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趣的熟男日記給來的創意,點
開PPS ,這才是無遠弗屆,不重
視著作權的國度總有它的方便之
處--對,就是方便;因為方便
所以可以逕行拆除民房,因為方
便所以可以就地掩埋。追逐速度
也貪求方便。或許是其它事物都
太不方便,手法老練的統治集團
深諳統治技藝,如果這裡不便那
就方便那裡。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國風還
是讓我心跳加快,莫非是實在政
治不正確的溯源文化潛意識作祟?
從《金瓶梅》裡一路借來,妻妾
之間以姊妹相稱的陰柔角力;在
一戶封閉深邃的宅院裡的人際格
局--一點風吹草動即草木皆兵。
前有眾妾,後有丫鬟。紅燈落處
就是權力落處。燈起燈滅的一瞬
之光裡,有那麼多權力在爭鬥,
那麼多、年華轉眼凋滅萎地。但
我想我們並不能歸咎於這些女人
蛇蠍歹毒,而終究要去問:是什
麼社會環境提供了男人得以用物
的形式擁有女人,把女人豢養在
狹小的空間裡,還寄望利益衝突
的她們可以「姊妹相處愉快」?
直到鞏俐循著蕭聲,見到大太太
外地經商回家的兒子,臨別前的
溫柔相視裡,我才記起原著小說
蘇童的〈妻妾成群〉,好像就是
從這裡、開始無可迴身的傷害的;
也才想起,她和夜夜到不同太太
的宅院下榻、臨幸的老爺,根本
是沒有愛的。儘管愛總抵不住時
間,但如果從時間的最初、在傷
害之前,愛始終不在,愛始終缺
席,那又有什麼足以迴身的價值?
如果她真的死去,那麼一如她所
說的,死了都比活著好。但結局
就不是這麼回事,結局是讓她持
續生著、卻飽受死者的折磨;且
一時半刻,恐怕還不會死去。
(看完這部片立刻把金瓶梅找來
線上閱讀。只能說,一開始她恐
怕有這樣的條件和膽識的,卻在
日子的拉長戰線裡,暴露她的愚
蠢--缺乏潘金蓮那樣的政治頭
腦。這真的不知該說萬幸,還是
不幸。)
--
1.丫鬟房裡的大紅燈籠終於燒盡的時候,第一場雪落了下來。
2.「管它像什麼樣子?就這麼活吧。」道盡生者與死者從此殊途。
3.結局卻恰恰相反。屬於生者那端的死了,勘破生的清歡,彷彿
直視死亡、卻被死亡的真面目嚇得從此喪心失魂的,卻被迫以這
種狀態,生著。一時半刻,還不會死去。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365*] 360〈大紅燈籠〉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