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吳明益詩意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後頭其實拖拉了一整個貨櫃的故事,但願意為你誠懇的,一件一件,娓娓道來。《單車失竊記》彷彿不斷離題,故事與故事之間並無顯著與必要關聯,只是順著話頭慢慢說。然而從天空鳥瞰,所有拔地起飛的故事航線,都來自那一台失去的--若只說「失竊」,未免陷那部傳奇的單車於被動。只能說,作者太想向狄西嘉的經典電影致敬了吧--畢竟整本小說看下來,最有靈性、串接起這貫時而跨域、不同年代不同國籍不同事件的人的魂魄的,就是形散神不散,意旨緊扣、念茲在茲的--單車。
但我也同意讀者的批評,每一個角色(作為「現實人物」的「再現」?)的聲腔都太過相似,落得如駱大叔以軍的小說中,每一個人物嘴巴竅開的話語,都像是作者一個人的聲音,那鋪天蓋地的作者霸權。就像做夢的時候,你同夢裡人物吟詩作對,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都只是大腦裡對著鏡子的獨角戲。不知該說是對寫實主義(忠實地再現)的違逆,還純粹是作者寫作技藝的貪懶(不說拙劣,因為他們都是優秀的小說家啊)。
再雞蛋裡挑骨頭一下。作者想必自認別出心裁的譬喻,實則干擾閱讀。比方:「發生了像是空地上的龍捲風那樣的爭執」「你不知不覺就把所有的事都說給他聽,簡直就像收到稅單只好把戶頭裡的錢都提出來繳稅一樣。」不過回頭想想,村上春樹(另一位讀者也提到他們的雷同,大概就是這種奇特的譬喻習慣)好像也是這樣。像是一種不為世界所動的「硬漢」(錢德勒意義下的)、淡漠的冷眼旁觀,也可以說是刻意陌異化語言,製造出的一點點小小聳動--當然,往往流於刻意。但對於作家的文體,大概沒什麼客觀的評價可言。就整體流暢的敘事來說,也是可以忽略。雖然吳明益應該覺得很冤吧:明明是人家的小亮點啊……但就亮得太扎眼了。
好,這篇不成材的散漫心得就如洪秀柱一般拋磚了,誰也來替這位認真的寫作者,交出一顆認真的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