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珂拉琪


珂拉琪的高既在旱地拔蔥的稀罕,更是一個象徵,是三十年本土化運動才能爆出的驚喜。說是偶然也是,說不是也不是,要有那個土壤讓文化慢慢的長才會開花。

這裡頭有多少人的努力啊。有台語復振的,有史料挖掘的,應該也有傳統戲曲等等,頂住或繞過文化滅絕的腥風血雨,傳承微細的一線香。

當初外省人跟著國民黨撤退到台灣,也帶來了很多它們的各省方言/母語,那憑什麼,現在的本土語言裡,沒有這些各省方言,卻有後裔人口緊繃也才5萬人吧,的馬祖話?我們跟離散的外省人到底差了什麼?

是不是因為,還有土地?

想到這,以前讀過的什麼「花果飄零vs靈根自植」(雖然馬祖好像都不是)「本土以土地為基礎」突然都有深刻的意義。

雖然也被國民黨的語言政策血洗,後來台灣本土化運動掀起,也不可能看見馬祖(甚至都想割棄呢),但這股力量當然也隔山打牛,餘波盪漾,震到列島。長輩開始留下傳統民俗.方言素材(攀講馬祖),或作記憶書寫,把抽搐的方言壓入難馴的漢字(#鄉音馬祖);我替外婆留下的語素,也只是附和著時代轉變的集體有能。

當下我們置身其中,未必知道這世界正在星移斗轉,朝哪一條銀河傾斜。只是覺得某一件事很有趣很有意義,於是非意圖的參與進了特定的感覺結構。

馬祖的濃霧散去、輪廓廓清的過程,也是台灣國族形塑的過程:邊界矗立,方能定義內涵。

於是乎我們在做的某一件事都(可以)很重要,要好好把握,好好享受。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福建和平救國軍,及劉金


1. 這個福建和平救國軍,應該是日本方面扶持的「偽軍」,谷歌第一筆查到的資料就來自馬祖,真是想不到

2. 這組和平救國軍根據地是福州海面東方的島嶼:海壇島、馬祖島(應該就是南竿)、#曰犬島、南日島

這個曰犬島值得說一下,我猜應該是印刷錯誤,曰犬島、臼犬島、日犬島皆查無此島,唯一可能的就是白犬島,即西莒。整個福州外海都被日軍控制,福州也即將在一年多後(1941)第一次被日軍佔據。

小劉金已經出生了,應該在3~4歲左右。在白犬島西邊山偏遠的村落裡,她可能正在學習負擔沉重的勞務,在山路上找地方把小小的腳停下來喘息。說不定她能看見海面不遠處巨大船艦的剪影。再近一點,能看見艦艏的旭日旗。

她想要不要把這個祕密回家跟依媽講。但她決定不要。她在那家裡是一個永遠的外人,一個永遠錯失了受教育機會的童養媳。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人生若有似無的方向性

路權社的事終於算到了尾聲,社長和總務的鍋(x)職責(o)都有人願意扛,太好啦,我就負責開心的上課和參加場勘活動。

接下來要來弄podcast,有好多好多點子想做喔,重讀駱以軍、重讀朱西甯,話癆有很多話想講。雖然硬體很破,只能用手機錄音,寒酸非常,空間則在萬用的研究室哈哈,免費收錄一堆風聲雨聲車禍聲。反正先自我安慰:內容為上。

阿爸說,你就去搞你的文學啊,窮書生,啊哈哈。雖然想說笑屁笑,但感到十分被愛。如果死掉,不可能再投胎到劉家了。也想減少跟路人吵架,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怕被殺。但怎麼能放過在人行道風馳電掣的機車啊?兩難兩難。

跟逸馨說京大驚喜,她又說:好有進展喔!朋友都跟両親一樣寵我,明明就是廢物,她們卻不吝於看到我一點點薛丁格的好。她說:持續分享好消息,gogo!

