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13‧67》




Ouch,這是、這是神作啊~!愈看愈入戲,本來還不解〈Borrowed Place〉這一章的標題,然後出現那一段--「夏嘉瀚讀到此處,便覺得香港不過是一片借來之地,今天他到這城市工作,跟其他英國人一樣,只是在別人的土地上討生活而已」。


老實說,每一章不斷時間前溯的倒敘法(並形成環環相扣的故事線。當然,以「九七」作為重大但隱伏的時間座標)、對香港警界與各時代背景的社會細節,都是下足功夫的技藝沒錯,不過也就是「華文作品中頂尖的『警察小說』(或偵探小說)」。直到這段文字才真的上接鬼神,抵達香港--作為殖民地--的「文學背景」。


說香港與台灣是難兄難弟,也許不為過吧。對來港工作的英國人而言,這是一片「借來之地」;對「本土港人」而言,又何嘗不是?在他人的租界裡,港人如何摸索認同?既不是全然的主人,也不可能是全然的客人。那是一個比當代台灣在時序上還接近現在、情感強度更衝擊、曖昧程度更高(漸漸「趨同演化」的殖民與被殖民者,遑論「虎視眈眈」著的「原主」是「那個中國」。)


強大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或電影,能夠處理那個龐大卻抽象、明明存在卻摸不著的集體精神狀態。比方--對香港文學很不熟,但印象深刻的劉以鬯〈對倒〉--也就是說,《13‧67》長著類型小說的美貌(很好讀、故事性很強),但也許細膩地包裹著純文學的內裏。不管看熱鬧或看門道都各自精彩,從形式(說故事的方式)到內容(故事本身的寫實性、細節程度),都是豐富、複義的文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