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很驚訝的是何思慎老師說,光緒和明治身邊的左輔右弼有聯絡,曾可能促成兩位當年東亞年輕開明派君主的會面。
如果兩人真的會面,那一定是扭轉世界局勢的大事。
康有為梁啟超為首叫維新派,應該就是從明治維新而來,他們推崇該運動到癲狂。
這在中國史上並不是很尋常的事。基於華夷思想,中國直到鴉片戰爭被列強按在地上後,對日本的認識都很淺薄,以為日本只有三座島:長崎、薩摩、對馬。
直到「台灣出兵」就是牡丹社事件,中國知識界才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但一開始也是連基礎事實都沒弄懂,誤認幕府是正主,天皇是篡權。後來弄懂了,但對維新整體評價也很差,說是「東頭西腳,西頭動腳,不成東西」
老師說是政治正確,討主子開心的。
康梁一派以為大有可為,都有野心勃勃的君主,以為自己也能成為大清的大久保利通或伊藤博文,只能說無可厚非。
但後來大清走向百日維新,戊戌政變,斬六君子於菜市口。
甚至日方(伊藤博文?)對梁啟超(他們感情好到不行)曾有中日「合邦」的提議。老師說如果成的話,這應該算是最早的大東亞共榮圈。
有的有志之士寫過日本,例如雖然把日本當三島的魏源《海國圖志》(1842),但老師說中國人自己不讀,反而是打完日清戰爭才在懊悔:如果讀了,可以省兩萬萬兩(戰爭賠款)
因為日本雖船堅炮利但沒有消耗戰的本錢,中國其實只要以拖待變。中國怎麼都同一套打法,「用空間換時間」?好遜喔。總之日本拿到錢,本來瀕臨破產的財政得到了挹注。
我說我在京大時修過京大校史,京大成立於1897年,錢就是從日清戰爭的賠款來的!人家拿到錢是搞高等教育、廣設小學,實在很難不強……
中國人寫的《普法戰紀》(1873)最後是日本人翻譯走了拿去看,普魯士竟然以鄉下農戶之姿打贏了歐洲文明中心法蘭西,正中他們想彎道超車的下懷,於是立志成為另一普魯士。
民法老師就說台灣(中華民國?)繼受日本的民法典,日本人大翻譯是為了搞現代性,一開始抄的是歐洲最強的拿破崙法典,抄到一半普法戰爭竟然打輸了,於是後半本開始轉抄德國法典,所以整部法典有種縫合怪的色彩。縫合怪是我說的,老師的用語可能是折衷?或四不像。
這學期只有一堂文學院的課,但很容易有啟發。只能歸咎於法學的腦區還沒開。
PS
選課前有評價說何思慎老師很藍,如果是覺青可能很刺耳。但我只覺得老師是饒舌的阿北,滿可愛。
他今天說北京故宮最近第一次公開乾隆的書房,並澄清:「這跟中共無關,清朝可不是共產黨喔」只要反對中共,都還是文明人。然後說台北故宮把寶藏都搬過來,北京故宮只剩那個建築,何時兩個故宮可以組合在一起呢?等到你們年輕人帶中華民國回南京的時候。
我:反攻大陸嗎?我不要喔。🙂↔️
2.
慧婕老師剛剛上課到哽咽。她講SARS期間,抗拒北市府召回命令,拒回和平醫院,被稱為落跑醫師。他被記過和解職,打到大法官釋憲還是輸。
老師安靜了片刻,像在整理情緒,然後開口說:
「這裡是法律系,我絕對不會煽動大家不去思索的反抗、為了反抗而反抗(我:ㄣˊ在諷刺什麼系嗎?)
但我也想請大家不要不思索的遵守規則,因為有時候規則本身是不公正的。」
然而即使做出該號釋字的許宗力大法官曾在某個半公開的會議中承認,該號釋字(釋690)是他做過最後悔的解釋,也於事無補。只能留下不同意見書。
一下課我就拉著聖女說我的主我的老天爺啊,也太想當大法官了吧,我一定每天卯起來寫不同意見書。但依我鄙薄的學思歷程,這輩子應該是當不成。
那算了等每一號釋字出來我就自己跟著亂寫一份,把我(假想的)大法官同儕都臭罵一輪,並自稱為美字1號、2號、3號判決……💅🧑🏻⚖️✨
3.
今日份西裝種甲:
「我很會換位思考。開車的時候我都覺得行人慢慢走很討厭,當行人的時候我都覺得你們這些駕駛憑什麼對我不耐煩。
我不是行人皇帝,我本身就是皇帝。」
好煩老師的屁話都好好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