沒錯,不管是瘟疫蔓延的大時代,或馬齒徒長的小時代,都太渴望正能量,好消息,一點點人生若有似無的方向性。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1937年金門鴉片專賣權

 

這個太好玩了,1937年金門的鴉片專賣權握在台灣人何興化手上(我努力端詳,在想到底是何與化?何輿化?最後才猜何興化...)但因為事變(應該是支那事變?即中日戰爭)的緣故,就放著回國了。

其實全福建省的鴉片專賣本來是在一個叫葉清和的人手上,但葉清和已經在7月9日(這是11月的報紙)被槍殺在漢口(也猜了好久,還是漠口?)。何興化手上的專賣權是從葉清和手上「請負」的。不知道台灣民法有沒有繼受這個詞,是某個契約行為,但不知該翻成購買還是承包。

何興化和葉清和事隔一百年在網上都還查得到,來頭不小。但內容農場說葉清和死在1945年。不對啊?他不是在1937年7月9日被槍殺嗎?據說葉清和因為刑度不到十年,沒有被國民黨就地正法,轉移途中,日軍飛機把運船打爛,讓他和其他囚犯當了一回浪裡白條,逃過一劫。

他跟日方關係好得很,到過台灣,娶了一房講日語的五姨太,也在汪精衛政府特許下繼續賣鴉片。終戰前夕,被中共抗日部隊捕獲,最後病死。

報導當下大概還不知道葉沒死,槍決地也不在漢口,只是葉倖存後有叫漢口的朋友匯錢給他,他也去了一趟。除非畫紅線那兩個字是什麼改變內容的關鍵?

那時代明明資訊這麼緩慢(以為他死了?),但又能打聽到這麼細緻的消息(是何時、在哪被殺死的,鴉片專賣權又如何轉移),對這一切感到很神秘。

國民黨很愛槍決人耶,在神州大陸或寶島台灣皆然。刑度十年以上就殺又是哪招?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行人需要實體人行道,不是著色路肩=標線人行道

來源: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光是吶喊『支持!』也不足以描述我內心激動。

我和其他關注交通與步行權的粉專,老早就說標線型人行道不能提升行人的用路環境。

它沒有實體阻隔,在台灣這種普遍不執法的地方,只是淪為 #著色停車道;

它塗在道路側邊,先不說油漆滑不滑,就說下雨天積水成為必然,弄髒鞋、弄濕襪,根本沒人想走,利用率低迷;

它施工這麼隨便,你就可以知道台灣把行人放在哪個順位,可以想像它呈現什麼樣的步行環境:不連貫,走一走就消失,你不容許車道這樣,為什麼容許人行道這樣?

它障礙遍地,不只是四輪二輪大爺大娘隨便亂停,還有電線桿、變電箱,各式各樣品項繁多的阻滯,逼你要當水泥叢林馬力歐。車可以直直開,憑什麼行人要在路上左彎右拐,東閃西鑽?

最惡質的是,台灣大規模的行政怠惰,讓這個破工程可以簡單變成各地政府的政績、KPI,彷彿綠漆一塗,馬上就有「有做事的感覺」,國考老屁股瞬間心安理得,一個不能走的人行道擴散迅速,攻佔全台,成為醜陋又沒用的地景、設施。

..

如果標線型人行道只是「暫時措施」,未來要在原地起建實體人行道,那我雖然不滿,但還可以接受。

問題是並沒有,所有 #綠色癌症 都是點到為止,有畫就好。管你什麼移動自由、步行權益?有就很好了啦!一堆地方還只有路肩咧。

而這種 #步行者地獄 的狀況,終於有民意代表發現。

我們行人要的很簡單,就是 連貫、寬敞、平坦、有阻隔 的 #實體人行道,此外我們還要 #實體人行道入中央法規,讓它成為台灣全國的標準配備,不是主政者的恩賜、巨嬰鄰里的施捨(我不懂基礎設施還要鄰里「同意」才能劃設是什麼意思?)

我們要真正的人行道不是綠漆畫的、便宜行事的假貨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卡蒂亦rapping「地方文學」

一萬字報告的結論也太無聊:地方文學的重點不是提出前所未有的地方元素,而是主體和地方元素是否(以及如何)發生有機變化。

好看與否是源於方法,而不是本質:如何把導覽手冊的「地方性」匯兌為身在其中的「地方感」,我認為是(徵獎機制下)地方文學成功的關鍵。

單屆的地方文學容或縱放幾尾漏網之魚,但長久累積,未必不能擇優汰劣出一套有系統的地方建構。既然是建構,就要假以時日,不能一蹴可幾。

咦結論竟然這麼正向,可以嗎。大概我在無聊的文學獎作品裡,還是看到一些亮點,眉目。如果十年份疊加,還是能選出素質整齊的戰隊。

這種結論有需要一萬字苦苦經營嗎?為了報告精彩活潑,我就用卡蒂畢的rap來表現好了:「蛙就是恁祖媽卡蒂亦,今仔日袂來報告e主題,」(後面無法押韻自動fade out)

卡蒂亦示意圖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靈魂急轉彎》:人間不值得

#有雷喔


1.

