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去吧] 小說課


雖然我的小說概念「勵志作家之死」沒

有發展出像樣的人物動機,以致於被我
硬捏造出來與之對立的純文學作家像個
軟弱的幌子,無法造成有效的衝突,也
就沒辦法生產出適當的情節,而被瞬間
擱置討論。但是,我殺死這位勵志作家
的意志強烈,還要讓他去自殺,哈哈。


朱宥勳說,小說的結局是小說家對讀者
的告白,顯示了他對世界的信念。我有
個問題,如果小說是被這樣(很結構化
的)產製出來,先有角色、動機的骨幹,
再去編織動作、情節和細節,那麼真的
會有文藝腔的:「我的角色自己有了生
命。他們不受我控制。」之可能嗎?除
非寫到半路立場變了,否則不可能結局
轉換。那麼當中的「不受控」都只是寫
作技藝的輕忽,歧岔出去抓不回來的遁
辭吧。


但我也是能夠理解另一種小說製程的存
在,就是(較高程度的)隨它去,那就
比較能夠想像不受控云云哈哈。但這樣
的小說,除非作者福至心靈,否則很難
存活在洶湧的文學史裡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