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時光命題


Y離開好一陣子,我才開始感覺內疚。
再碰面時,觥籌交錯,近況更新,一度
忘記當時的我們是怎麼了。直到一個出
奇不意的問題,換來不假思索的回答,
過去就連本帶利回來了。僵持的困境,
翻來覆去,爭執不下的價值對峙。真的
好疲累。時間在走,但不肯進步的我們
陷在糨糊裡。原來原地踏步,是這麼容
易的事。拔足再涉,要作多少功,甚至
白費多少力。更歪腰的是,把腳放下,
以為安然無恙,但這是不進則退的殘酷
世界,已非前流。


回憶起來,相處的日子,朦朧又銳利,
足以將人驚醒,懷著悵惘,再迷糊睡去。
奮鬥的生活像夢遊,頹廢的日子睡得深
一點。也有人認為是裝睡,別人叫不醒。


最近睡前讀天文學的維基頁面,有些時
點像李亞普諾夫時間,往前一步,就是
再也不可預測的混沌。我們像海王星在
星空中俘獲的海衛一,彼此牽制,軌道
逆行;有時狹路相逢,有時失之交臂。
「那一切在我眼前流逝,像雨中的露珠。」


以貌取人


「不以貌取人」的諄諄教誨,是錯的。
它對的時候只發生在,皇帝微服出巡,
或者王子虎落平陽,最後東山再起、賞
善罰惡,這類肥皂劇情要硬塞的道德啟
示裡。現實生活中,well非常遺憾,人
是社會性的動物,對於對方以「貌」傳
遞的訊息是敏感的。


這裡的「貌」不單指顏值高低,「貌」
包含哺乳類千變萬化的眼神,還有儀態、
衣著的形象--社會學說的「體現」
(embodiment,具體化),可以表達認
同,可以虛張聲勢。這個訊息的傳遞可
以有意為之,但更常無意流露。就算不
特別整飭,也會不言而喻的洩漏秘密
(我其實是),或先聲奪人的替你代言
(我反正是)。


人的全身上下都洶湧著具體符號和抽象
氣息。這些線索用來判斷人,多半是準
確的。型男不容許眼鏡髒污,甚至根本
不戴;塗著螢光粉紅唇色的靚妹,不太
進行動漫少女的天音問答;戴放大片剪
妹妹頭的底迪們,又怎麼能說自己愛的
不是葛格呢?


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是說,以宇宙的年齡(足以演
化出智慧生命)和龐大的星體數量,星
空中應該已經充滿智慧生命,然而卻不
曾發現具體證據,甚至電磁訊號。我覺
得《三體II》的「宇宙社會學」滿好的
回應這悖論。它奠基於兩個公理:1.生
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斷增長、
擴張,但宇宙中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在宇宙間交流與移動不易,所以猜疑會
無限延伸,沒辦法肯定對方的善意;雙
方接觸後,猜疑鏈形成,但技術爆炸只
是眼皮一瞬之事,想想人類雙元革命到
今天不過三百年,星際移動可能就要以
世紀起跳,在到達(無論侵略或親善)
之前,對方可能早已從弱者一躍成為比
你強悍的文明了。因此,「宇宙就是一
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
沉默比暴露安全。我們現在的宇宙,才
會如此寂靜。


軟弱的人類


看到科幻中,無論是人類自己或者地外
文明,對人類的情感嗤之以鼻,斥之為
怯懦時,總會在情節裡、或作者忍不住
跳出來的旁白中平反,仍然要我們相信
愛、憐憫、慈悲……。我也不是愛灌雞
湯的人,但每次還是忍不住淚光閃閃。
這是個不朽的陳腔濫調,永恆的雪泥鴻
爪。


我想,若真有地外文明,讓人類自覺偉
大的,並不是相形之下,必然外強中乾
的船堅炮利,而是怯怯懦懦、曲曲折折
的藝術作品,苞藏起來的愛的密語。文
學、音樂、理論體系……人類文明細細
織就,春蠶到死的向光面。它沒有讓我
們抵禦地外殖民的神兵利器,只有在末
日的灰飛煙滅前,能夠為了曾經為人而
驕傲:


我們曾經如此努力,要克服血液裡的叢
林法則,基因中的弱肉強食。選擇了貌
似軟弱的和平,也選擇了文明。


嘿,我要走了


那天經過二二八公園,高中時對人生的
徬徨,天大地大我無處可去的茫然,全
部排山倒海回來。昏黃的燈光是恍惚的
招喚,青春一下子就燃盡了。可當時,
覺得全身都是力氣,卻被學校、被舉目
無親的台北圈養著,困著。世界觀是考
上好高中歷史就到盡頭啦,上了高中又
打燈照眼前兩呎路,最後一年才重蹈覆
轍那套考上台大人生就含笑而終啦的認
識。


