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關鍵字:惡意--《彼岸的女人》

《彼岸的女人》讓七月半日正當中也能鬼影幢幢。才一百出頭頁
已經驚出幾場鬼雨冷汗。不只是家屋內物質性的繪聲繪影,所有
沉澱在記憶裡的驚悸都揭開封印,躡步而出。我登時明白那是記
憶的浮動性帶來的詭譎。記憶的搖晃使回憶常趨於浪漫,但在
《彼岸》中卻又不是那樣。主角扯著記憶之絲顫顫巍巍行走;當
所有線索被繫在一起,恍然大悟的此刻--我記得非常明白、那
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的:恐懼並不像電影裡演的尖叫,而
是在理解之後、慢慢攀爬上身的冰寒。--就這一點,很像《20
世紀少年》裡,為了拼湊當初那些幼稚的惡意,以在當下翻轉毀
滅地球的現實,所進行的那些搜索枯腸、頭痛欲裂的努力。《彼
岸》卻又更歹毒,更寒冷,更遙遠難以追索,一如作者筆下多霧
的象山。

《彼岸》正是那樣的,如《少年Pi》漂流荒島,卻被恐懼漸漸襲
奪--剝開一層層樹葉的包裹,露出一整副完整的成年人類牙齒--
「當下」故事持續發展,主角的追憶則一層層旋開剝除。所有細
節都讓我渾身顫慄;人的情感與愛慾如何生殺另一個人,使其哀
傷欲死、蠟融變形。人如何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體或意識器質性
的瓦解,被腐爛的癌病癰疽、或未知的癲癇失控取代,卻無能為
力。人如何被自己種下的罪孽擺弄。

菩薩慈悲。菩薩漠然。菩薩的意象整本書糾纏不去。然而有誰獲
得了救贖?

我後來知道,所有令人最恐懼的都來自,關鍵字:惡意。無原因
的傷害。無來由的壞死。Why me?No reason。

即便在繞了一圈,終於找到一個解釋,「報復」,充當所有人生
暴亂的浮木時,卻仍不明白是什麼支撐女孩走這一遭、只為完遂
報復之舉?那麼,她的「愛」都只是表演嗎?都只是為了報復而
能夠精準計算的冰冷利器嗎?但主角他分明真實感受到「愛」啊。
惡意的「愛」,還算不算「愛」呢?

據說幽靈都是對人世還有強烈的執念未完,所以才徘徊不去。那
麼彼岸的女人,當然指涉了這個踏火前來、卻燃著燦爛慾火的女
人,卻也是所有魍魎般在記憶裡揮之不去,絆著主角的、死去的
女人。無論生死,循著果報--那恐怕是這些惡意裡唯一的解釋--
踩著幽幽的彼岸花香,踱步於此岸。

對,我真的也要誇作者的文字運鏡。倒數第二章最後,我幾乎都
能聽見快節奏的佩樂在耳畔響起(難道讀者的此岸也會跟著鬧鬼
嗎?)。書寫的節奏非常精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