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再讀《群島有事》:名字裡的祖宗十八代?




睡前逼畫師逸馨讀群島有事,又逼她沒有錄完心得不准睡,於是又喜提很多觀察,果然地方猶如碎形,永遠還有縫隙的縫隙,細節的細節,既瑣碎又浩瀚!

她指出「曹祥-」這個字輩應該是東莒人,但兒子「曹以-」字輩又應該是南竿牛角人。哇噻,這跟原住民把地址寫進名字裡異曲同工,馬祖人的名字都內嵌著祖宗十八代的奧秘。

而且現實世界裡,曹祥和曹以兩個字輩對我們感覺是同一代人,沒有父與子的差異。

這真是非在地到一個程度,很難田野出的秘密。

於是怎麼老爸出身東莒、兒子又排南竿字輩,但卻說他們是北竿人?我受此提醒才登時猛可一回:我舅舅(家母同胞兄弟)就是「曹祥-」字輩啊!

但是,ㄣˊ——我們可是西莒人!往上追溯,也許是同宗?

其他就是大可歸功於小說虛構本業的事蹟。比如曹祥官曹以欽父子公然撕破臉,這也很不馬祖。套一句我自己被唸過的話:「這不是我們馬祖處理事情的方式。」

誠然,不熟悉不等於不存在,不過作者的說服成本就會提高,變得需要耗費篇幅來特別解釋:為什麼裡頭的人物會這麼「非典型」?

又如衝鋒陷陣的金門女同志,這也很,怎麼說。逸馨說她認識的金門同志幾乎不會在島上公開身分,雖然近幾年金門馬祖有彩虹前線,一起征戰台北同遊,但金門人還是相對壓抑。

我想過如果我是金門血統,可能就要收斂很多,畢竟源遠流長的宗族那邊給的壓力我不知道頂不頂得住。這樣看來,散兵游勇的渡台海盜後裔馬祖人還是比較有餘裕原子化一點點的?

最後是,18歲後才出島的金馬年輕人,是不是能夠這麼「天然」的就進入台灣青年社會運動場域那一套,也不無疑問。剛來「本島」,花花世界,實在太多好玩了,能不能這麼容易意識到許多事物值得衝撞?

尤其是能特別標舉出自己的金馬身分。逸馨認為很多青年是出了島,才第一次深刻認識到自己出身的「獨特」,但那份獨特在18歲時,較難被視為正面資產。所以年輕人的第一個反應大多會是淡化、要融入「本島」青年。

再一次,不是說封閉保守的島上不可能有那些天賦異稟的奇花異草,只是突然一次奇花異草成群而來,無限放送,就會讓人狐疑出了什麼事?是不是一度要棄置島上的核廢料輻射我們到了什麼法喜充滿的平行時空?

怎麼在這裡,人人很不金門馬祖,既跟爸爸膽敢有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場(通常是家族利益,必然子承父業),又到台灣馬上社會運動起來?

換言之,人人都台灣了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