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冥核》




「閻王」就是「冥王」,Pluto,「鈽」(Plutonium)。當年在日本長崎,投下的就是鈽彈,代號是「胖子」。在廣島的則是鈾彈,代號是「小男孩」。


曾經,歷史上有一度,主流輿論認真的以為,核能是廉價、乾淨、安全的能源。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Atom Boy。但在美國市場卻不知為何偷天換日成太空男孩,Astro Boy) 還是當時用以推廣「原子力」的作品。據說晚年手塚治虫對此曾表示遺憾。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嘗受核彈攻擊的國家,日後卻成為核能的信徒,《冥核》也直言這個矛盾,推測是轉向了權力的崇拜。從「核」到「原子」,選用的字眼則顯示戰後日本「原子力」的推廣者,亟欲抹滅兩者關連的痕跡。


作者選用的意象真好。冥與核,無色無味的地獄變相圖。核的可怖來自於它的「非古典危害」:它不是利刃劈砍、銳物刺穿,不是碰撞、撕裂、拗折……不是物理上可視、著身後器質性可辨識的傷害(比如傷口)。真跡古圖與魔魅鈾礦、連續殺人與輻射傷害,雖稍嫌刻意,卻是象徵性十足的連結。


最後,很欣慰(?)看到尹清楓命案。以作者表現的博學,是不可能漏放的。但也因為落筆慧黠,一拈即放,許多話題舉重若輕就過了。不過隨著小說佈局一一現形,也就與現實中的尹案愈發相像。案件中的關係人幾乎都死光了,不是死於意外、就是自殺、或者「突然」病死,牽涉範圍廣達台、法、美,年代橫跨二十年,怎麼看都有蹊蹺,但如今似乎註定永遠是懸案了。


尹案來自利益龐大的軍購案。《冥核》則直指核能衍生出來的軍事機密、電廠興建、土地利益……株連之深,彷彿尹清楓案在現實裡可能展演的另一個鏡像,小說只是提前(?)進行了寓言/預言般的演繹。


修過科技與社會的人,可能不太輕易接受「物質都中立,好壞在人心」的說法。不過作為理解現實的簡化說法,雖不中亦不遠矣。由於這是一部解謎追蹤小說,說破就沒價值,爆雷罪該萬死,所以只談一些零碎的心得。也因為這是當代台灣創作界難能可貴的一部,認真但又好看的長篇小說,一些缺點,包括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成語一堆又邏輯嚴謹,比報章雜誌還專業;動機-殺意-手段的連結還是略嫌牽強……都得以忽略不計。從裡頭找回遺失很久的閱讀興致,和把小說當成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古典樂趣。挺好的。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去吧] 變了


1.

這個早上在晨會共讀《富爸爸,有錢有理》,發現兩年前做的筆記。當時我還是個篤信社會學的青年,言必曰社會結構云云,是怕自己太輕而易舉走資掉了,想用薄弱空洞的這些語言,做最後的一點負嵎頑抗。


2.
這個社會裡,減肥不是一件易事,因為選擇太少了。或者說選擇太多,但大多數的選擇其實很同一,都不是健康的好選擇。你要非常有理智的殺出一條血路,繞點路去挑選食材、烹飪、細嚼慢嚥。像是抵抗一個人情世故的萬有引力,逆反著定律而行。簡直是人生的隱喻。


3.
並不是社會學失效,只是,純粹的社會學衝動、本能式的批判,是無能為力的。我比較有野心,想要擁有更多實際上的能力和思考的框架。儘管現在還是無法享受閱讀《富爸爸,有錢有理》XD,但有價值的是導讀者進行的意義聯結,用經驗詮釋概念,於是所有黑鐵都得以變成黃金。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去吧] 因信稱義


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和陌生的朋友聊完

天之後,她很誠懇的說我很有想法;但
是第一次被說「很正向」。我只是認真
描述我的夢想,長程規劃和短程目標,
還有理想的生活型態,然後講我現在完
成的進度。


在臉書上我們又後續閒談,她說跟我講
完話,會覺得自己好像也有能力去做到
一些事情。以前我從來不敢奢望自己有
這樣的能力,還曾經很陰鬱說:好不想
被生下來。雖然現在還是個機掰人,但
好像沒那麼苛刻了。突然間我好像離地
三吋,後面散放光芒萬丈,顯示:功德
無量。


人當然很需要他人充當鏡子,至少知道
現在長什麼德性。但對我個人而言,在
這麼長久的懷疑、反對、「鬼批判」之
後,真的很需要相信一些,也許是歷久
彌新的老生常談,一些大而無當的字眼,
比方愛、關懷、互信,用夢想吸引夢想、
希望點燃希望。覺得自己好像俗世裡的
佈道家,行遍大地,遇見諸多教派、無
神論者、三心兩意的信徒、滿嘴荒唐的
縱橫家、壞掉的機器人。偶爾攬鏡自照,
覺得自己像異端。


