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Obedience

《失控的邏輯課》

非常像、根本就是一部電影的劇本我覺得。

我還記得朱少麟在談她的作品是否改編為電視劇時,她說她認為其作品似乎比較適合以文字欣賞。
(好像在《傷心咖啡店之歌》的改版附錄?)
我想她是指她的作品所擁有的強烈文學性吧?
當然也不是說翻譯小說就沒有文學性只是真的好難得看到台灣華文長篇小說而且是真的,
有一種令人偏執似反覆挲摩詠嘆的魔力。
從書頁的哪一面攤開都可以是一段或長或短的奇險,
以文字鋪排成森林、森林中的祕境、祕境中的光線、光線下一路延展的薔薇荊棘...

我在想啊為什麼好像西方文學比較常提到作品當中的metaphor instead of symbol ?

沒事跟標題沒什麼關係ㄏㄏ。








我剛發現有人昨天欣賞了我一篇陳年的作品,
不久前我還在想說為什麼有人要莫名其妙借同學之口撂我狠話結果原來是我自己不小心罵到他前女友是這樣嗎?

我們根本無冤無仇我思考半天都不明白為什麼耶!
不是在考注釋或單字有錯誤時都會告知我哪裡應該訂正一下,那樣子的友好嗎?
不是還自信滿滿的和高中朋友們說「____都很尊敬我們」嗎?
不是一直以來都以為一輩子大概就只有三年的緣分(講過<10句話)此後井水不犯河水嗎?

我的不以為然突顯你們的認真讓這一切都變得好好笑喔xD。

我剛剛看到有個人說他學測數學錯一題非選一題多選這樣。
怎樣啦以為考榜首一輩子都會很順遂躺著就有錢入袋是不是?!
好生氣喔我還差點買了榜首怎麼讀書之類的書,
後來突然納悶我為何需要這個?!考榜首,So what?!

好嘛是很屌沒錯很值得跟街坊鄰居遠親姻親炫耀沒錯,但是又能怎樣嘛?!

好嘛我承認一部份是我自己酸葡萄這樣。

而且那本書前面還提說幾乎所有榜首都有閱讀及寫作的習慣(或專長),
以及四分之三的榜首在當時都有交男女朋友之類的話。



Wow我真的好會扯喔。
不行我太生氣要去睡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