22號掉下去的地方疑似是中國耶,圖博那附近......這樣好嗎.....我差點在影廳驚呼:Don’t!

2.

The Great Beyond不是感覺滿舒服的嗎........當有很多任務想做時,會想:再給我多一點時間吧;但廢時——這也是人生大部分的狀態——就覺得咦能往生也是滿好。

Die young我總不覺得是什麼悲劇。反而,還有點點羨慕。

3.

靈魂好像也是有意識的?但有識便苦。看22號最後還廢到入魔了。所以就算製造出一個「準生命」,讓它在無無明界受訓,它也是會痛的。

那生命,無庸置疑,更是充滿恆常的苦痛。那顆盤旋的翅果很美吧,可惜沒有美到足以說服我,人間值得。

這其實是佛教思想的根源呀,快樂總是轉瞬即逝,痛苦才是永恆,如何離苦得樂?

好了,今生已經來不及,但我們還能阻止其他人。很簡單,你我手上都有這個權柄,就是:不生育。拒絕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厭世仔也能有這麼積極的一刻,超棒的。這世界懲罰我們這麼久,我們不把人再帶來只是消極,而用自願絕後以眼還眼予這世界,那才積極。

結論:不要啟動生殖系統。讓人類趕緊消失吧。

4. 

這齣電影換來這麼灰暗的結論XDD 

但講真,誰會被翅果和貝果騙啊。這些麻痺,或賄賂,在《美麗新世界》裡有名字,叫蘇麻(或索麻),吸一下我們就(暫時)忘卻煩憂,(暫時)願意繼續勞動,(暫時)相信:This is a brave new world.

5.

但性愛系晴灣熱愛這世界!她的結論一定跟我相反!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從「地方文學獎」看新世代寫作者

2017年的馬祖文學獎比金門文學獎素質整齊,絕不因散文首獎是台馬混血美壯年,我覺得關鍵是:得獎者都是年輕人XD

當屆評審是:何致和、葉怡君、楊錦郁,值得表揚!

新世代的寫作者自帶一種跨時代、流動性的視野,跟焦跟得很緊:寫2012年的博弈公投,拿勒瑰恩的《地海》說事;

故事都落在過去了,但我還在成長:鎖定在阿嬤的老酒,好好的抒情,還能作老酒形似月事的性別聯想,這老男人絕對做不來。

自然地在時間首尾跳躍,戰爭在彼而我在此:跟第一次拜訪的馬祖老奶奶走進戰爭與和平的坑道,看見玻璃碎片的灣岸,老奶奶復又重回昔日的海女英姿,攀下巨岩割下一把海菜。

或者清爽的談談戀愛:坐在機車後座,和喜歡攝影的「他」在北竿看暮色四合。

絕少廉價的例示轟炸、戒嚴作文的虛情假意、只有它的時代最重要的固著心理。雖然地景水袖不乏輕輕拂過,未必有什麼死生契闊。但不算難看,就是好看了啦。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Strong Bond

這是楊肅献老師第一次在台大開金門近代史,今天是它的最後一堂課。有幸荒謬的介紹馬祖,趁亂推銷劉金姊姊和回外婆家。他說退休前應該會再開幾次。

2點值得記:

1. 
金門受到長期箝制,向中央要資源/補助理直氣壯,中央也似乎因虧欠而格外大方。金門的主流論述是:如果不是被戰地政務耽誤,金門早就和廈門一樣繁榮。

真的嗎?

馬祖也有社經自卑,徹底投向發展主義。看看無獨有偶,金馬那些沉沉浮浮的大橋們。但馬祖很難說被「耽誤」吧?就算沒有中華民國經營,中共也不會好好對待。看看它們哪座外海小島得到良好待遇了?

