文學,有人要窺私而我願意暴露,有
人只要求共乘而我剛好有空位,那麼大
家各得其所,自取所需,倒也是彼此成
全,美事一樁。


我記得的有兩篇空白。第一是20歲生日。
曾經想過也動刀寫一題三式的〈二十自
述〉,但終究拖到22歲都開始了,還未
置一詞。第二是與S分手那天,他食不
下嚥,我口不成言,滿心只語塞,慌得
想嘔吐。後來我們走長長、長長的夜路
回家。那時我想:就是這樣了嗎?大概
就分手了吧?一邊又因愧疚而頭痛,一
邊卻如釋重負。其他的再也想不起來了,
記憶畢竟也是自我滿足,任人需索。也
許那天只有他抽噎的聲音,在高高的帝
寶旁邊,被台北的車流輕輕覆蓋掉,卻
獨獨在我空闊的心裡迴響。


終究是我的錯啊。兩年這樣過去。其間
多次想要動筆完成這個狗尾續貂的跋,
連向才女邀稿的序都在個板裡閒置到快
起皺了。世事星散。如果不是曾經跋山
涉水,死撐活撐寫完那一年,現在的我
也沒有座標可以回頭觀看自己過去的星
宿。


2.(2014)


雖然這樣說很矯情,但是回頭再望,不
得不說、浮生若夢。這本日記寫下的,
是我認為最艱難的日子。常常出現在裡
頭的人,現在應該已經進入醫院實習的
H,跟男友穩定發展、正在當兵的S,
失散的姊妹淘,各奔前程的推文者……
臉書大行其道後,個板幾乎只剩我一個
守夜人,拿著燈火,偶爾逡巡這段回憶。


時間是很弔詭的,事件發生的當下你往
往看不出意義,要在很久以後才能逐一
體會過來。有些事情沖刷過後留下了結
晶,有些則不知所終,你得自己去穿鑿
附會;有些當下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時間那樣過了,終究
得承認它的徒勞。


轉眼又要從23跨入24歲,20歲已經好
遙遠,像上輩子的事了。很多幼稚的抱
怨,為文造情的自溺,怎麼看都想自毀
少作。但所幸還留有這些,粗糙的爪痕,
還不那麼嫻熟、留些破綻的告白。當下
的混亂再看,彷彿可以舉重若輕。也能
覺得人生不過就那麼回事。


3.


時間裡千帆過盡,有些疼痛被閃避,有
些被指認出來,少女出拳,迎頭痛擊。
現在的我還是偶爾被情緒襲奪,受回憶
擱淺。像一頭笨重的鯨魚,輕信海洋中
虛妄的光與暗。但我已經比從前勇敢了。
不再輕易被季節的驟雨傷害。這像從未
來寄給過去的自己的一封情書,既懺悔、
也是告別。有一天我還是要結束守望,
離開這裡。但不是捨棄了懷抱著理想、
燃燒著疼痛熱情的,年輕的自己。而是
為了繼續守護那個少男核。為了意義的
追尋。


 坦然是你攜我在渡口
 大風愀然,聽見自己放心的
 哭聲,提示勇氣與決定
 一如慕道者觀時間動靜
 自長廊離去
 將愛,將遠行


將愛,將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