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朋友提醒,為什麼台派這麼愛同島一命,可能是強烈的島=國的連結,地理邊界重合於政治版圖,完美的國家想像。
但事實上揆諸歷史,甚至此刻正在發生的,何曾「同島」?又與誰「一命」?同島一命在這個意義下反而暴露了其本島中心。除此之外,再無他島。
原稿裡我的提問本來是「你知道這座『島』指的並不是台灣嗎?」但怕敏感的台灣人又覺得被撕裂了。離島人的輸誠要更猛烈,不能有一絲可供指摘。
還跟主委討論如何擴張「島」字釋義,強調同島的島是一座群島?但同島和群島明顯矛盾啊。所以我其實比較偏好同海一命......
文刊出後,就有網友說,同島一命最早應該是一江山島戰役。
一江山在浙江外海,狀態很像今天的馬祖。1955年國共時隔數年在島上再交戰,最後中華民國當然是放棄了,連同東南方大陳島居民撤退到台灣。否則今天意外的國度就是台澎金馬一江山大陳。
同島一命出現在當時。
「當時擔任守軍指揮官的王生明,最後一次與大陳防衛部通話時說:『要將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鮮血染紅了海水,王生明將軍與守島將士『同島一命、與陣地共存亡』的犧牲決心,令人動容。」
主委說,這個同島一命的意思跟我們今天的好像不太一樣,他的同是介詞,「我跟島一命」。
沿海島嶼不斷退守的故事,在台灣研究的脈絡裡也不太提了。國軍的光榮史觀確實也讓人褪黑激素發作,呵欠連連(要被老兵罵了)
但無論是一江山或者馬祖,都不是台灣,而是保衛著台灣、替台灣擋死的島(要說替蔣政權也是,但兩者分不開啊)此刻,台灣人用得很爽的同島一命,是從這些島上來的。文章希望有委婉的提醒這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