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去吧] 美麗的修辭


「不是每個人都是評論家。並且,不是

 運用自己優於別人的文字能力所寫的
 文章就叫做文學作品。文學性與觀察
 性都不足的心得,我想在1990後半也
 許是某種散文的潮流。不過在經歷十
 多年後重新檢視,的確可以發現某些
 不足。這是無可迴避的。尤其,在
 2004才選擇出版這些已有近十年距離
 的文字,就更得謹慎。不過沒有期待,
 也就沒有失望就是了。」


我回:「完全說出我心聲,我覺得這種
老派文人實在無力處理嚴肅的社會議題,
只能修辭化(堆砌形容詞)或號稱文學
化(著意於個人感受)。真的好想說,
無能為力就拜託閉嘴。」其實真的不能
期待這種課本標準選文作者太多,儘管
她作品主題一變再變、推陳出新,誠意
有餘。我在他處已經說過,作家們論述
能力、概念工具的匱乏,導致他們只能
使用最簡單、也因而非常無聊、容易被
取代和淘汰的方式呈顯,即對現象的平
鋪直敘,還是最膚淺層次的平鋪直敘,
美其名為觀察。尤其這種古典(或學院)
派的作家,硬是常常在準備議論的起跑
點,突如其來一段詩詞,或上述的文學
化詞句,無限供應中小學生尋章摘句:


「運用理智是一件寂寞且辛苦的事,不
 如盲從熱鬧。」 〈一惑‧肥軟工程〉
「人與時間拔河,以白髮為繩。」〈二
 惑‧有染〉


以前我還會乖乖的記下來,城府深沉的
用在作文裡。現在的自己只能翻白眼聊
表無奈了。聽過那麼多美麗的謊言後,
總該對漂亮的修辭有最基本的警戒。扣
除修辭後,它就是只晶亮的空殼子,什
麼也沒講。但就是有偷懶的老作家(或
浮濫的新寫手),以為雲裡霧裡就能忽
悠我們一唬一愣的。殊不知這個世代早
就被社會(或說,政治人物)刁成火眼
金睛。也或許終究是我世故,不復少年
了。畢竟所謂成長不就是從毀棄過去的
偶像開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