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現代詩社:戰後台北城市文化

現代詩社:戰後台北城市文化


湯舒雯


 


1.美軍北投出浴圖


2.假設了台北的本質,仍忽略新移民(族群)的輸血→未來將成為大宗的台北現象


3.東南亞「鄉愁工業」的商機


4.誰的古都?


 ‧台北的原生/混血:台、日、中、美、東南亞


 ‧台北是什麼?真的有本質可言嗎?


 ‧當代台北的亂針刺繡


5.你是什麼人並不是個答案,而是個化約後的說法


6.(往後的台北)將不再是一條路代表、主宰、預言了一個時代,而像一隻捷運節點擴大、行經路線卻消蝕的「變形蟲」


7.「都市」是相對的概念


8.第二紀元‧罪惡的鋼鐵文明→「羅列都市生活的零件」


9.第三紀元‧末日的科幻城邦→「指涉一個更遠的、命定的未來;現在的都市是科幻的前身」


10.《看不見的城市》


11.「文學處理的比較不會是那麼、社會性的問題」


12.一個城市的未來就交給政府去眺望,我們、文學家能做的,可能就是多看一點過去


13.地景變遷常運用的意象:如被刮除墨痕字跡的羊皮紙


14.學姊喜歡有人踢館XD


15.台北的東區、南區、西區、北區的女孩差異→台北身為一成熟城市的象徵?(不確定是不是在講這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