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覓的過程當中,我就發覺他怪怪了的。
始終沒有問他,是不是之前的事情還是影
響了我們的關係?雖然還是一逕嘻笑怒罵、
努力跟上腳步,卻總有慣常的不耐,且更
覺得忐忑膽寒。像是終於看不清他側邊的
臉廓是在演繹如何的心情。當踏進他人的
居所裡,也許滿面春風,都是深深的歸屬
感。我不敢追問,那是真的還是假的?可
是從在當中踅繞,到走下舊公寓迴旋階梯、
離開房東聽力可及,我才知道那都是真的;
而這也是真的:對於一個住處,顯然我們
有天差地遠的想像。
這個意外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結果其實,
還滿好的。我覺得我們就像是那種,興高
采烈籌辦婚禮的情侶,卻在繁瑣的程序和
曠日廢時、事倍功半的協調當中,發現彼
此其實比想像的還不適合;所以選擇拆夥,
一點都不意外。
但我還是沒有問出口,到底什麼原因?我
想是怕要一人負擔整層樓的租金吧。畢竟
等待未來的室友像張望天際,雨要下得及
時不容易;像等待綠洲,等待青春再次降
臨。我後來想想,終究不再關切、或者決
定不追問理由,簡直就是關係的由小見大;
就是因為沒有想像中在乎,可能是不敢去
在乎,或者正如想像中不在乎。所以解除
約定,終究像過去一樣,一個人拾起行囊,
隻身站立月台,等待火車帶我達赴或離開。
像YCL說的一樣,每次隨著面頰掃上列
車進站時、颳來的風壓,我就再一次知道
自己活下來了。像上一篇沒有說完的,攀
著時曆數算著日子,等待自己從疾病裡好
起來的那天。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365*] 332〈上路〉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365*] 331〈日子腹瀉論〉
喝掉兩瓶舒跑和大量、大量的水,
偷偷吃一點甜得過頭或鹹滋滋的
零嘴,踩著邊界摸索腸胃叛變的
底線,結果在第五、第六天一瞬
之間就不再拉了。就好了。
時間像是那樣的。如今我可以站
在一年的此岸眺望出發時蠢動著
趾頭臨別的彼岸,想像三百多個
日子來,無不是如同腹瀉那幾天:
一面十萬火急的瀉著肚子,一面
九死一生的活下來,攀著時曆一
面數算著日子。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365*] 330〈急嗚出租〉
最艱難的是人生啊。為了這點,我就
想繼續寫下去了。為了記錄,也為了
釐清。儘管駑鈍如我,這一年來,紀
實與虛構,真相與謊言,卻也舞不出
一個太平盛世,刻不了一則孤寂流年。
不想、也不像荒人那麼清堅決絕:用
寫、抵住遺忘。我未寫先忘,邊寫邊
忘,寫完忘了;有時候害怕的不是遺
忘,卻是白紙黑字(P2伴我一年是黑
紙白字)凌厲的就要燒起來,潰蝕自
己甩不脫的記憶。
但總有一點同情,一點理解,在時間
過去之後,終於雨過天青,冒出頭來。
吉屋出租,峰迴路轉,我內心上演驚
天動地的小劇場。背叛與拋棄,反悔
與苛責,時間在夾縫裡緊緊催逼,像
大嬸和房仲分處兩頭聲聲呼喚。室友
塵埃未定,室友再起波瀾。內心已是
移山倒海樊梨花,卻在乎一代女皇武
則天;無緣的室友問你又不是他BF為
什麼要在乎。我說,我是他BF,Best
Friend。如今大難臨頭如冷氣匱缺的
熱地台北,BF情難再續,如果可以也
不要各自飛?但我們的不同總大過相
同。好難啟齒。是知識還是德行所害?
膠封我的腳步,再沒有俐落敞透不沾
滯黏膩拖泥帶水的關係。邏輯和價值
已經漸行漸遠,北轍南轅。情緒究竟
只是一時乍現旋起旋滅,還是徹底相
信第六感就是指引我的方針?不敢算
命的我,從今以後該不該更相信直覺?
