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京都與駕照返還,日本語で


(在京都高島屋3階。圖片來源:這裡


我今天有用日本語跟老師聊駕照繳回,我說因為台灣沒有這個制度,大家(其實只有路權仔)都很好奇。

老師是退休後從愛知縣搬到京都,所以我們是在京都認識的。她把車賣掉,也把駕照繳回,她說覺得終於解放了,因為她知道自己駕駛技術很爛,所以不用開車感覺很棒。

但是丈夫沒有繳回,因為他技術好,也喜歡開車。我說跟我爸一樣。

老師有一次就說過,曾聽過一些家庭是親子為了駕照繳回而吵架。小孩擔心爸媽,希望爸媽繳回,但爸媽不願意。

背景當然是近年日本愈來愈受關注的高齡者駕駛事故問題。

我問她隨著年齡漸長,有沒有叫丈夫繳回過?她說是有,但丈夫目前還沒。

那麼同齡朋友繳回的人多嗎?她說如果是以前在愛知縣的同事、夥伴、玩在一起的朋友,幾乎沒有繳回的。

我:「是不是因為愛知縣不得不用車呢?」

她恍然大悟:對耶,很棒的觀點,應該就是這樣!(請您好好閱讀上岡直見好嗎)

畢竟Toyota就在名古屋旁邊啊,愛知也因而是日本汽車工業重鎮。

我:「那麼當初選擇搬到京都,是不是也因為這裡公共交通比較方便?」

她:對的,這個當然是重要的考量。京都有公車、地鐵、阪急之類的,而且城區很小(狭い)、很密集(compact)

我:很密集?

她:對啊,是個密集的城市(町)、緊湊城市(compact city)

啊這個詞已經貫穿到沒讀過上岡直見的老百姓身上了嗎?我覺得外語難的都不是生字什麼,而是我沒有長期浸淫在那個語境,不知道哪個詞具體怎麼被用、使用頻率如何等等。

聽到緊密城市在日本變成常識一般的存在就有點感慨。

那如果要去公共交通營運範圍以外,簡言之,到不了的地方怎麼辦?

老師說:就不去囉。就不選那邊。

有覺得不方便的時候嗎?

會有一點遺憾,比如如果想去山裡的溫泉。

那後悔繳回的人多嗎?

她認為不多,因為繳回前都仔仔細細的想過了,應該都判斷會發生過什麼事了。

-

因為老師主動提起車庫法,她是贊成車庫法的,她認為路邊停車(路上駐車)很危險。

所以我也很開心的聊了最近因為火花羅提及,日本車庫法也著實在台灣路權圈引發議論。

我光是描述火花羅的論點就精疲力力盡,老師跟我確認了很多次。累的是講完之後還要予以部分否定:「但是,我覺得這不是車庫法的鍋,對吧?」

我說這位論者認為歐洲的路邊停車模式比日本的車庫法模式要好。老師追問為什麼?我說其中一個理由是,為了不要路邊停車,日本的商店或便利店需要提供很大的停車場,但是對於行人而言就要走很久,反而讓人更不想走路、更想用車。

老師:え、關行人什麼事呢?行人不會走在停車場裡啊?

我:對但是會走在停車場旁邊的人行道⋯⋯

其實就是蔓延(スプロール化,sprawl),但我不確定老師聽不聽得懂,以及不確定在這樣微觀尺度上是否能稱蔓延。

解釋了一番後,老師似懂非懂的接受我的說明,她說:不過商店是私部門,它要提供停車場是自己的決定。但車庫法規範的是準備買車的人,沒有車庫證明不能買車。

對呀對的,我最後靈光一閃補充:論者可能是認為因為日本禁止路上駐車(雖然還是有啦),所以有車庫法。而身為商家也必須要提供停車場,以避免顧客路上駐車。這幾件事之間有關聯,所以認為日本模式不好。但其實這不是車庫法的錯。

結果反而用日本語搞懂了自己到底想說什麼⋯⋯

可惜我不會說「轉角外擴」,因為我有強調:重點是在人行道,有人行道,人車就互相看得到,那麼路上駐車也不見得需要完全禁止。

-

最後跟交通無關,因為老師教日語是退休後的工作,身分是京都市政府的志工,所以收費幾乎等於0,我和逸馨身為學生都非常不好意思,每個星期1.5小時講到我口乾舌燥,結果學費比一碗牛丼還便宜。

所以我們打算明年找時間回京都請老師吃飯,表達我們的感謝。幸好老師沒有京都套路,她說她很期待,可以吃京都那家鼎泰豐!

太棒了,鼎泰豐要撐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