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到一半,想著未來的方向所為何去?走下去可能就是40歲了哦。雖然英文太爛,也可能剛跨門檻就仆街。
那「追尋」是為了什麼呢?
追尋!原來徐振輔迷人的是這個。那高原巉巖,神的山嶺,漫天大雪,發光的毛皮,神出鬼沒的雪豹。
就算到最後是反高潮的,在髒兮兮的動物園裡看了一眼。但追尋本身才是目的。不論最後有沒有得到。
和追尋相對的,是「回家」。吳明益對布巾裡他的少年工同袍們呢喃:「もうすぐ家に帰る」
那其實是一個象徵,把認賊作父的歷史掃下神龕,把說日語的祖父母的靈牌香燭,找個好地方放上去,合十向他們報備:「ただいま」
徐振輔的出發是一種安全感:家要夠穩固,人才夠篤定,有力量動身追尋。
因為知道走過四方,拂去風雨,有一個堅固的家可以回。
世代的差異,他們又有自然寫作的師徒關係。感覺又可以寫一篇論文。但文學的價值本不在論文。在啟示,在體悟。
我就這樣邊想著邊差點把所剩不多的瀏海吹焦。本來想發給炫霖,但他領了高薪就不理我,還是發在臉書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