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怠惰沉迷於晏起如我,聽一堂課就決定加簽了。
當然這一句暮鼓晨鐘的震世警語,也鼓動我意欲走入看似華光四燦實則垂頹破敗的現代性廢墟,去理清其中的殘骸,去摩挲瓦礫梁柱的脈絡,去認識自己降生成長的這座海島(而不是歐羅巴大陸、不是人民共和國、不是美利堅合眾國、不是黑暗大陸、不是太平洋哪座祖靈崇拜的棕櫚小嶼……)。老師引用馬克思所說,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事物都被褻瀆了。偶像傾倒了,神聖瓦解了,禁忌可被檢證了,人群突然從以往堅信不疑、理所當然裡的教條規章和傳統文化中解禁了。獄卒不再了,但所有的手銬腳鐐枷鎖桎梏仍囹圄眾人,現在要用自己的力量,面對一切人為建立的東西,學著挑戰它、擺脫它。
現代性作為一種政治經濟體制,以現代國家和資本主義的型態獨占鰲頭,雄霸當前的人類世界。國家與公民的直接關係建立而起,免於中介人;但又以暴力工具集中化並建立起軍隊和警察體系,完成內部綏清。而在文化面向,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政治權威的神聖光環黯滅,新生活方式選擇開始繽紛多樣。反思性浮現,能夠重新檢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但現代性也擁有弔詭的曖昧性,例如資本主義造成財富積累,另一端卻也無可避免的出現貧窮和剝削。例如生產力成長和「創造性破壞」。例如高喊個人自由的個體化今日,國家的監控權力卻更無孔不滲,公權力之手依然在私領域影影幢幢、揮之不去。例如科學知識雖然增長,人類卻也必須承認價值衝突和終極問題的無法解決、永遠懸宕;意即,人類解開了自然奧秘,人類社會的前程與生命終極疑問卻仍是一團蒙昧。
雖然資本主義打破了區域封閉性,促成今日人人談論「全球化」(號稱「反全球化」者,亦同時肯認了「全球化」的存在)的局面,然而老師提醒:談國家的消亡不要忽略這是對誰。誰能夠擁有跨國移動的權利?誰無能擁有?是不是仍有一群人終生固著在土地上?當移動能力差距這麼大的時候,我們還能熱熱鬧鬧地夸夸而談國界的消泯嗎?那難道不只是商業權貴的特權、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嗎?
一個純粹個人的思考:在後現代下一切都將顛覆嗎?會不會至多只能並置並行呢?那些「福特主義&彈性化專業」、「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多麼神氣威武,多麼像進步史觀積極熱烈地相信「明天會更好--今天正在好!」但如果所有事物所有既存的「現代」都將顛覆、都將過渡到「後現代」,社會(功能)將不可避免的破碎、最後難免瓦解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