無緣的室友,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
的,但我怎麼一點也不怪你。
[365*] 329〈人間殊途〉
世界和我之間有一道介面。越來越覺得,
越走越諱莫如深,如墮霧中。世界是一
面鏡子,我困在裡頭繁花簇放、悲喜怨
怒,蜷成小小的,越來越小,越知道自
己長什麼德行。如果我伸出觸手,也是
被扎了頭破血流,那是我多刺還是世界
尖銳?
不如老實承認,「這個世界的本質不適
合我。」於是就可以早一點、早一點回
到自己無害無傷的殼裡,從此人間殊途,
舔舐自己優柔的失格。早一點收斂躍躍
欲試的爾虞我詐,你玩不贏的,你陪不
了笑臉彎不了腰肢,你玩不贏的;早一
點告別被偽責任感和虛假競爭意識挾持
的忍辱負重。我覺得根本不是我太自私,
根本是我不夠自私,如果可以很堅定的
為自己在意的事身體力行、為不在意的
事說放就放;可以從容,擋去流言蜚語
而顧盼自得。就不必汲汲營營,為了玩
主流的遊戲而輸掉邊緣的自己。姿態就
那麼笨拙,那麼鈍重,那麼難看。
一直都不是很有本錢的人,如今更不能
再梭哈了。我要替自己保留一點自己。
[365*] 327〈獨立宣言〉
不只是「你們都心直口快」,也不是為了細故小題
大作。一定是關係裡早就有了裂痕,注定我們從此
分開旅行。那天試著對馥嫣說之前,連自己都輕蔑
自己,到後來卻選擇相信:那時候的形影不離只是
空間和情境的不得不然,說起來還真唯物。漸漸覺
得這件事情,是人生長篇裡的一場獨立宣言。再見
我的鄉愿,掰掰我的損友。我愛你但更愛真理。青
春期的後半段,再沒有誰重要得讓我振聾發聵,包
括你;如果再來一次,附中必然不會再是我的首選。
與其說是不屑,不如說是不忍:看自己,為了遷就
陋習,或為了把人脈兌換成存摺,所以硬是頂住了
某個令我虛偽得痛苦的關係。人生總是相堵ㄟ到,
我知道,但在這方面,我一直都是賭徒。而且,我
還想堅持那一點點良知和價值。到現在還在提這件
事,不知道是否足夠證明我的在乎;正因為在乎,
而且我又笨,所以想了很久。這是我目前的思考和
決定。
我想學著去相信一些事情。現在才明白不容易。在
當中,有好多要揮別的東西。
不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期待有一天,你終於
被人生說服,我終於可以指著讓你看到,是的、人
生是有壓迫的。而且,我們要一起為了推翻壓迫而
努力。我一點都不溫情。為了更多不中產的、不主
流的、以前被我們唾罵嘲笑、還沒長成前就被摧折,
卻還為自己努力綻放著的他們,我要變得強悍,強
悍得足以放棄你。沒錯是不無憤怒的、是有情緒的。
但這次我不覺得自己的情緒錯了;沒有情緒才是錯
的。不覺得自己有責任才是錯的。
[365*] 325〈朋友‧有病〉
我們像患上同一種病,恍悟:
如果曾經與某個人唇齒相依
的要好,終究會在面對世界
的姿態裡會找到同一種瑕疵、
與同一種手勢。我一直以為
她是那種不必去煩惱朋友課
題的人,像我那些以朋友眾
多為傲的朋友。但其實不是,
我們分別因不同的理由而有
了陷落,乃有機會重新檢視
自己,想重新張開帆和校正
指南針,在人與人的海洋上。
我好感謝她認真的聽著我的
辯解,卻不搶著給予任何評
價。讓我覺得自己所有瘡疤
都已經被包容,像一直以來、
她都一樣懂我,如我也懂她。
如果要我說,我會覺得這才
是朋友;這才是我想交的朋
友。很早就知道了,不是那
種可以僵著笑只為抓著人脈
以便未來兌換成存摺的人--
所以對待,科,「朋友」,
我想讓自己護持著一個更嚴
謹、也更真心的定義。