補習班空調的溫度,日光燈閃爍的頻率,
沉沉的馬達聲,沙沙翻開試本莫可奈何
的筆記,細細的耳鳴。面無表情,不知
道自己為何在這裡,未來要走向哪裡去。
整個青春期只能消沉的痛恨自己。也是
大包小包,離開排隊搭公車昏沉沉的回
家部隊,逸脫軌道,走在無光的二二八
公園旁人行道。高中男生們自以為很值
得玩笑的影射與黑歷史,實則只是為了
證明自己的陽剛。這我當然要很久以後
才能明瞭。當下只是痛恨公狗窩一樣的
男生班。覺得這裡太適合讓給《孽子》
裡那一票同志了。如此晦暗,燠熱,迷
惘。繁華市儈、廉價倉促的補習街旁一
爿異質空間,彷彿沒有歷史或原因,始
終洞開而存在。


我沒有哭,我沒有哭。最後還是得搭上
脫班的公車,一路回不屬於我的房間。
這次再去,發現我長大了。還是有種小
孩來不及想起自己已經長大、不再無能
為力的,惘惘的恐懼。但畢竟我已經這
麼熟悉台北,我的大部分朋友、生活都
在這裡,離家也已經久到足以磨消疤痕,
風平浪靜了。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我或
許是離開家鄉以後的日子,最有方向感
的時候。


我開始確信未來能夠過怎樣的生活,漸
漸內化憂慮與驚悸,吞下羞辱與誤解,
長成對未來的把握。我可以用這個把握,
轉身抵抗黑夜裡詭影幢幢的魔,嚇唬年
輕時代的自己,放手一搏不敢想像的以
後。


手機


用手機的時候,深刻的感覺:新科技沒

有根除人類生活的問題啊。或者說,嗯
對,它確實減省很多麻煩,但也製造很
多難題,創造很多新的焦慮。舉最常見
的兩個,證明不是我毛多難搞,杞人憂
天。


其一是電量恐慌。明明口口聲聲要你輕
巧移動,隨時可辦正事,提升生活品質
或工作效率,結果反而逼得人一整天要
尋尋覓覓,唯插座是瞻,繞插座三匝,
惶惶不可終日。這是哪門子可攜(mobile)
啊?好,為了解決電源短缺,所以衍生
出形式各異的隨身電源。以現在電池效
率不知為何差勁得倒退十年而言,幾乎
已經變成必備周邊(哇,突然想起以前
手機還有簡配、全配,旅充、座充。都
消失了。時代的眼淚~),所以買一支
手機就等於還要再買隨身電源。不只疊
床架屋,還拖了一堆雞零狗碎。只是為
了確保手機隨時有電,可以隨時兌現手
機們曾經信誓旦旦對我們的各種承諾。
(你要我買的時候說得多好聽!拍得多
商務迷人!)


其二是已讀不回。最困難的不只是「已
讀」,最困難的是--柯市長已經示範
給我們看了--通常我們做某件事情愈
容易,其他人對待這件事情的標準就會
愈嚴苛。「聯繫」愈容易、成本愈低,
「被聯繫」的品質要求就會陡增。從手
機出現的來電未接,到現在的已讀不回,
人類對「即時回應」的需求急速攀高,
耐心不斷被更迅捷的聯繫方式減損、消
磨,帶著一支手機有如把頭獻給緊箍圈。
不論是上司的勞動命令、或戀人的情感
綁架,愈來愈緊密、輕易的聯繫,已經
讓人際原有的彈性、閒暇,間不容髮了。


再提一個好了,你應該也發現很多3C都
內建自死系統。如果硬體沒有買新的就
更新作業系統,手機就瞬間龜速化。所
以只好降格以求,容忍比較舊的作業系
統或手機型號。是沒差啦,只要學會抗
拒新穎、時尚感、噱頭十足的新作,還
可以撐一下。或者本來就不豐的電容量
隨時間更節節敗退,好像技術門檻真的
有那麼高似的,總之愈用愈不便,就是
要你正中下懷,乾脆另買新機,被丟的
手機甚至不見得有壞。「計畫性汰舊」
存在久矣,最經典的例子是電燈泡,歡
迎谷歌。這世界顯然不是直線前進的
(技術突破就製造出超高電池續航、永
遠高速運轉的手機),但我們往往被困
在其中不自知。有時候,尤其是想避世
時,很希望有朝一日能斬草除根手機,
這個愛在那鬼叫、發號施令的暴君啊。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