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 星期六

《島嶼歷史超展開》:島嶼串聯體


春山同時出這本、又出林瑋嬪?我真的搞不懂,這明顯不是同一個水準啊。

要說最以小搏大,那非瑋嬪老師莫屬,她那種充斥異國情調的浪漫幻想可以榮登Cambridge出版,躋身學術叢書,再出口轉內銷,回來給春山出,真是好一趟世界壯遊,好一場無本豪賭。原來賭徒竟是妳自己。

我確實是看到試閱的兩個關鍵字:界限(boundedness)與連結(connections),就直購下去了。這兩種貌似截然相反的,正是馬祖在歷史上依違不定的性質。

如果軍事需要比較強,那就建築成海上堡壘,它便成為界限。如果太平盛世,大開大合,那它又自然而然成為接通陸地的商業樞紐,成為連結。

就算不是太平盛世,市場取向的連結性依舊在。那也是海洋貿易勢力的「兩屬」(挪用琉球重要的歷史用語):合法時「海商」,非法時「海盜」。

就算被當「界限」,環繞著島嶼虎視眈眈、偷偷摸摸(也可能公然翻桌)的「連結」性質依舊在。

二十世紀上半葉,鹿野忠雄訪問蘭嶼人,蘭嶼人的世界觀是一張循環往復的海圖,由蘭嶼起、經小蘭嶼、巴丹島、至蘭嶼終。

作者說,比起難以靠岸的台灣等大島,小島由於海深,更容易停泊,因此在歷史上更常成為用以連綴的海洋路線。

我登時「等等燈!」兩邊太陽穴被柯南「等一下」「想到了」銀針穿過。

在日本時我們跨海重洋組成讀書會,成員略有重疊,同時在跑林瑋嬪馬祖和蔡友月蘭嶼。炫霖說他想寫蘭嶼。事實上,作者就說台灣島過去對外的連結,很可能就是從台東—蘭嶼—海這隻線路。

逸馨則認為赴日讓她重新思考馬祖—沖繩這條既有航線。因為琉球和福州位在同一緯度上,海上關係相當緊密,王國要來中華朝貢時,就是福州上岸,再聲勢浩大的走陸路北轉上京。

我有一篇論文就是在寫馬祖和蘭嶼被中華民國≈台灣本島當「犧牲的體系」,丟國防的、能源的各種垃圾。這種丟法和《犧牲的體系》原著提出的福島(能源)、沖繩(軍事)若合符節,當非偶然。

於是我們畫起一條只有島嶼的線路,跨過引力強大的「國家」「中央」,可以從巴丹島—蘭嶼—馬祖—沖繩。被跨過的「主權國家」就有菲律賓、中華民國台灣、日本。這種想像跳過民族主義的邊防,基進而有力量。

但想講的都快被作者鄭維中講完了,這種時候就覺得時代真的冥冥之中有共鳴,還有,很煩餒不要那麼厲害好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