[365*] 321〈猝不及防〉
回到了自己不是文盲的國度,
體悟語言是個人能動的疆界,
和之所以能夠區辨出故鄉、
以及一切異鄉。但或許是出
去的時間太短,夜晚母親載
著航行於機場公路恍如星途,
覺得身在此處理當如此,用
我最愛的夢作為譬喻,整個
泰國行是那種猝不及防的夢,
在記憶之前、先在枕榻蒸散
盡了。
[365*] 320〈泰不乖:在暹羅談河流〉
我現在胃好酸。也許真的是曼谷
夜市一串十銖燒烤內臟的威力。
在湄南河上遭逢暴雨驟襲,就一
併想起泰晤士河和塞納河。那些
美麗的城市總有一條明媚的水脈
流經。而我城台北的淡水河,卻
得在高大的水門外巴巴張望,河
與人彼此乾渴,卻咫尺天涯、動
如參商。
暹邏多水。每次登岸,就都證明
了蘇童《河岸》為真:暈岸確實
存在。對長久逐船居水的人們而
言,堅實的河岸才是他們飄搖顛
簸、為之暈眩為之卻步的所在。
王德威說的,「河是流放,岸是
律法。」--光是這句話就讓我
不解,文學研究怎麼會沒有價值?
如果每個讀者都用語言解釋語言、
用語言繁殖語言,又何妨一語中
的者的疊床架屋?
我真的很不乖耶,明明在國外都
不寫一些遊歷美談,還在不負責
任亂寫些在台灣島上分明也能寫
的事情。反正就讀萬卷書行萬里
路之類的囉。
[365*] 319〈泰不乖:在暹羅談自己〉
我想到權力的不對等(又來了),想到注
定離開的遊歷者能夠大搖大擺的浪漫化了
他者所有的卑微和苦難,我們的憐憫都像
是某種穿鑿附會,為滿足自欺欺人的自慰
式幻想。無異一種意淫。
然而看到在Pattaya 路邊挑妓召妓、腦滿
腸肥的阿兜仔,好像有點釋然。一座東亞
小島上的中產階級之後,捧著一筆小錢精
打細算的參加五天四夜的短程套裝旅行,
有限的時間裡在景點間被車拉來拉去……
杞人憂天的思考自己觸犯的「不正義」,
未免將界線又窄縮一圈;而第一:真正厲
行這種他者化、而造成權力傾斜的,不是
我們;第二:我逐漸相信我們,至少我,
要逐步學著向世界妥協。那條疆界落在哪
裡,是我必須再去碰壁和協商的事情,一
味自責、卻又無力改變,只會讓自己變得
憤世嫉俗,變得犬儒。
從簡化出發,我想任何事物都是一顆球體。
我們因為渺小、所以力有未逮,經驗匱乏
地,只能拿著球體的一瓣弧片,荒謬的以
為那就是全部。或者像我一樣,認真的哀
傷自己的侷促。泰國必然不只是曼谷、不
只是芭堤雅;我曾以為「做自己」是能少
女娘炮嬌俏,卻在旅次裡想通:真正的
「做自己」,是想少女時少女、想異男時
異男,穿行在不同角色如我們穿行在人生
每一幕劇場。而不必覺得困窘或者背叛……
因為那每一個、都真的是「我」,都真的
是「自己」。是那個都會演累、需要下戲
的自己。如果說「做自己」,只是強調與
主流社會不同的部分,那只是因為那個弧
面太政治正確、因而太亮麗奪目,卻忽略
與之相銜、使我們得以自在於主流世界裡
舒展的,才是能使「自己」完整的暗面。
那才是自己。那都是自己。
[365*] 318〈泰不乖:在暹邏談簡化〉
簡化是一種危險,更是一種狡猾。狡猾
在於取其方便,有時方便之所以成為藉
口甚至不因其是「多數」,而只是最符
合「需要」的一種想像或認識方式。那
不啻某種想像力的匱乏。匱乏後頭也顯
而易見的端坐著權力不平衡--現在對
這種事真的好敏感,像被開光,點上第
三隻眼,牛鬼蛇神全都顯形--因為不
願去了解、不必去刻意服膺另一種價值、
去進入另一種脈絡,所以只擷取自身需
要的某個切面就沾沾自喜的滿足了。模
仿泰語(或其他東南亞民族的語言)作
為笑料的台灣人是一種,我最討厭的兩
句話:「男生就應該……」、「年輕人
就應該……」又何嘗不是?
