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去吧] 離島文學之:楔子


就突然有種望鄉的心情了,但我其實和

馬祖列島沒有太多相處的經驗,只是忽
然很想念坐在南竿島鐵板村某一戶人家
的天台,被島上黑夜涼涼的風吹得一身
舒坦的感覺。


島上多風無雨,破屋比活人多,沙灘比
民宿多,海岸和路倒是差不多長,花一
天半天總是走得完。在各離島之間移動
只能靠小遊艇,我總是會吐,或者在憋
吐。馬祖的語言和你我迥異,是長樂口
音的福州話,聽起來像客家話但完全不
一樣。我外公祖籍是福建省長樂市,在
島上的職業是漁夫,住的島不是大島南
竿北竿東引,而是小小莒光鄉的二分之
一西莒島。祖先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
麼會選擇這樣荒僻的小島定居落戶,不
得而知。民國60年代,外公外婆帶著包
括我媽媽一家大小遷居台灣。他們並不
知道自己像寄居蟹,只是換了一座更大
的島嶼來容身。


所以課本上遙遠的、神秘的金馬前線,
對我而言,至少有二分之一是我曾涉足
的(儘管仍陌生)家鄉。直到很後來的
如今,有了一點知識的啟蒙,了解自己
的血緣和母語,不只是與眾不同的獵奇,
更像一份文化差異的禮物。以前認為
「回去」途中的顛簸和反胃是件苦差事,
如今卻都被記憶浪漫化;更因為現在個
人的人生處境:繭居城市多年、開始要
沉迷賺錢、和媽媽幾乎切斷聯繫,讓我
很想一個人回去拆開這顆我其實沒有聽
清楚裡頭浪潮的貝殼,看看是不是有屬
於我的珍珠。


跟W一提,覺得或許可以獨樂樂不如眾
樂樂,邀請大家一起來上溯我的家鄉、
初探你的異鄉,反正就是要離開台北熱
島和台灣鬼島,飛往家島,跟著亦亦一
起書寫他的大江大海。相對於主流人士
的出國離境,我們踏向國度的模糊邊境,
既是這裡(中華民國)也是那裡(中華
人民共和國)、不是這裡也不是那裡的
海峽離島,當作我們這些自卑又自豪的
邊緣人的邊緣畢業旅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