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網友齊推的高分書,簡中版叫《明亮的夜晚》。
近年中國高學歷女性崛起,不說主導,起碼也相當影響了文化作品的評價。
綜藝、影劇有好笑的up主品評女性角色是還原本色或者純粹「男凝」,文學也有女性讀者一本本把上野千鶴子之類的著作,送上每年的豆瓣好書榜。
《朗夜》也是這樣找到的。我猜東亞女性應該會很有共鳴。可惜《鴻》在她們境內發不了,不然也許可以對讀,這兩本用女性血脈寫中、韓近代史的書,為什麼都淒慘可憐。
大部分女性的困境,都是男性造成的。在普遍的困境之下,互相扶持的也是姐妹的陰性力量,在父權的朗朗乾坤下匍匐,打氣,一起活下來。
徐媽也是生了三個女兒,怕被欺負,所以徐家堡槍口一致對外。最受蹧蹋的傷痕,也來自前男友子佼、前夫小菲們。
後來許媽熙娣又生了三個女兒。好像「要生兒子才能鬆口氣」(熙媛語)的社會結構雖然鬆動,但並未瓦解。朗夜就是這樣。既痛苦,又溫暖。
在逃難的北方寒夜裡,被女性親眷收留。
看她們祖孫在禧寧,一座看得到海的城市,從冰釋到相惜,我最羨慕的是主角可以和她的外婆用同一種語言聊到細緻的心情、戰爭的經驗。
星期六在國家語言生活節時我說,我愛的不是馬祖,我愛的是外婆。因為好奇她的前半生經過了什麼,所以才對島嶼好奇。
多了解島嶼一點,是為了多回到她身邊一些。
但為什麼沒能採集「直接證據」,用她的語言垂釣記憶,就是被言語隔斷給橫亙。眼睜睜看著老太太落入歷史的無意識。
我想我無法打開一座「明亮的夜晚」的理由有二。
我不是女性,無法完全感同身受柯裕棻說的:女性血脈在族譜裡飄零(大意如此)。
語言上的失去,難以爬梳出一部三代(女性)家族史。只能繞道落於文字的大歷史。
這並不是就完全消極放棄,而是要直視自己被形格勢禁的條件,才有「戴著鐐銬起舞」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