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程南下就為這個群島展,雖然我如淳常在一樣愛玩愛鬧,但像嬛嬛一般好靜的時候也是有的。
..
群島思維除了是可資發展的認同,也是台灣脫離苦情受害者,轉向正視、並負起「加害者」責任之軛的成熟期。
馬祖和蘭嶼一天南一地北,環繞著「本島」台灣衛星打轉,卻格外深具可比性。
在台灣海峽的馬祖成為「戰地前線」,是「華」的輻射濃重處:軍事法政、民兵訓練、心戰喊話、戰爭地景,我甚至懷疑那些白底朱字的標語也深刻被寫進馬祖人的腦迴,成為一種追求「正統」或「典雅」的文字風格。
一種堪稱,「華」的文字風格?
..
與之相較的,正是本展設定的對照組:蘭嶼。隔著海峽和本島的雙重屏障,遠在太平洋濱,這個「大後方」被展覽標記為「國境邊陲」,所言不虛。
夏曼藍波安乖離於正統的「破中文」有其族裔意義:「我不是漢人,但需要借你們漢人的工具(文字)傳播故事,卻也不願/不屑精雕細琢。」文字本身就是殖民的肉身,族裔的創傷。和馬祖老人最愛的公文體南轅北轍。
(但該用什麼字眼來形容馬祖遭受的「同種族國家暴力」呢?同族殖民🤔?)
..
馬祖前線是匪與通匪的土地,保密防諜的雷區;蘭嶼後方則是放逐不服統治的絆腳石、排除國家異己的垃圾桶,「軍中過剩人力」、「一般重刑犯」,不要的東西就丟過去。馬祖的難兄難弟是金門,蘭嶼也有禁錮政治犯的綠島作伴。
還有現代國家供應資本市場的副產品:核廢料,它被意外地「永久性暫時」貯放在了蘭嶼。一如國民黨/中華民國體制這些政治核廢料,也常被叫囂要「還給金門馬祖」。
..
離島之離,難逃政治的意義,環繞著中華民國(流亡)中心,被迫承受中心不願承受的。被基地化,掉下砲彈的馬祖;被垃圾桶化,埋著放射線的蘭嶼。
被宰制,被處分,被轉嫁成本。本島人坐享和平、發展繁榮,安居樂業,歲歲合歡,皆奠基於「你的歲月靜好,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當馬祖和蘭嶼同時被放在天秤兩端,這份比較跳出次大的意義:馬祖沒那麼「不台灣」,它同樣是「中華民國台灣」體制的受害者。
最大的意義則正是:作為受害者呻吟已久的台灣本島,也該去看看它有意或無意帶來的犧牲、轉嫁的成本。那些身為離島的代價。
這一步是成為一個成熟的共同體、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須、艱難,也高貴的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