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如果我們不喜歡
好,不喜歡中華民國,但我們必須區分情感和事實。無奈的事實是,1949以後在中華民國體制底下「被」成為一體的台澎金馬,其內部人事物的交織往來早已不可能輕易切分,回到原點。
比如我這位成人沒辦法倒退成受精卵,在海峽上空分裂,各自飛回福建省西莒卵巢和台灣省大園睪丸。
作為台馬混血,我又比一般台灣人對中華民國五味雜陳。畢竟如果沒有這個國家體制、如果這個國家疆域不是台澎金馬,就不會有我。當然我也不是很樂意來這一遭,但那是另話。
那該怎麼做?棘手的華國難題。就蔣委員長自作主張愛佔島啊,然後好幾代人維持現狀啊,維持到現在還不是要丟給我們了斷,還愛罵愛罵叫叫叫。
首先就是要承認:對,中華民國在我們「裡面」,是台灣的一部分。就算再不爽,它也已經生根發芽。
我不想說假裝它不存在、或者嚷嚷要時光退回舊金山和約的人昧於現實;但我想說願意去清算中華民國帶來的遺產,並且根據「哪些是我們台灣可以留用的?」進行擇優汰劣,是困難十足,因而勇氣十足的工程。
事實上蔡英文選擇的「中華民國台灣」正是懷抱這種企圖,務實的勇氣之舉。
她藉由往中華民國派的一端擴張,取代因紅統化而丟失中華民國代言地位的國民黨,同時也鬆動長久以來被國共「兩個中國」把持、而僵峙的海峽現況。
但兩個中國這種內戰孑遺的「現況」不可能維持到永遠。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化靜為動,化被為主,把中華民國「消化」進台灣:留下營養,丟掉廢物。對內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融華入台),生成一個眾志成城、強悍的共同體;對外蟄伏在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靜待那個魔術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