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到老地方,痛快的講了兩小時,魂都快脫體脫體。
本來打算只講完書的內容,當代馬祖文學就不提,但巨星拗不過聽眾的encore聲,推薦了當代馬祖當仁不讓的三家:謝昭華、劉宏文、陳翠玲三位老師。
很開心的是外婆同村的兩位田澳姐姐,照輩份推算也是「遷台第三代」,但她們是平行時空的對照組——沒有離開土地的馬祖人。
當典清帶著劉金一家離開馬祖,落腳台灣,嵌入低階的生產線勞動大軍時,她們的父祖輩留在白犬島。
-
當年很白癡,有勇無謀一腳踏進深水區,馬上遭受「故鄉」的毒打。
依姐聽了很替我抱不平。雖然已經好幾年了,但我還是感到背後有「同鄉」撐腰、同仇敵愾的感動。
我因馬桶而在馬祖人的首頁炎上一事,至今仍在我曾服務的地方流傳,只是故事已經移花接木變了體。
我:這就是馬祖人傳遞訊息的方式——靠跟事實不符的口耳相傳。😇
-
逸馨說她讀了公孫嬿寫這裡是「鬱鬱蒼蒼的蓬萊仙山」:
「請問如果馬祖真的是蓬萊仙山,公孫嬿來到馬祖的1970年代,為什麼我的父祖輩必須一波一波離開這個蓬萊仙山,去到陌生的台灣充當廉價、底層的勞動力?」
我:海上桃花源啊。是不是到了當代仍然有一堆戴著粉紅濾鏡的外來人士在很遙遠的地方眺望著馬祖、稱頌著馬祖呢?說出來😇
那份毒打如今想來依然只有賤字可言,但最珍貴的或許是替我徹底粉碎「遊子返鄉」的瑰麗濾鏡。
置身具體的人際格局和利益衝突,保證我從此得到了和尊貴的外來者們截然兩判的視野。
2.
《小島說話》這麼冷僻的主題,交織了離島、文學研究,是的甚至不是文學,而是對於文學的研究,這些堪稱who fxcking cares的內容,竟然準備二刷了!
因此趕在金板境天后宮關門以前,其實已經關門了,但我們以張婷婷之姿「就硬把它給踹開啊」,跑進去向媽祖娘娘、威武陳元帥、土地公拜拜謝恩
心想約莫是昨天講了太多馬祖霧神公孫嬿先生的壞話,所以他霧鎖馬祖,讓我有幸經歷壯麗的北竿一小時遊,南北竿兩島極速往返,好不愜意😇
公孫嬿向來以金門時期的「火線抒情」聞名,他在砲火下熾熱奉獻他給國家的淵淵的愛❤️🔥
但他在馬祖時期的「說了,但其實什麼都沒說」,我認為更加意義深遠。就像隔著濃霧張望,彷彿看到了,又其實什麼都看不見。
看不見基層官兵無期且無妻的苦痛,看不見推動島嶼居民被迫一波波移出的苦痛⋯⋯
明明寫作應當是揭露,但他反而操作成「遮蔽」,所以我說是戰地政「霧」的文學,遙奉他為馬祖霧神(亂七八糟)
他的政霧國防布有兩招。第一式,讚嘆馬祖的山有多高、海有多深、路有多陡峭。
我:恕我直言,誰不知道?
第二式,讚美島嶼的人情有多溫暖醇厚。
到今天,馬祖書寫仍然如此,不長進者多矣。我跟聽眾說,只要看到作家一直寫山啊海啊霧茫茫啊,可以先推定它看不清馬祖,才一直走火入魔白描景象。
如果有人一味讚嘆人情醇厚、以小搏大、海上桃花源,同樣它也是站在很遙遠,堪稱三連嶼,堪稱龍應台應台姐的位置眺望,根本走不進馬祖。
也可能它看見了,但寧願腆著臉寫一些香噴噴的動聽話來討好人。
前者只是能力有失,後者就難謂德性無虧了。
如果馬祖霧神已然位列仙班,那馬祖賭神不知有沒有機會入祀香火?
3.
夏涼阿姐詳細的筆記。不是老學究,卻是女諧星。看完劉金影片忍不住自己說:「吼唷,可不可愛啦!」
有點遺憾的是,沒趁她還在世,把有她照片的書送給她,讓她可以到處去「齁溝」(好高,hǒ ko,指炫耀)
:「我外孫是作家!」作家兩個字會用國語加重語氣強調。
我跟大家說,如果我不是她孫子,一定會覺得這個阿嬤很古怪,脾氣很大。她會搖搖晃晃走進家旁巷子,突然扯開嗓門:「他們有錢人看不起我們沒錢人!對啊,我們沒有錢啊!」
我:「你到底在跟誰說話啦?!」
可能她跟哪個鄰居阿嬤又一言不合吵架了(應該是台灣籍阿嬤,語言不同也能吵),要跑上街去大聲嘲諷人家。
我很喜歡這些真性情的細節,文學本應該記載下這些。
對文學研究者或廣義的人文研究者而言,累積是當行本色。只有累積夠多,才能在「無字句中讀書」,比如知道公孫嬿霧茫茫的海光山色背後,是島民紛紛棄島逃家,這些不透一字卻震耳欲聾的沉默。
才能看見史料、字句在向你眨眼睛。比如我的自介「生於中壢」,一般人只會停在:喔,生於中壢。
但唯有意義上的馬祖人知道那是何等波瀾壯闊的集體移民,推力是戰地實驗的苛政,拉力是台灣島嵌入國際分工的經濟起飛。
像《風櫃來的人》場景是高雄,馬祖人也迤邐的散落在基隆港到工廠林立的桃園台地之間。
「生於中壢」的有限資訊還可以再往前延伸到「意外的國度」,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意外地以台澎金馬為界,因此家母與另一個時空的自己擦身而過,不曾嫁往改革開放伊始的福州,乃至北上廣深,反而來到遙遠的台灣島,與家父孽緣深種;
往前延伸到「犧牲的體系」,現代國家至少須將國防、能源兩樣社會成本丟包到外部,日本是福島與沖繩,台灣有蘭嶼和馬祖。
在戰後國家的分工裡,和「匪區」毗鄰的馬祖遂成為了分擔國防任務的前線,而後方台灣得以安全、繁榮,成了馬祖人離鄉背井的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