今天真長。一早晃晃顛顛在叢林間騎大
象;此時躺在乾淨被單、第一世界旅客
觀光勝地Pattaya海灘邊旅館內,已是
恍如隔世。
[365*] 311〈奢華也驚魂〉
在公館/台電大樓間周折好幾趟。
今夜不算涼爽,城市空氣仍是熟
悉的黏膩感,只有雨偶爾降下插
插花。由計較鼎精算了幾回,決
定看似不衝動的衝動購物,付現
買下白白蘋果iPhone4!最近謹
守本分,努力充當父親的散財童
子,花大錢買3C產品。購買下去
的瞬間,腦中一片轟轟嗡嗡;這
麼一大筆、並不來自自己的財富,
竟能輕率的一瞬之間,銀貨兩訖;
所有嶄新的,從開封就開始折舊--
這是一趟單向的旅程,甚至消費
也只是一趟孤自、窄仄無從迴身
的旅程。以後終要面對的,是更
龐大的--車子、房子……難道
這只是「第一次」的「副作用」?
還是因為我深切知道這不是必需
品、這只是奢侈品,是我被無中
生有了需求,所以在堆積成山的
合理藉口之後,竟還兀自哆嗦?
知道戶頭裡的錢,無論來歷如何,
早就都是我的,我不負向誰報備
的義務;卻還是在交易下個瞬刻,
忍不住就想打電話給老爸,忍住
淚眼花花,向他坦承:他當初鄭
重的、給予我的那筆財富,被我
如此避重就輕的揮霍殆盡。我是
坐吃山空的不孝子,我是不事生
產的不孝子。
一台iPhone,生死訣別般暴烈啊。
從此我和過去那個儘管小有揮霍、
仍堅持收支平衡的自己,是真真
的、幽冥兩隔了。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365*] 310〈有反思〉
冷氣吹到骨頭都酥,遲到所以被趕回家。
完全沒有罪惡感,竟然還像撿到寶一樣,
幸福的徬徨著突然多出來的一截時間該
怎麼運用妥當。
記得第一次聽到晴灣說,與世界交際後
會立刻想躲回家一個人,覺得莫名其妙;
但其實我根本也並無二致。退出了網路
的社團--終究是爛了,人與人最美好
的時光已經褪去。爛是指,相處對我而
言有了壓力了。可能是我的前台已經被
揭幕,我的後台瀕臨被拆台;可能是固
持著一套腳本已經把戲嚼爛,臉上全是
生硬勉強。網路使我們得以極低成本維
持著聯繫;即便消極,也仍在聯繫。那
麼,這樣的聯繫到底有沒有價值/意義?
