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晚風徐徐


想把全世界最好聽的話說跟他聽。想跟他分享我人生的一切。

他說,可以、我們還有一百多天。

他說你把某大某某系、什麼什麼職業、京都大學…都剝掉,你一定可以找到另一個人取代我;可是你還是你,你還是劉亦。

炫霖認證:他真的好會說話。而且感覺很真誠。

對的,我有說,劉亦恃才傲物,能被劉亦讚美口才很好的人為數不多。也很抱歉,我在你面前這麼笨拙,我平常很妙語如珠的。

他說,像我們這麼依賴語言的人,其實在來之前就知道失去語言能自我表達會讓我們很痛苦。

我朋友就說都怪我中文太好啊;他說對啊,點數都點到母語上了。ゼミ的時候常常想,這種論點,要不是我還不熟你們的語言,一定把你電到飛起來。(幹好帥)

對,我說,但我指的(笨拙的原因)不是日文,是因為你。

謝謝你,像…像一顆流星,我的天啊劉亦你怎麼會口吃,像一顆流星進入我千古的夜空。千古老尼忘記講了,怕他聽不懂這個奇怪的內梗:蛤、什麼尼?

我甚至覺得其他男人的肉體都相形見絀,我跟尼球說,我變女性了啦,只想跟喜歡的人做愛那種心情。

光是家門口的抱抱我就,好想拿強力膠把我們中間黏起來,物理上的如膠似漆。我說你好香,他說你才香吧。

要見你怎麼能不香?前兩天我就開始煩惱要含羞草還是無花果。後來選了無花果。你說,我覺得京都的空氣很好聞。

我:那好像是我的味道……

而且,不可思議的,我不想馬上發生關係。心裡無盡嘶吼:你到底是誰?劉亦我真的不認識你。千古淫媧去了哪了?跟那個會跟炫霖報告:剛剛在北車廁所被……的蕩婦已經首尾分離,兜不起來。

整個土曜日都離不開房間,邊追劇邊聽歌邊回味,不想讓整個城市的春光和大雨帶走我們一起的這個晚上。

從聖護院走回百萬遍,京都大學的圍牆看我們並肩走過,新綠的銀杏並木默不作聲,唯有晚風徐徐。

我:欸你這樣我想再走慢一點。

他:真的是這個方向嗎?

我:不是啊,我要把你拐到陌生的暗巷裡。

如果只停在這裡,我也可以接受。被戀愛達人將了一軍我也心甘情願。

只有一百個謝謝,謝謝你鞠躬謝謝我讚美你,謝謝你主動抱抱我。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自己還能喜歡一個人,簡直活了過來嘛。

**

趙雷〈我記得〉:

「在城池的某個拐角處,在夕陽西下時,在萬家燈火的某一扇窗紗裡,人們失憶著相聚。

嗯~快來抱抱,快來抱抱我。

嗯~快來抱抱,快來抱抱我,

我終於找到你。」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京都暈船

很久沒有喜歡一個人的感覺,阿姨還以為步入輕熟齡,荷爾蒙都死透了。

到妙心寺賞春末的紫藤花,在ドトール喝蜂蜜拿鐵,反覆聽戀人未滿,

2001年的S.H.E:「我們心裡面,明明都有感覺,為什麼不敢面對?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甜蜜心煩,愉悅混亂。我們以後會變怎樣,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邊尋找退治暈船的方法。

球體:對喔,你要搭船去九州

我:……不是那個意思。

炫霖說,我都想說你為什麼不會暈船。我:唉呀,姐也是玩過的啦。

許是圈內網紅太多,我對感情一直有錯誤的信念:是不是要大帥哥才有資格得到幸福?要多優秀才有資格得到幸福?

球體和炫霖紛紛安慰:你哪裡不優秀了啦!(球)優秀有很多種吧?(霖)

在喜歡的人面前我還是18歲那個容易受傷的少年,為他的已讀不回提心吊膽,對我回訊的語氣字斟句酌、對他一個波浪號患得患失。

但回頭想想,真的很久沒有紅鸞心動(是星,但感覺有紅鸞在心裡撲打),ドキドキ。以為20代看千帆過盡,已經青燈古佛,老尼入定,自可如如不動。

我說,但是,能喜歡人是好事吧?雖然很有可能只是,把他的特質當條件列出來之後,愛的也不見得是他,畢竟你們才認識幾天,而是像蔡健雅說的、愛上了愛情的臉孔。

愛上你始終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的,關係的理型。

現在整個京都彷彿被迪斯可球燈照射,一念幽暗,一念霓虹,恍恍惚惚,閃閃熾熾,千年古剎像紫藤被風吹起,邊緣模糊,搖曳不定。

我說,看我可以暈幾天。等到我清醒,就會覺得現在這些少女心緒蠢到想自盡。但熱情也就過去了,我又變回滅絕師太,禁慾到對天下有情人嗤之以鼻,也不妨趕盡殺絕。

最好的斷念方法是,我跟炫霖說,詛咒他是包莖小臭屌,這樣我就不用在這邊哼哼唧唧,有病呻吟。

那如果是粉紅大肉棒,還微微上翹呢?