馬祖的論述有點不一樣,或者至少我聽過這個說法:要不是黨國的奶水,馬祖不會這麼繁榮又和平(相對於被登陸戰的一江山島)。

吼唷,這要嘛矛盾(既繁榮又欠缺發展🤔?)要嘛怎麼說都通——看你的需求是:跟中央要錢(要叫窮、要用戰地悲劇道德勒索)還是要攻擊民進黨(要說國民黨銳意經營好棒棒)

2.
金馬說自己屏障著台灣,這是事實啊;但金門戰爭從「後方」送來許多台灣兵犧牲在戰場,這也是事實。

老師說:到底誰防護誰?很難說。很難切割。

我感到這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十字路口:所以,是要互相清算,責來怪去,雙雙搶著踩上受害者的位置,繼續勒索/切割對方:你欠我比較多。或者...這就是一個共同體的契機?

我為你犧牲,你也為我犧牲。

想不出什麼比這還強的bond了...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交通戰爭」


元旦深夜我在床上一個個按2020年東亞各國/城市的交通死亡率,日本不斷壓低死亡數字,就算12月的統計公佈,全年也不會超過三千人。

果真今天就出來了,一億兩千萬人的國家,一年交通死亡不到三千人。是首度跌破三千人,也是有統計以來最低。

統計到十月就已死了2400多人的台灣,全年會不會超過日本?我倒想看看。

直到有網友提醒,如果乘以台日人口倍數(x5倍),台灣就像當年日本交通死亡高峰:年年死破萬人。柏油路上肝腦塗地。

慘況終於引發朝野震動,死亡人數與甲午戰爭並駕齊驅,得到「交通戰爭」之名,開始一系列交通改革。(可以查維基)

日本交通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小心翼翼,也曾有汽車橫衝直撞,行人血肉橫飛的時代。但他們看見問題,著手改革,才有多年後一路探底的死亡數字。

我真的是很想痛毆所有中年以上的人,你們到底把這變成一個什麼野蠻國家啊,然後罵我爸媽,這種野蠻國度還召喚我來,是怎樣啦,沉浸式體驗洪水猛獸嗎= =

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偽地方」

2019年畢業的張浥雯碩論〈「縣市文學」之誕生:台灣 1990 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提出一個概念叫「偽地方」,大致可以整理成兩點內涵:

①「地方」元素在徵獎機制下空洞化,地方本應確立自我和他者之別,卻得到面目模糊的反效果。例:魚塭文只改地名,可以投南投魚池、投高雄茄萣

②台北文學獎去地方化,成為國家=中央的代名詞,甚至有國際化的野心

..

本來想處理「地方文學獎如何製造地方感」,後來都在跟「地方文學獎為什麼這麼難看」搏鬥。最惡俗的莫過「例示轟炸機」。例示是法律術語,和列舉相對,列舉你想規定的全部都要寫出來,例示只是舉例。

轟炸機來自辯論場「概念轟炸機」,即不斷丟出概念性名詞卻不加解釋或描述案例。

因為篇幅有限,地景繁多,寫作者只能例示為之,無法窮舉。問題是它明明也可以深入寫與某地景的「脈絡性關係」,卻可能為滿足一種想像的「地方感」需求、一種「我很熟這裡喔」的證明,輕拂它的水袖,搭載地方元素的例示轟炸機於焉啟動。

我想這可能與①有關:如果只有例示轟炸,沒有脈絡關係,所有地方元素當然都可抽換詞面,自由來去。因為主體其實沒有深入「地方」,被干擾、糾纏;反而妄圖以神之視角,在彩雲上空對風景名勝東戳西指。

問題是這谷歌地圖就能做到還做得更好,讀者要你何用?

昨天讀到最氣的還是當屆散文首獎,噁心,反正敘事者我四處旅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雲南大理、德國不來梅、美國66號公路......但最後都發現:原來世界和我中間始終隔了一座?

金!門!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如此輕輕鬆鬆和和美美地展示了數年後才在中國找到名字的凡爾賽文學。拽著退休金天地任逍遙又如何?我始終忘不了故鄉的老母親!

..

找到這篇,讓我深感敝所還是滿強的,不斷有人去回應當代的文學現象。提出新概念也是必要的,新時代新現象一直需索著新語言。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馬祖縣南竿島鐵板村澳口β


鐵板村有雙澳口,不知道有沒有名字:外澳口、內澳口?(但誰內誰外啊)澳口ㄅ、澳口ㄆ?(這方向好像對了)


於是我擅自命名為:澳口α與澳口β XDD


北海坑道和風景管理處那裏是澳口α

南萌和天后宮那裏是澳口β


如果活動地點寫:#馬祖縣南竿島鐵板村澳口β

不是很酷嗎?既本土又科幻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