--
我爆氣了。面對:朋友?--愛情之外,
家庭之外,我的大敵。我不是沒有自覺
在「吵架」的。但或許我想了很多,終
究遺漏掉的更多。「吵」完之後,發現
自己可能從出發點就錯了。不能仰仗恨
鐵不成鋼、就不打不成器;同室操戈於
是一語成讖,在指著別人時同時有四隻
手指、指向自己。但我不會忘記在這個
友誼湧動、瀰天黑霧的時刻,有人貢獻
的幾盞明燈。可能是書寫同時一邊在釐
清自己的想法,所仰賴的指引;可能是
為自己開脫、替自己卸責--而不再首
當其衝自責歉疚的流火。包括KM的自
鳴正義、ㄈㄩ的理論與個人;璋對「理
性」的質疑,馨的文字無效論(態度腦
補論)。
第一,我想,時間脈絡是太重要的因素,
那時西甲大戰發生於遊行之後、也因此
不是偶然;第二,除了溫情喊話、庶民
論述之外,這些同伴或師長們的提點顯
然亦不能偏廢,不能因為這次(可能是)
情緒乍起的波瀾就拒理性於千里外。但
我知道自己,還需要更多;無論是這些、
或是那些。
[365*] 309〈時光序列〉
如果時光有個序列,可供我假以平行比
較:2008年,頂著同樣的盛夏,提早脫
隊離開;2010年,正常的分送大家走人;
2011年,卻還和大家吃了一餐,沒有人
早退缺席。
從缺氧的夢境裡掙扎醒來,城市的季節
顯得蕭颯且稀薄。ㄑㄜㄍㄓ和我打招呼
的時候嚇了一跳;總有些時候會比你想
得還要警醒:緣就是圓,繞了一圈、總
會在同一點相見。不管那是善緣或孽緣。
CY我認識啊,蠢透了,教我用詭異的
站法檢查通行券,但根本許多人沒有出
示就直接通關,他也抱持無所謂啦別太
認真的態度。幾乎在絡繹的群眾面前失
聲笑出,儘管一切像停留夢中,舉手投
足都像划撥厚重濃稠的時間空間,外在
的光影與聲音都會遲了零點幾秒才為我
感官捕捉。十樓的落地窗前,夜遲到千
年,總算低垂降幕。城市的輝煌此刻如
包裹著我,和他們,如流沙。講者的嗡
嗡鳴兌換不成意義,也許打烊而黯黑的
圖書館前友善的:有需要再打給你,就
像讀破了我無法進入狀況;而他們顯然
很希望我能進入狀況。
像介質,從高亮高熱的滾沸宇宙裡要猛
然衝回自己孤守許久的世界,未免太強
勁,瞳孔將因此有了風沙和裂痕,於是
有這一場輕輕承接著自己降落回返的儀
式,如山徑裡一列幽涼的階梯,悄悄點
點,學院曝光過度的夢就能收攏,青春
再灼熱也可以些許降溫。不到十分鐘就
從熄滅的市立圖書館星馳抵家。我記得
那一刻,像從故事裡走出來,撲面搧來
扉頁翻過的溫涼。
[365*] 307〈我有一個一九八四的夢〉
在很精彩的open sapce裡,MK有言,「同
志教材應放入國中小教科書」之討論太政治
正確了,所以一下就沒有異議。我在想,這
樣的共識取得容易,是否也說明了來參加的
小隊員仍然是相對同質的群體?而這不又落
入社會(科?)學我認為最艱難的困境之中:
為了挑戰結構,我們仰賴眾人的知識與智慧;
但是常常集結起來的,都只是高度同質的
「我群」--那麼,我們亟欲說服/溝通的
那群更大多數人呢?
在樂子那天,我跟晴灣說的--現在我好想
她喔。尤其到營隊後期,開始摸索熟與爛的
相處邊界;到與姊妹吵架--每次看論文都
覺得,這世界的語言太多了。可不可以不要
那麼多人在寫,還裝得一副衣冠楚楚都很有
價值要我們一件件去翻閱檢視確認?如果是
知識的堆疊應該有一台機器負責將語言標準
化。我知道1984,我知道;但是我還是認
為「論文」(或更廣義的「文獻」)作為知
識的某種樣板,就應該有統一的規格--語
言內在的韻律、句讀的節奏、語氣的單一……
可能是我的想像,可能是我的不足,還沒有
被規訓到可以心悅誠服心平靜氣的閱讀論文,
所以才有這樣空洞的夢想。但是卻是很誠懇
的這樣希望著。