「我馬上雙膝下跪求他跟我結婚。我直接卡榫在他身上不下來,私處變成釹磁鐵。如果他經過隔壁,我的後庭就會黏在牆上。」

老尼球:「吃飯不要說後庭。」

阿彌陀佛。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人生最後一次臺大文學獎(主題徵文組)

 〈雲交換〉

同學熱心提醒:建議取得自轉車,比電車通勤便宜喔。鏡頭從校園切到宿舍,那張單人床空蕩蕩,欠一張背躺下去,顯得非常寂寞。虛擬校園導覽,虛擬宿舍參訪,整個夏天我一天天倒數,隔著螢幕看遠方數碼的陽光,國際交流部少女們延遲的微笑。

特別聽講學生證明書上我笑容燦爛,撮影邊沿天靈蓋齊齊截斷。校方信箱已經湧來浮世繪浪花一般的教授信件:跨帝國比較,殖民地教育史,共產黨百年史。我的座標:滯留南國。我在殖民者植下的椰林影翳處大喊我我,ここにまだいるよ!我還在這裡喔!忘れないで。勿忘我。

夏去秋來,兩次訂機票都認賠退票。日本國退回幕府時代,國境鎖得嚴實,多想化身黑船一頭撞開。雲交換步入深秋,螢幕那端的楓葉看來總是不夠紅。

**

〈警戒落幕〉

回到宿舍,另一側已經空空如也。大疫來了,兵荒馬亂,我回家避了一陣。他是我最喜歡的室友,我很想告訴他。沒有說的是,我最喜歡他的不在。他讀在職專班,平常值大夜,我們佔據房間的時段比神話浪漫。他睡下午場,我凌晨回宿。偶爾也碰頭,在逢魔時刻,短暫的凌晨或黃昏,他穿著內著匆匆套上衣服。

「好像沒有垂直看過你。你來的時候我都躺著。」我說。總是沒戴眼鏡,他的臉孔模糊。

一度希望封鎖不要結束,躲在家上網課讓我不致回到台北面對一個人的匱乏。但後來我才發現,不告而別是最不浪漫的分開,我們甚至沒加到任何一種通訊軟體,我連他的全名都不知道。開門後突然其來的空落讓我悵惘。像少年時代有緣無份的戀人,身影被掩來的大霧吞沒。

**

(獲臺大文學獎主題徵文組「實體與線上」、「人物與事件」)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周杰倫&侯佩岑

有課的第一天就跑到京大附圖到三更半夜,雖然後半段一直在看周侯戀全紀錄,看到差點拭淚。

繼昨天看到網友說,成長不是因為獲得,而是因為失去。今天又見網友金句噴薄,他說我釋懷了,連周杰倫都不能跟最愛的人在一起。

饒是你統治華語歌壇的天王巨星,也不能跟最愛的女子白頭偕老!

帶來一首五月天的,〈超人〉:「誰賜予我這一身無助的能力?神也不能阻擋,你想離開的心。為什麼拯救地球是那麼容易,為什麼束手無策啊,我和你的愛情。」

雖然很有可能,正是它結束在最美的時候,不用面對「後四十回」,長大成人之後奇奇怪怪的柴米油鹽,讓人徒呼負負,捶胸頓足,讓人祈禱下輩子兩人再好好見一面。

那一世,你不是侯佩岑、我不是周杰倫,不用看場電影要分不同場次,不用見對方爸媽要大街上怒揍狗仔。侯佩岑事後說,我覺得戀愛應該是要很有安全感的,不需要這樣躲躲藏藏……