但那些字眼,成了知識分子後就丟棄的
概念、不相信的眼淚(站得遠遠的,對
溫情、煽情的一切保持警戒)(比較喜
歡耍著「反-」、「對抗-」、「-主
義」這些華麗的大刀),像被凍成冰塊
的爐火,需要歲月裡人性的摩挲;需要
故事詮釋,也有賴關係建構,在意義的
互通有無裡熔解。


只是覺得,人像蜉蝣像花一樣的世界裡,
如果能有一點本事聚焦在微小的、個人
對個人(而不是虛張聲勢的「為群眾服
務」)的持裡,對他人有了能量的傳
遞,都叫作因信稱義:相信改變是可能
的,相信幫助別人是可能的,相信也許、
愛也是可能的。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去吧] 曾經嚮往長大


我對小鎮的夏天有無可名狀的鄉愁。大

概是小時候太嚮往長大了,一副健全的
身體,可以離開家庭,前往遠方,手腳
伸展,獨自穿梭在夏夜晚風裡。那是我
對「自由」最初理解的純淨樣貌。


出了台北以外的地方對我而言都是小鎮。
小鎮桃園,小鎮中壢,環繞著大學有星
火熠熠的夜市,街圈人聲沸騰。小鎮的
公共交通落後,沒有城市台北的現代地
鐵,所以務必學車,跟酒肉朋友輕騎來
去。不知今夕何夕。青春彷彿無止境……
小時候嚮往的長大大概就是這樣。


自己的大學生活窮極無聊,每次走到蒸
騰的公館夜市都恍恍惚惚,對自己身處
的當下萬般困惑,但又意志癱瘓,難以
驅使。從國中開始,就常常有一種「我
到底被什麼困在這裡」的感覺,身體裡
的巨人左右張望,但手腳都被格列佛小
人上了密密麻麻的綑索。


但如果我真的那樣浪漫的亂過生活,現
在應該會很想死吧。選了一種人生,就
要負擔另一種失之交臂的可能,及其平
行時空的機會成本。


幸好,把兵役解決掉以後,就是自由身
了。剛剛還被外婆罵,因為跑去看外婆
家對面一棟近年剛砌的頂樓套房,附兩
戶共用的大陽台,可以鳥瞰外婆家一帶
一棟棟矗立起來的洋房大廈。外婆說我
們有家還去外面住,「會被人家笑。」


最好的消息是,從今往後的人生離真正
的、極致的自由只差一步了。無論是鄉
愁或是夢想,只要我願意都可以伸手去
碰。


[去吧] 魯蛇


某老師和諸系友、鄉民好像很愛用魯蛇

一詞,但我就不喜歡因為我不想當啊,
連自嘲都不想。不滿意這種包裝在戲謔
裡的失敗主義。人只有相信自己會變更
好,才會真的變得更好。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去吧] 考核


以前我很沒有辦法諒解「含淚票投」的

鐵板選民,民主難道不是奠基在每一次
的重新選擇嗎?但讀過台灣史之後,深
深覺得我們這數十年看似公平的定期重
新選舉,只是一個叫做投票的遊戲,民
主的空殼而已。面對往後每一次有關或
無關乎我的選舉,我的答案都是:就是
不讓國民黨當選。


關心司法改革的人都知道,台灣司法史
上有個大冤案叫蘇建和案,也勢必知道
有一句名言「司法審判著蘇案,蘇案也
正審判著司法。」或許我們可以依據時
事,照樣造句:「台北市民考核著連勝
文,連勝文(的存在)也正考核著台北
市民。」拜託,這一課,首都民眾別被
當掉啦。我這沒有理性,讀過台灣史之
後大概不會有人面對這樣的政治現況還
存有理性。透過歷史與當下的對讀,我
也發現:搖旗吶喊理性的人,往往比較
瘋癲。


[去吧] gg



我的心像一台孤獨的SCV,為你遠行

到天涯海角。在岩漿旁,蟲苔上,斷崖
邊。你對待我,如陸戰隊射落一隻王蟲,
如巨像灼燒一群小狗。


多數時候,我都在黑暗的戰爭迷霧裡掙
扎,期待能再多一點視野:能量不足,
不能再寬容你的遁地了。我總在攀科技
和刷部隊之間猶疑,我的礦區再也支撐
不起你的前壓。多線進攻、後方騷擾,
始終讓我的經濟難以為繼。


我讀懂你的試探和偵查,空降與封門。
無不等我自亂陣腳,按捺不住。像橫跨
整張地圖投遞過來,震耳欲聾的無聲吶
喊,要我掏出那重如泰山的,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