那當然若是文藝創作,絕對就是個人有個人
的句讀、語言、口吻。阻礙者格殺毋論這樣。
[365*] 303〈存在又不存在〉
被月如哥哥逼問到一半,就開開心心早退去寶藏
巖了。和YXY、MK夫婦上山,在山徑間踅繞,
按快門,在尖蚪吃飯、喝昂貴的奶茶。雖然暑假
了卻被諸多瑣事困於垓下,還待脫身,仍然有這
種時機,可以假作無事,望山吟風;覺得就算不
能打卡,也要用一行文把它牢記下來。鐫刻在那--
海洋彼岸的一顆硬碟裡,不怕時間來核對我們的
記憶。
我想會是那樣的。外星人如果真的降臨,或者更
高等的生物終於在人類全體身故(=滅亡)之後,
對我們的陳跡翻箱倒櫃,也找不到這些的。像對
另一個空間維度發射的求救信號,像在另一個宇
宙裡編造的結繩記事--他們不會知道的。不會
知道0與1的符碼除了曾經用以區辨人類當中某一
種會愛上同種性別的異常群體,更構造了一個磅
礡無垠的世界。那裡排拒物質又仰仗物質。那裡
既存在又不存在。
[365*] 302〈物裡學:前車有鑑〉
雨裡充當喜鵲,擺渡小矩形冠霖邱與他的
織女見面,卻在回程發現後輪爆胎,一隻
手用去撐傘的我突然成為獨臂大俠,喜鵲
則淪為笨拙的神鵰。
這個月以來,時常助我橫渡台大的老朋友
駱駝鐵馬像在兀自歡慶什麼,前後輪爆竹
般接連炸裂,絞鏈脫離常軌成為常態;而
因為牽車,右小腿腹災厄頻傳,已經被踏
板摑出若干傷口。
大雨及時降下來。我也及時氣急敗壞,只
好花錢消災。在雨裡大罵幹幹幹,翻下車,
踢腳架,把鍊子再掛回絞盤上,然後努力
空轉踏板,讓鍊子自動絞回絞盤……真是
三折肱而成良醫哪。卻心知肚明治標不治
本,問題出在三番兩次心懷不軌、投奔自
由的絞鏈。整部車、各個零件的蠢蠢欲動,
讓我覺得自己像在努力駕馭一台笨牛拼裝
車。每當遭遇這種彷彿螺絲鬆脫的工業時
代困窘時候,或者螺絲鬆脫管線外露而又
被滂沱大雨包裹成水繭,我進退兩難的時
候,就忍不住責怪起:物作為人的外延而
我們又在物質氾濫的紀元裡莫可奈何的被
物所役……所有那些人類史上思想大師的
訓誡,皆在駕馭笨牛拼裝車卻成為徒勞時
刻,轟隆隆扯著我耳蝸鳴響。
約莫就是繞口令所諭示:妞妞騎牛,牛佞,
妞妞擰牛。我是妞妞車是牛,果然牛如其
主,車如其人,一般的陰陽怪氣,一般的
難搞傲嬌。
--
有一次我先脫隊,又蹺課,鑽進泰順街修車。彷彿時光靜止
老師傅悠悠晃晃從深深黝黝的屋裡出來,蹣跚而艱緩的坐定,
卸下舊胎,安上新胎,開始以指節一節一節撫摩按壓,如對
一個充氣腫脹的橡皮胎胞溫柔的指壓。之後以長嘴油罐替車
的輪軸、絞盤、絞鏈全都密密麻麻的上油。他以長嘴漏端與
機械的關節相銜相吻,接著一手拍動踏板,使車輪空轉而油
的潤澤可以被帶到機械的每個角落,如一場散播什麼著的摩
天輪。那些說不出的專注和愛意,像靜巷裡難得一逢的手工
藝。整個世界只剩下師傅與他手心的車構。那不是修補或拆
卸了。那是一場密語啊。老師傅花了一生的時光,就只是練
習對他輕捏著的對象,用整副生命的愛戀,去傳遞秘密並且
知道:它的無言而妥適,就是最深情而熱烈的回應。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臺灣:從文學看歷史》
【《臺灣:從文學看歷史》心得】