我猜那時候周杰倫還以為自己有機會。等事業再穩固一點,或者漸漸走下巔峰,轉往幕後……

然後她就訂婚了。周杰倫在被問蔡依林跟錦榮的緋聞時很快活:很祝福她,終於不用再寫我了;但被問侯佩岑的婚禮,臉整個垮下來,陰沉到爆,但還是說:很棒、恭喜她。

大家說周杰倫看侯佩岑的眼神,後來再也沒有在昆凌身上出現。昆凌絕對是更適合天王的,地位和年齡懸殊,很好掌控的小妹妹。

網友還謝謝侯佩岑對華語樂壇的貢獻。從熱戀到分手,那幾年周杰倫的創作甜到心裡、又痛如刀割。

對比婚後那枯竭到堪比口香糖渣的衰退(和慘不忍睹的聲音)。他橫空出世時是一個好想談戀愛的靦腆才子,要「帶妳回外婆家」直白到讓人莞爾的可愛男生。

但現在他什麼都有了,事業財富嬌妻兒女,MV裡透露的是一個男人對「成功」的扁平想像:歐洲宮廷、熱帶海島、超跑香車配金髮美人。

讓人熱淚險盈眶的除了他們的物是人非,還有自己的花憶前身。那時不能天天追電視,自己也有很多議題忙著戰鬥。十幾年後轟動一時的才子佳人的緋聞才追上我。

可惜人只能年輕一次。

青春住了誰?240p也看得好爽的周杰倫、侯佩岑,和一些發生在前塵深處,很久以前,也有如周侯戀,沒有下文,霧中風景般的有緣無份。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何玟珒 vs 鍾旻瑞

 ⑴

他們真的人如作品,劇情惡毒、節奏快速、近乎暴力的少女;每篇都徘徊不捨、不捨徘徊、眷戀青春靜幕的少男,對讀起來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現在就是有點擔心炫霖不忍煽動下去,或者年輕作家們太冷靜自持,不隨我們的挑撥離間起舞,那就不好玩了啦😤

但如果他們真的在那裡針尖對麥芒,隔空交火,我們怕也是承受不起🤣

話說這兩本那個字是不是同一個設計師寫的啊



終於讀完鍾旻瑞《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2019)和何玟珒《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2022)

兩本我都很喜歡。有時候我比較像旻瑞,瞻前顧後,傷春悲秋,哭,至死是卡關在十八歲的少年,一輩子青黃不接,哭,不是在約會就是在約會或約砲的路上,大哭。

有時候我又傾向玟珒,勇往直前,奮不顧身,大外割,昇龍拳,顱骨粉碎,誰跟誰都是姘頭,整個家系宗族都可以亂點鴛鴦譜。

可是我讀小說的爽度還是不那麼高,要當成工作才有辦法專心致志讀完。還是對於事理的鞭辟入裡比較吸引我的社科腦,但文字不夠引人入勝,文學魂又會老不耐煩。頭痛得很。

不過隨著主持人與作者陸續到位,訪稿日益完全,愈來愈期待和他們聊天(以操控著炫霖這架阿凡達)。讀書太寂寞了,怎麼可能不和人交換意見,我就是靠著在雲文件和主持人群大放厥詞撐完全書。

反正以後我們就要恬不知恥的大聲吆喝:「沒上過帝大,還配稱作家嗎?!」一種文學界的康熙來了!

又在那邊幫作家胡亂編派名詞:旻瑞是「盆地文學」,玟珒是「味精文學」

雖然旻瑞到處說他對冰山筆法心嚮往之,什麼艾利斯孟若、瑞蒙卡佛,咦,有沒有開山鼻祖海明威啊?

可是據我淺薄的認識,所謂「冰山」是指海面下隱藏了極大的體積,浮出地表的只有一點點。在寫作上即是:不動聲色,全靠外在線索,眼神、動作甚至取景來演繹(如突然特寫某物件)。

但旻瑞顯然不是這個路數啊,他的小說充滿人物的心內音,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有無窮推敲。他剛剛好是長在那種「硬漢」的對立面,內心活動洶湧的少女心男孩。

可是他和冰山又異中有同,就是壓抑。雖然他的角色一直在哭,好像有宣洩,但其實完整(complete)或實現(realize,怎麼辦用英文感覺好高級)甚至只是搞清所願、表明心意的部分都極少,讀來荒涼。

配合我們新科主持人ㄈㄈ的發現:他的作品好多炙熱的太陽、流不完的汗(和眼淚和其他體液);還有和玟珒截然相反的「台北(都市)觀點」,我鐵口直斷:

「他就盆地文學啦。明明想噴出很多東西,但濕度太高,蒸發不了,只能一直在身上黏黐黐。」

至於玟珒,她的技巧實在太高超了,是輕功靈動又氣宇軒昂的,我不知道,黃蓉嗎,反正掌力驚人,跟她的年齡和傻妞闖天關形象很不符。

硬要挑毛病的話,我大概會說每一篇都很美味很重鹹,但放在一起給我,後面舌頭整個麻掉了。

「就像味精放太多。」

尤其她的收尾是台灣產業史的蝶畫,我們懷疑是她也漸漸意識到青年作家搜羅比較近身的家族、情感等主題漸罄,一招用老,開始力求更廣袤的歷史以救濟,的轉型之作。

但滋味明顯異於(如果不說遜於)前面那些駕輕就熟的身體歪斜、家族腐敗的揭短。可能是前面口味太重,也可能是轉型期的青黃不接。

令人期待她的長篇(如果有),怎麼安排有疏有密的高潮節奏。畢竟味精可以提味,但不宜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