王德威寫作此書,並不是純粹的授業講學,將話語喃喃發向虛空。他有明顯的潛在對話企圖,使得他不能夠僅僅書寫一部文學的主題史,而是寫作背後仍有其念茲在茲的關懷,他必須一面在歷史裡,一面頻頻回顧現在。根據他在每一章的題解之筆,其所設定的對話意圖與對話對象皆呼之欲出。從第二章談「遺民與移民」,這兩種人──身世的載體、書寫的主體──目睹山河崩頹,以致被迫經歷空間轉換、時間裂變,使歸與不歸從此在島上有了微妙張力與溯源對象。他的對話對象,就是現況的台灣;而不能否認的,台灣文學裡透露的歷史,始終纏編在對中國的情結裡,以中國為潛在對話對象──到後來還加入殖民者日本,使歷史與政治的情結拉扯得更龐雜深遠。王德威不避意旨的寫了:「談『靈根自植』的期許,或是『花果飄零』的悵惘,台灣所經驗的兩難,正是古已有之,於今為烈。」正是挑明其不斷以今日之勢回望昨日了。他要表達的不過就是,現下、島嶼上的困境與爭議,其實早有之。在我看來儒雅如他,一直隱忍不發、卻又在字裡行間埋伏著的,其實是:不必小題大作,大驚小怪。
畢竟這不是哪個政治人物要參選公職的政見白皮書,所以他並未提出一套「解決」方式。然而光是將台灣視作一個能夠獨立被檢視、編纂、積累文學作品的場域,其立場與意圖就昭然若揭了;包括了幾乎是很物質、更務實的,「飲食經驗的改變,是其他一切改變的開始麼?再怎麼堅貞的移民也得穿衣吃飯,也有了權把他鄉作此鄉的心思了。」生活在島嶼的真實經驗,就是一種認同改宗的誘惑。而強調文學裡呈現的曖昧或者多元,並不表示編者或作者就是騎牆派。話說回來、非彼即此的二元對立又何其膚淺?王德威顯然也認為,文學所能提供的,更在於超越這樣的劃界。眾人來自四面八方,文學百花紛呈,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生命樣態和族群情感;王德威不去談某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統一的認同,甚至也給予此刻震天價響的「台灣主體性」立場堅定的溫柔鞭笞。但藉著這部立意雄厚的集大成之作,「台灣文學史」建構的意圖不言可喻,這才是一場長征式、落實在實作中,一磚一瓦砌蓋台灣主體性的靜默革命。
同時此書也教我:文學並不能外於歷史與政治。文學固然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邏輯,卻不必然代表它就絕對是價值中立,更不可能真空存在於創作當下的時空脈絡。甚至,文學有可能就成了某種姿態、某種手段,藉以實現不同的意識形態或政治上的意圖。文學不只是史料,也可以是工具。有人說過,看同一代作家的作品,會隱約看見某種「共相」──那正是創作當下,島嶼時空背景的凝縮,與施諸這批創作者身上的實質影響。而這本書,恰集結了不同年代,島嶼各色人群、各種角度的生命切面;其中,也有那樣近乎寓言了島嶼集體宿命的,歷時性共相,隱伏在敘事底下:主體的匱缺、離散的認同、族群的壁壘、國族的被發明……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節奏感
文章內在的節奏感,對一篇文章而言是成敗關鍵啊
大概就像是中世紀教堂的拱心石吧?
每件事情都仰仗妥適的節奏訴說,
而節奏以文句指揮,以句讀安排。
有時候回頭看,我會覺得自己某幾篇感覺良好的文章,
節奏感也抓得不錯,像一場自在旋轉的舞蹈。
失敗的,多半是還在摸索那支舞要怎麼跳,
所以說著說著整副身體就連著敘述坍方了。
要找到節奏感。要維持節奏感。
回不去了進行曲
讀一些少女的小說,寫一些宅男的詩
和變態的日記。試著站在雞蛋的那一
端,對權力的那一端,丟雞蛋。買昂
貴的相機,拍廉價的風景。體重和憂
鬱等重,眼圈與心肝齊黑。走路去紐
約,流浪到淡水;騎車到台北車站,
準備忠孝東路走九遍。報告遲交,日
記難產。姊妹鬩牆,哥弟不分。帶我
去遠方--就算沒有遺失護照,就算
鬼島屹立不搖,就算張愛玲和隋棠雙
雙失語,我們都知道:我們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